-
《極頂》的生命意識:生命是一條涌動的河
在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推動下,一批表現當下鄉村巨變的文學作品蓬勃而出,王宗坤的《極頂》(作家出版社)便是其一。
2024-11-14
-
地域文學創作中海洋文學的差異與共性
摘要: 受沿襲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思維方式的影響,中國的海洋文學創作起步晚,且佳作不多。
2024-11-13
-
靜寂地張望著世界——溫文錦《世界盡頭的女友》論
摘要: 溫文錦以其新作《世界盡頭的女友》展現了80后作家對都市孤獨與青春憂傷的深刻洞察。
2024-11-13
-
張煒:AI時代的小說美學
01 必要的儀式 “小說”這種形式能夠存在多久,已經作為一個問號時隱時現。
2024-11-13
-
龐井君散文:性靈的涌現
龐井君的散文深沉清新,透著靈氣,蘊著哲理,含著陽光,藏著溫情。
2024-11-13
-
構建民間文學自主理論話語的有益嘗試
1949—1966年是民間文學學科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民間文學在新的國家體制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2024-11-13
-
那些有情有義的故事,依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周芳一直在寫非虛構,《重癥監護者》《在精神病院》《我亦是行人》等連續多部非虛構作品都獲得良好的反響。
2024-11-13
-
為城市立傳,在紀傳中刻寫城市精神
對于許多現代人而言,城市即是故園,都市皆為鄉土。
2024-11-13
-
朱朝敏《森林綠閃電》:以溫情與希望療愈心靈
朱朝敏中篇小說《森林綠閃電》以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洞察力,編織了一幅關于人性與內心救贖的復雜圖景。
2024-11-13
-
從一個元素走進一部詩集
中國文學始終對“雪”情有獨鐘,雪是天象變化的標志。
2024-11-12
-
對杜梨《鵑漪》的現代性解讀——以托馬斯 · 品欽為參照
杜梨《鵑漪》(刊載于2024-4《收獲》青年作家小說專輯)最令人耳目一新之處,就在于其中夢境與物理學的結合。
2024-11-12
-
丁東亞:去往新世界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今無疑已成為新時代文學的使命,不僅需要作家們用情用力的創作實踐,也離不開文學評論的有效引導,即在對文學潮流、文學現象、文學作品的深度開掘中發出主流聲音,充分發揮其精神引領之力。
2024-11-12
-
張二棍:河自有詩意,文學不問晉鄂
從皇天后土的山西,來到襟江帶湖的武漢,江與河,晉與鄂,在這個現場以文學的名義互動互通,文學也自然而然就貫通了江河之間的無垠時空,成為一條形而上的運河,茫無涯際,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頭、胸口。
2024-11-12
-
不裝與深刻
一 有兩個詞語很美妙,一個是值得,一個是不裝。
2024-11-12
-
三性融合——現代性、歷史性、文學性
一 關于現代性,就我有限的閱讀來看,比較早提出的主要人物和專著是李歐梵的《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自選集》、王德威的《想象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等。
2024-11-11
-
淳樸的敘事與原生態之美——淺談閻剛小說的藝術特色
在當代文壇,立足于講述家鄉的人物和故事,攜帶著明顯的地域文化特色印記的小說作家不乏其人,而閻剛是不可多得的一個。
2024-11-11
-
激變的現實,恒久的主義
現實主義精神是一種以客觀、真實為基礎的創作理念,強調要對客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據實摹寫,以達到對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
2024-11-11
-
深化工業題材創作 打造時代文學新人
吳崇源是一位長期致力工業題材小說創作的作家。
2024-11-11
-
風吹云移山不動——《賈大山小說審美研究》后記
往事如煙。
2024-11-11
-
王十月《不舍晝夜》:讓微光照亮“不徹底的人”
幾年前,王十月在文章《總有微光照亮》中,寫到自己在珠三角小鎮南莊的打工經歷,那些灰塵與噪音,那些人與事,讓我印象深刻。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