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的創造是文學批評的重要任務
當代的文學批評,最重要的功能當然是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分析和闡釋。
2024-04-15
-
如何真正地閱讀、理解和評論文學作品?
“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在2024年被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是 “全民閱讀”連續11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24-04-12
-
楊丹丹:AI寫作與若干文學基本問題的反思
AI寫作機器的多樣、文本的豐富和研究的流行[1]足以證明AI寫作已成為客觀事實,但學界對其仍保持謹慎態度,普遍懷疑它的文學性,進而整體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
2024-04-10
-
新生代學院派批評家關于文學批評的思考
編者按 對學院派批評的質疑和不滿早已有之,李靜認為與其重復批評的“危機”“缺席”“失語”等論調,不如先從調查做起,傾聽新生代學院派批評家的經驗與思考。
2024-04-09
-
新《詩刊》為何要發一篇“舊文章”
2024年,全新改版的《詩刊》首期重點刊發了《杜甫:集大成之時代與集大成之詩人》一文。
2024-04-08
-
觀看文學直播,為何不知不覺就下單
《人民文學》《收獲》相繼走進“與輝同行”直播間,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2024-04-03
-
“素人寫作”不等于“底層寫作”
如果評選近幾年的文學關鍵詞,“素人寫作”一定榜上有名。
2024-04-03
-
新媒介語境中重新審視“文學”范疇
新媒介時代如何看待文學的出路 早在改革開放伊始,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就被譯介到中國,成為暢銷書。
2024-04-03
-
文學批評如何融入中學語文教育
發現潛在讀者群 一位做語文教師的朋友,微信轉來一份高中語文試卷,說“你一定看看”。
2024-04-03
-
文學出圈與文學的內在發展
文學界談論破圈已有多年,很多作家、批評家、文學刊物的“破圈行動”也實踐了多年。
2024-03-29
-
“非虛構寫作”的當下困境及未來發展可能
編者按 “文學新批評”今日推出程惠子的《“非虛構寫作”的當下困境及未來發展可能》。
2024-03-28
-
短篇小說的篇幅問題
文學作品的文體劃分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2024-03-27
-
觀察春天來臨的不同方式
隨著春日逐漸來臨,2024年2月以來,《人民文學》《當代》《十月》《青年文學》《北京文學》等文學期刊陸續推出新刊,既有張煒、劉醒龍、劉慶邦、李敬澤、鮑爾吉·原野等著名作家的全新作品,在歷史深處與當下社會生活的互動中展開探索,也有來自青年一代作家的新鮮亮相,圍繞城鎮生活、個人成長、性別經驗等話題展開寫作。
2024-03-25
-
文學現場|科技文明的時代,傳統文學何為?
重新思考我們的坐標和立場 丁 帆 看到這個題目以后,我說這個切口是我沒有想到的,但是它觸發了我思考一個新的課題。
2024-03-23
-
互聯網時代的文學生態新變
2024年伊始,文學界最熱的話題莫過于老牌雜志《人民文學》《收獲》的“直播出圈”:先有年初《人民文學》在直播當晚4個小時內,獲得8.26萬套的訂閱量和1785萬元的成交額;后是《收獲》全年雙月刊售出7.32萬套,長篇專號售出1.5萬套,超1246萬元的銷售額。
2024-03-22
-
文學期刊發行要面向“大圈子”
相對于網絡這個“大海洋”,文學圈只是個“小圈子”。
2024-03-22
-
趙霞:幾乎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寓言氣質
在近年的閱讀、研究和寫作中,“故事與寓言的關系”是我思考的核心問題之一。
2024-03-21
-
文學雜志為什么要上網絡直播?
文學雜志為什么要上網絡直播?神秘地待在象牙塔里不好嗎?作家和編輯為什么要拋頭露面談論文學,“高潔”地坐在書齋里不好嗎?也許,在一些批評者的眼中,走過一個多世紀的文學期刊早已是博物館里的蝴蝶標本。
2024-03-20
-
新跑道與文學的新質生產力
1月23日,《人民文學》走進“與輝同行”直播間 2月28日,《收獲》走進“與輝同行”直播間 找尋讀者是緊要的事 2024年開年的兩場文學直播,將《人民文學》與《收獲》兩本歷史悠久但相對于其輝煌時期又沉寂已久的文學刊物再次推回到大眾視野當中,這次文學與互聯網的碰撞產生的熱度,帶來的影響令人驚嘆,已遠非“奇跡”一詞所能涵蓋。
2024-03-20
-
關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去熟悉化”的若干思考
● 摘 要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問題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對現有經驗進行再陌生化處理,反思、質疑、修正文學史建構和文學批評中已經累積的成果,特別是文學研究中習以為常的觀念、方法、邏輯和論述等。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