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向世界傳播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之聲 “南京文學與批評的年輪”論壇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英俊  2022年11月23日16:10
      關鍵詞:何平 文學批評

      活動現場

      11月22日,由南京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南京市作家協會、《青春》雜志社主辦的“南京文學與批評的年輪”論壇在南京舉辦。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任家龍,南京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青春》雜志主編李檣,南京世界文學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聯絡人袁爽,“青春文學人才計劃”簽約作家何同彬、李丹、李瑋、李章斌、韓松剛以及高校青年評論家趙步陽、張博實、李家玉等,圍繞“南京文學與批評”“青年寫作”“何平的文學批評”等話題展開研討。論壇由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評論家沈杏培主持。

      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任家龍致辭

      任家龍在致辭中談到,南京的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誕生了一大批諸如《文心雕龍》《文賦》《詩品》《昭明文選》等重要的文學批評專著和文學作品?,F當代以來,南京涌現出一大批重要的作家、評論家,為豐富南京文學版圖不斷添磚加瓦。同時,南京的作家與評論家之間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互動,共同推動了南京文學事業的發展。

      何平

      作為批評家的何平近二十年來一直生活在南京,在他看來,南京有著良好的文學生態,而文學生態與作家、批評家、作協、大學、文學媒介以及城市市民文學生活等方方面面密切相關。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南京作家群充滿活力且可持續生長;以大學和作協為中心的批評家群落互動互滲,形成代際承傳的南京文學批評傳統;南京文學教育資源豐富;作家和批評家相互激發共同成長;市民日常文學生活參與程度高,是作家做文學活動的重要到達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常態化的文學批評獎項設置。“這種良好的文學生態為批評家們開展文學批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這樣說,我的文學批評正是南京這座文學城市的批評傳統滋養出來的。”何平坦言。

      江蘇省作協創研室副主任、評論家韓松剛和《揚子江文學評論》執行主編、評論家何同彬都談到南京厚重的文學批評傳統,認為南京作家與評論家之間相互砥礪、共同成長的傳統值得珍視,這是賡續南京文學高水平發展的基礎,但是,如何從前輩的“影響的焦慮”中走出來,如何將這種文學批評傳統承續下來,并在新的時代文學語境中做好當代的思想轉化,是南京青年作家、評論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沈杏培看來,當下文學現場已經置身于一個數字化高度發達、網絡新媒體方興未艾的文學新時代,文學的疆域與邊界不斷發生變化,文學秩序面臨重組,文學現場更為多元和蕪雜,批評家的知識體系、批評觀念和闡釋方式亟待新的升級。在新的文學時代,傳統批評家作為場外觀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定位已經遠遠難以勝任批評的重任。面對新的文學語境和文學現象,當代批評家在文學生產制度中的功能需要新的拓殖,批評家的任務也需要相應調整。重提當代批評家的任務,不僅僅是在學科或專業層面重申批評家的專業能力,更應該是在知識分子意義上再次召回知識人的公共性和公共知識分子積極介入社會事務的功能。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評論家李丹注意到南京與青年寫作的關系,在過去的七十年,中國當代文學的青年創作與青年評論有著豐富多樣的命名維度和理解維度,其中“青年”與“代際”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關鍵詞。南京市文聯、南京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的“青春文學人才計劃”,重拾20世紀80年代《青春》文學雜志哺育文學青年、推動文學繁榮的經驗,持續開掘優秀青年文學人才,這恰恰讓人體察到一種涌動著蓬勃的青春氣息的文學。

      研討會上,圍繞何平的《批評的返場》及其文學批評,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李瑋談到,何平是一個不斷給人驚喜的批評家,有著鮮明的“同代人”意識。同時,他的文學批評并不局限于文學本身,而是充滿了“越界”和“出圈”的姿態,體現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和寬闊的視野,以及深入生活的強烈的參與感和當下性。文學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文學理念的呈現,而應該成為一種行動力,批評家應以參與者的身份深入種種生活現場。李檣則用“銳氣”和“新鮮”形容閱讀《批評的返場》的感受,認為何平的文學批評不僅給作家和批評家,同時也給普通讀者帶來新鮮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在何同彬看來,何平的《批評的返場》對重塑南京文學充滿活力、創造性和異質性的“現場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和“世界文學之都”建設,離不開優秀青年文藝工作者的努力和健全的扶持機制。據介紹,目前,南京市文聯與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青春文學人才計劃”,已經進行到第三期,扶持了李丹、李瑋、李章斌、何同彬、韓松剛等一批優秀青年評論家,加強了南京青年評論人才的梯隊建設。未來,南京市文聯將為青年評論家提供更多機會,更加密切地關注青年評論家的成長,以簽約、專欄、研討等多種形式,搭建評論家與作家之間的橋梁,做青年評論家的知心人,向全世界傳播屬于南京的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之聲。

      活動現場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