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關于女性生活的“圍爐夜話” ——讀張莉《對鏡:女性的文學閱讀課》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霍安琪  2022年04月27日16:27

      從上世紀8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文論傳入中國起,女性主義批評就一直是文學研究界比較關注的一個領域。作為一種具有強烈現實性的文學批評方法,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在性別視角的觀照下,帶領讀者找到一條進入文本的新路徑,從而使被遮蔽的顯形、被忽略的重審、被遺忘的回憶。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與當下的社會是緊密連接的,與歷史中的女性境遇是深刻關聯的。

      從學術研究的層面來說,女性主義批評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然而,卻鮮少有學者嘗試將這樣一種文學閱讀的方法推廣給社會大眾。讓更多的人能夠從性別視角去進入文學的世界,從而觀照當下與自身。張莉的《對鏡:女性的文學閱讀課》,也正是在此種層面上顯示出了其重要的意義。

      《對鏡:女性的文學閱讀課》,張莉 著,花城出版社2022年3月

      《對鏡:女性的文學閱讀課》是一本面向社會大眾的普及類讀物。正如作者張莉在導言中所言:“我所嘗試的,是以女性視角和女性立場解讀文學作品,用以疏解我們今天的困惑和精神疑難。” 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包含了對當下各種熱門女性問題的思考。這六個部分分別是:女性身體、女性的自我認知、愛情話語、婚姻交響樂、成為母親、女性傳統。這六個部分一共包含二十三講的內容,每個部分都指向一個女性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講都以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為起點,來談一個在我們當下女性生活中依然廣泛存在的精神疑難或是現實困境。

      我覺得,這些閱讀既是指向歷史的,也是指向當下的。例如在第一講中,解讀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的過程中,張莉提到,盡管《莎菲女士的日記》已經在九十多年前就已經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膽和前衛,可是我們今天的女性仍舊受困于對自己情欲和身體的束縛。于是她提出:“‘今天我們如何看待貞潔’,是重讀丁玲作品的動力所在。現在微博、微信或者公共空間里,有很多關于女性身體的腐朽沒落觀念在死灰復燃。所以,回顧現代身體觀念的軌跡,并不僅僅是重新看歷史,實際也在觀照我們當下的生活。”由此,莎菲女士這一形象具備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作為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來到了我們當下的社會中。

      令我尤為感到珍貴的,是作者在這本書中不是用單向度的女性視角去看待文學和生活,作者充分意識到了女性群體內部的多元和復雜。所以,她關注的對象不僅是跨越多個階級的,多種文化的,還是跨越多個年齡段的。我們既可以在書中去站在艱難求生的底層婦女祥林嫂的視角去體會那種無奈和絕望,也可以站在城市白領子慧的立場上去體會她復雜的為難。于此同時,作者又通過她對《親親土豆》和《我的阿勒泰》等作品的解讀,向我們展示我們女性可能達到的那種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其中,最能令我感受到女性視角的復雜和多元的,是書中的第五部分——“成為母親”。在當下的語境里,許多的青年女性存在“恐婚恐育”的心態。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她們在影視劇包括自己從前的成長經歷中,看到的是單一的母親形象——即無條件付出和包容的母親。既然母親的偉大是因其無私地受苦受難,那么,不成為母親就似乎可以拒絕苦難的降臨。這種迷思,不應該責怪青年,而實在應該看到,我們社會文化對于母親形象的理解和塑造過于片面。

      在《對鏡》這本書中,張莉試圖告訴我們理解母親的多種方法。從她的解讀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像曹七巧這樣的“暗黑”母親是如何一點點走向扭曲和毀滅的,也可以看到邵麗筆下那種活潑的、“躺平”的“風中的母親”是如何地可愛可親。同時,我們還能重新認識像陳衡哲這樣著名的女性學者,如何平衡自己事業與家庭的天平。將這些母親形象放在一起,就可以打開我們對母親理解的多個向度。

      特別要提到,非常難忘《對鏡》中對《女演員》的解讀。《女演員》這篇散文的主題, 其實是展現女演員在其職業和家庭生活中所遭逢的多種困境。故事里,女演員生了一場大病,婚姻也出現了變故,事業也因此停滯不前。她原本可以在家好好休養調整,但她的兒子卻覺得她不思進取,女演員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失望,不得不放下身段,卑微地祈求一個工作的機會。兒子的不理解,是導致女演員走向死亡的一個重要推力。讀《女演員》這個故事,很多人只看到母親的處境,卻很少有人從母子關系角度解讀,張莉深具洞見地發現了文本中一種來自孩子對母親造成的壓力,她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新的閱讀路徑,從而打開了這個文本更深厚的闡釋空間。

      而這樣的發現,其實對今天我們理解母子關系也極為重要。一直以來,在母子關系或者母女關系的討論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孩子從母親那里得到的愛或者傷害。尤其是在“原生家庭”理論大火的當下,網絡上幾乎形成了一種“父母皆禍害”的偏激輿論。在這樣一種言說里,只有父母會影響孩子、塑造孩子,在孩子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而孩子卻不會影響父母,也不會給父母造成什么反向的壓力。可是張莉對《女演員》的解讀,卻能讓我們發覺事實并非如此。

      這樣一種閱讀,既在文學批評的意義上具有啟發性,也能帶領在母子關系中困惑迷茫的人們,找到一個新的理解問題的方式。她讓我們看到,母親也有她的為難和卑微,甚至,她也會受控于孩子。這樣的母子關系讓人唏噓,也讓人反思,這讓身為子女的我們,重新理解母親與我們之間的關系。

      只有當母親形象的復雜性和可能性被充分挖掘出來,人們才不會把母親看作一座“承受苦難的高山”,而是將其還原為一個普通的、日常的社會身份。由此,對婚育的過分恐懼才能得以被撫平、消散。

      作為一個兼具普適性與專業性的女性讀本,《對鏡:女性的文學閱讀課》溝通了文學與現實,過去與當下。作者雖是在談論女性文學,可同時也是在討論女性生活。這本書的生動、有趣、好看,也是在于她所使用的語言,她的講解并非那些高深莫測的文科術語,而是親切接地氣的口語化表達,像是娓娓道來,與所有的女兒、妻子、母親進行一場平等開放的圍爐夜話。

      沒錯,就是平等而又開放地討論,聊天。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

      我們為什么要用女性視角,我們為什么要討論女性理論,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想,這恐怕也是《對鏡》所真正想追求的,通過閱讀、通過“對鏡”,過更好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