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者態度”的傳承——從沈從文與青年的關系談起
沈從文《文學者的態度》一文被視為點燃“京海之爭”的導火索,長期以來,對其文學史意義的關注或多或少遮蔽了對其文學價值的還原。
2024-05-23
-
謝冕:光明在我們心中
當清晨的陽光照亮房間的時候,《光明日報》會準時出現在我的書桌上,送上新一天的晨安問候,帶來五湖四海的消息。
2024-05-22
-
史鐵生文學經典化歷程初探
有關經典的生成機制,學界很早就達成了共識,即在以布魯姆為代表的本質主義和以布爾迪厄為代表的建構主義之間建立起一種綜合、全面的經典觀:一方面受建構主義啟發,認識到經典不會自動呈現,經典是在歷史中由多種因素、力量,通過多元途徑推舉建構而成,經典都有一個經典化的過程;同時又接受布魯姆對作品藝術價值、審美價值的強調,認為作家作品經典化的根本依據或主導因素仍在于作品自身。
2024-05-21
-
柳青:文明進程與文學擔當
柳青是怎樣的作家 柳青是民之子、地之子——這是公認的事實評價,不用多說。
2024-05-20
-
程氏三姊妹:黛眉,黧眉,黡眉
據母親講,姐姐出生時眉毛特別黑,所以父親就為她取名為“黛眉”。
2024-05-17
-
重讀《子夜》:資產階級何以民族、經濟危機何以世界
原標題:《子夜》中的資產階級何以民族、經濟危機何以世界? 1939年6月,茅盾在演講中談論《子夜》怎樣寫成時,曾提及“一九三○年春世界經濟恐慌波及到上海”。
2024-05-15
-
戴建業:在詩詞中品味生活的詩情
領略平淡之美,感悟生活之詩 在似乎毫無詩意的地方,品咂出濃郁的詩意,這也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最大的本事。
2024-05-14
-
黃子平: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幸福路線圖
有段時間我看到一則消息,說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門課(課程編號1504)后—來—講的是積極心理學——最早只有8個人選修,又有兩個人退了,剩下6個人,第二年就變成400人,第三年變成850人,必須在哈佛大學的大禮堂上課。
2024-05-13
-
王干:編輯如云
云聚云散,花開無聲。
2024-05-11
-
重讀《補天》:創世者與反神話
一、神話的位置 《補天》原題《不周山》,作于1922年11月,最初發表于1922年12月1日北京《晨報四周紀念增刊》,1923年8月以末篇的位置收入由新潮社出版的小說集《吶喊》。
2024-05-10
-
劉心武:茹志鵑對我的鼓勵
1944年,抗日戰爭即將迎來勝利。
2024-05-09
-
鐘叔河:博學勤勉 寬厚懇摯
鐘叔河 仲春時節,北京陽光明媚,相距弱水三千的長沙卻連日不開,細雨霏霏,使久居北國的我下車伊始似有一絲愁緒。
2024-05-08
-
王瑤:魏晉風度與五四精神
王瑤先生(1914.5.7-1989.12.13) 一 從清華園里激揚文字,到西南聯大專研中古文學,再到日后任教清華、北大,先后出版《中古文學史論》《中國新文學史稿》《魯迅作品論集》等名著,王瑤先生(字昭琛,1914-1989)走過了不平凡的一生——最初的設想是“要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方面成一個第一流的學者”,后因機緣湊合,竟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奠基人;晚年更因學術敏感,在培育英才的同時,開拓了學術史研究的新視野。
2024-05-07
-
孟浩然的隱士之旅
根據“唐宋文學編年地圖”生成的孟浩然蹤跡圖 資料圖片 唐代詩人因為求學、干謁、出仕、交游以及求仙問道等,往往體現為“在路上”的狀態。
2024-05-06
-
【溫故】四月,讀書詠而歸
編者的話 四月,文史頻道閱讀量最高的文章是丁帆《父親最后的眼淚》。
2024-04-30
-
考古的風 終于吹到了蔡先生
日前,一名考生因與北京大學老校長、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先生同名同姓,又以考研第一的成績被該校錄取引發網友關注與熱議。
2024-04-29
-
追憶:范漢生同志與他的花城歲月
范漢生(1934-2024),秦穎攝 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省政協第七屆委員,花城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花城》雜志主編,著名作家、出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離休干部范漢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4月20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2024-04-28
-
皖南事變與《北中國》
1941年3月,正在創作《馬伯樂》第二部的蕭紅騰出手來寫出了《北中國》。
2024-04-26
-
從齊邦媛說到朱光潛
2024年3月28日,臺灣著名學者齊邦媛去世,享年100歲。
2024-04-25
-
不在場的在場者:“魯迅”與第一次文代會
第一次文代會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起點,其相關表述和安排顯示了當代文學的基本政策和方向。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