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科幻與科技的融合、推進與區別 ——科幻作家劉洋專訪
      來源:《世界科幻動態》 | 朱鈺婷  初維峰  2022年04月19日08:30

       

      科幻對科學最大的促進作用還是在于對閱讀者的影響

      記者:您曾就讀凝聚態物理專業,也長期進行強關聯電子體系的數值模擬研究和物理類課程的教學工作。請問您的專業選擇以及研究方向與科幻文學有著怎樣的關系?

      劉洋:從我本科的專業選擇來看,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幻作品的影響。我從小就看《科幻世界》,在高考填志愿前又剛好讀了劉慈欣的《朝聞道》,寫得非常有感染力。我看了之后就感嘆科學家太了不起了,便想報考物理專業。雖然家里人反對,但我還是很執著,當時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全都填報了物理系。研究生階段在專業選擇上雖與科幻沒有關系,但這期間因為選修了吳巖老師的科幻寫作課程,從此正式開啟科幻創作之路。至于研究凝聚態,與科幻也沒有關系,不過讀了這個專業之后我倒是發現凝聚態里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融入進科幻小說的。目前關于這個領域的科幻小說大家寫得很少,在未來很有機會和潛力進一步拓展。

      記者:您的不少寫作靈感都來自于您的科學研究,如《蜂巢》是在研究石墨烯期間突然產生的靈感,《開往月亮的列車》是源自于您為調試編程軟件所寫的一個測試程序,還有《單孔衍射》也是您查閱文獻時看到關于用偏振片實現量子邏輯門的技術報告而冒出的點子。您如何看待科幻作品與科學技術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怎樣的促進機制?

      劉洋:我從四個方面來談一談。第一,我認為科幻創作會受到科技發展的啟發?,旣悺ぱ┤R在寫《弗蘭肯斯坦》時正好是電學技術萌芽的階段。當時伽伐尼剛發現了“生物電”現象,他通過實驗發現青蛙的腿在被兩種不同金屬器械同時觸碰后會不自主抽搐一下,而僅用一種金屬器械觸碰則不會有反應,于是他認為生命的本質就是電。其實 《弗蘭肯斯坦》就是主人公利用電制造了一個“怪物”的故事,這是科幻作品受到科技發展啟發的一個有力佐證。第二,科幻作品也會受到當前科技水平的限制。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幾乎都沒有預測到會有一個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正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之后才開始出現了賽博朋克之類的小說。第三,關于科幻是否會啟發科學。有人會提到科幻小說對后世科學家有所啟迪,但其中很多傳言是不準確的。比如凡爾納小說啟發了潛水艇發明的這一說法,在凡爾納那個時代就已經有 比較原始的潛水艇存在了,只不過并沒有像現在這么完善。科技包括了科學和技術兩個層面。我認為,在科學這個層面上很少有科幻作品能夠對科學理論有所啟發,但在技術應用層面上卻可以。因為科幻小說很擅長寫科技在未來生活中可以如何運用。當然也有可能設計產品的人之前接觸過相關科幻小說,所以他們也會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參照從而去設計和完善產品。最后,我認為科幻對科學最大的促進作用還是在于對閱讀者的影響。因為讀者會從科幻作品中體會到科學的趣味性,開始熱愛科學,甚至可能成為科學家,從而促進真實的科學發展。

      記者:清華大學的劉兵老師曾評價您的《火星孤兒》是一部首次加入凝聚態物理的科幻作品,除了對科幻文學的基礎背景本身的開拓有意義,對于廣義的科學觀念的傳播和普及也有重要意義。您認為在強調科教興國的戰略背景下,科幻文學的價值是什么?它對青少年或者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能力是否起到了作用?

      劉洋:具體來看,科幻文學的價值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點就是科幻文學會激發讀者對科學的興趣。很多人可能覺得科學是非??菰锖推D深的,但如果讀過科幻小說就會發現,科學也可以非常有趣。就從科學發明、科學理論來說,它會衍生出很多跟實際生活相關的一些效應,然后也有一些能讓人感到很驚奇的場景和情節。第二,很多人想通過科幻達到科普的效果,我覺得可能不太可行。因為科幻小說里面寫的一些科學理論大部分都經過了作者的處理,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科學理論。但是科幻可以向讀者傳遞科學的方法論。大部分科幻小說都會有科學家的角色以及描述科學家如何進行研究工作的情節,這實際上就在為讀者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呈現了科技是怎么發展的。第三,科幻其實為討論科學倫理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通過科幻小說來討論科技可能會帶來哪些問題,預想其社會后果以及如何規避,這相當于進行思想實驗。比如說在早期的科幻小說里就寫道,智能駕駛可能會帶來各類問題,包括智能駕駛系統會把A誤認成B。所以,科幻小說就像給我們社會打疫苗,大家先知道某種技術可能會帶來哪些問題,當這個問題真的發生時,我們就知道該怎么去處理。

      技術細節讓作者所創造的世界變得更可信

      記者:一些科幻作家會在小說中盡可能地增加技術細節以便增強故事的真實感,請您談談自己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會如何對一些技術細節進行演算并預測發展?

      劉洋:對我而言,科幻小說里面有各種技術細節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科幻小說寫到了量子門鎖、量子音樂等各種概念,但沒有作更細節的描寫,導致讀者覺得這些概念很空泛。當我決定寫某個東西時,一定會去了解它的運行機制。我在《流光之翼》里寫了量子計算機,雖然我本科論文與這方面相關,對此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要把它作為一個主題來寫,還需要更深入的接觸。我那時候查了很多資料,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創作心里就會有數了。第二,在小說里面需要加入很多具體的數字。雖不一定需要非常嚴格精確的計算,但至少要經過大致的估算。特德·姜在《巴比倫塔》里就描述了塔的高度,以及人們從塔底到塔頂要搬多少磚,走多遠的路。《流浪地球》里也講到為什么地球上需要12000臺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它們要分布在哪里,等等,正是這些技術細節讓作者所創造的世界變得更可信。第三,當有些對象無法通過簡單方法進行估算時,我通常會用編程來進行模擬。在創作《開往月亮的列車》時,我就思考這輛列車是以多少加速度從北京開到馬德里,又是怎樣經過加速和減速的過程,然后在中間能夠達到它的失重效應,并且操縱效應出現的時間點分別又是在什么時候?以上問題比較難估算,便可以用解方程來解決,不過相對比較麻煩。我當時寫了幾行代碼,讓程序跑一下然后得出了一個大致的數據。

      科幻作家應努力開拓新的領地

      記者:近年來,科技浪潮帶來的技術大爆炸使人們在科技審美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給“以創意為核心”的科幻小說帶來挑戰,也讓不少科幻作者在寫作中陷入困境。您是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劉洋:雖然現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或太空冒險都已經不再能讓大家感到驚奇了,但我們還是應該努力開拓新的領地。以往科幻小說的題材大致可分為太空、人工智能、外星人三個方面。現階段的科幻小說題材在科學層面上則主要與理論物理學、高能物理學方向相關,比如說電腦芯片、各種量子材料等,這些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得更緊密,但目前開拓得還不夠?,F在就幾乎很少見到從凝聚態這個方向來寫的科幻作品。另外,雖然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不用亦步亦趨地跟著走。相反,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還需要將科技進行異化處理,從而給讀者帶來驚奇感。比如大炮這個物件雖早已有之,但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卻描繪了一門長幾千米,口徑幾十米的超級大炮,人能夠直接乘坐炮彈從地球到月球上去。在劉慈欣的《地球大炮》中,這門“大炮” 的“炮管”甚至長達一萬兩千六百多公里,直接貫 通了整個地球。最后,我們還可以從故事寫法上進行創新,去挖掘故事的趣味性。

      記者:一篇好的科幻作品對作者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都有著較高的要求。您有沒有特意去關注前沿的科學信息?通過什么途徑去了解科技創新的進展?又是如何將其轉為您的創作素材的?

      劉洋:現在有很多途徑去了解前沿科技的進展,比如科普相關的公眾號、《環球科學》等科普雜志。我會經??匆恍┪墨I,同時關注一些公眾號。比如我看到某個公眾號上的文章很有意思,可以深入挖掘的話,我會順藤摸瓜找到相關論文,如果覺得以后能用上這篇論文就會把它存起來。我的電腦上專門有一個文件夾存各種點子,偶爾翻一翻也許就能找到一些想寫的東西。有時候是先有一個天馬行空的點子,然后通過查閱文獻去驗證它的可行性。像講到后羿射日,我會想把太陽這顆恒星射下來肯定不可能,那么月亮是否有一定的可行性呢?接著我就會去找很多關于月亮的文獻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很可能查了之后就會發現這些想法往往都是不可行的,但是也不要灰心?!痘鹦蔷仍肪椭v到植物學家在火星上種土豆。事實上所有的文獻都會告訴你這是不可行的,因為火星土壤不含有機質?!痘鹦蔷仍吩谶@點上就處理得很好,里面解釋通過收集人的糞便,然后對土壤進行改造就可以種植土豆了。所以有時候也不要盲目地相信文獻,很多文獻上無法解決的東西我們在創作中其實可以適當地繞過它,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的第二個經驗就是查閱文獻時不要強求權威性。我們寫論文的時候通常都喜歡在一些比較權威的雜志上找文獻,但就我個人的創作經驗而言,有時反而也要看一些不是很正規的學術刊物,它們給人帶來靈感的啟發是很大的。第三,關于如何把這些科學前沿的信息轉化成創作的素材,我覺得要盡可能選擇跟日常生活相關的科學概念來建構故事。日劇《偵探伽利略》每一集都把一個科學概念和偵探故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和科幻小說的創作是很接近的。這部連續劇提到了很多工科方面的科學概念,這與作者東野圭吾自身的工科背景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工科概念在故事構筑上比較好處理且更容易融入到日常生活。第四,科幻作家在看到科學前沿的一些理論時,還要想想它是否具有一些可感知的效果?!痘鹦枪聝骸番F在正在拍攝電視劇, 劇組也經常問我某個概念有沒有什么視覺效果。最后,當看到科技方面有所進展時,我的思維方式就是一定不能沿著它正常使用的方式去寫,而要去思考這種技術如何偏離它原來的正途,從而導致了怎樣的惡果。

      記者:除了宇宙論,您目前還非常關心的一些前沿技術領域是什么?為什么您會關注到這些領域的發展?未來有沒有打算創作與之相關的一些科幻作品?

      劉洋:目前我還關心的一個領域是腦科學。南方科技大學現在有一個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里面有腦電儀、眼動儀等電子儀器,主要用來研究人類大腦的想象力是怎么來的。當我們在讀科幻小說時,就可以檢測大腦哪些區域處于激活狀態?,F在人類對大腦的了解還不如對月球的了解多。我前幾天看到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信息,它提到大腦里面的神經元結構其實處于分形狀態,它是一個很多自相似分析系統,其中的維度跟大腦的各種疾病相關。比如說健康的大腦的維度比較高,而阿茲海默癥患者的維度則比較低。之后我可能以這個為主題,寫一些關于大腦神經元的分形維度的小說。

      創作者要有自己獨立的創意,不要人云亦云

      記者:我了解到您在南方科技大學里有開設《科幻寫作》課程,也會在一些中學和大學里開設講座。您認為中國青少年目前在科幻創意這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有什么改進措施?

      劉洋:對,我現在是在南方科技大學開了《科幻寫作》這門課程,也擔任很多科幻比賽的評委。我看過很多中小學生包括大學生的科幻作品,我覺得相比于我們那個時代年輕人寫的東西而言,這一代是有一定進步的,且很多作品都很不錯。深圳還專門出了一套中小學生科幻小說創作集,很多中小學也會采取鼓勵學生科幻創作的一些舉措。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模仿痕跡太重,參賽作品中大概有一半以上都在模仿《三體》,甚至照搬其中的一些概念。我在給中小學生開講座時就反復強調,大家要有自己獨立的創意,不要人云亦云,或者故意不要照著別人寫就對了。第二個問題就是目前有太多中小學生去寫太空題材的小說。大家可以寫一些更貼近日常生活的題材,比如以自己的學習生活為背景來寫。我在《火星孤兒》里寫的就是一個在中學里面發生的故事,包括未來大家是怎么學習、怎么去學校上課以及未來的課本內容是什么樣的,等等。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去進行創作,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會更加細致和真實,而不會顯得過于空洞。一開始就去寫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銀河系故事,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技術知識,很難寫得很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