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世間》大結局創收視高峰 中國作協今年計劃推出一批文學力作向影視領域輸送
      來源:北京晚報 | 李夏至  李俐   2022年03月02日14:52

      央視開年大劇《人世間》昨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該劇開播以來屢創收視佳績,收官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3%,創下央視一套近五年的收視新高。收官當晚在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突破10000,成為2022年第一個熱度值破萬的電視劇。

      《人世間》改編自作家梁曉聲茅獎獲獎小說。剛剛開播時,雖然陣容強大,但相繼與春晚、2022年北京冬奧會撞檔,收視走向并非一點即燃的狀態,但是經過口碑的發酵,后勁十足。通過一個多月的熱播和熱議,再次印證了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如此深入人心。

      比對《人世間》的小說原著與電視劇版本,會發現電視劇其實在結構層面野心更大,洞察也更豐富。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戴清認為,《人世間》以梁曉聲獲獎小說為母本,又對這些表現內容、敘事時空與精神視野進行了全面的超越,“故事以普通勞動者為核心,同時輻射到領導干部、知識分子、商人等。自1969年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跨越,東北、貴州、北京、海外……建構起恢弘的視野,也讓筆底波瀾更加激蕩”。

      電視劇《人世間》的凝練與超越體現在故事情節,這些情節處處都出自生活,但卻沒有簡單地流于表面,在瑣碎的家庭生活細節下加入人生的況味,對生活的復雜性、人物的兩難處境乃至人性多面性進行追問,同時又表達價值與立場。

      戴清認為,“真情本位”是家庭劇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人世間》在這方面有著同樣的堅守,“但這首先需要洞察生活的豐饒復雜與真實面相,而這一點往往決定了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下”。

      最后,她高度評價《人世間》是一部回望歷史、見證時代、真情滾燙的平民史詩,樹立了電視劇現實主義創作的時代新標桿。

      “從文學到影視”再添成功范例

      《人世間》昨晚收官。在此前中國作家協會舉行的“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座談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人世間》的熱播無疑是優秀文學作品被改編為精品好劇的又一成功案例,背后的經驗值得文學人和影視人共同探討總結。

      鐵凝:再一次證明文學與影視的親密關系

      座談會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談到,許多人家的壬寅虎年是伴隨著《人世間》的播出而開啟的,它的熱播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文學與影視的親密關系。“文學與影視,是一種相互區分、相互激勵而又相互啟發、相互成全,最終相互增強和放大的關系。讓文學和影視一起走進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心里,這也是一代代文學人和影視人共同的努力方向。”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張宏森指出:“在今天,文學創作想要更好地融入現代傳播格局,就一定要更加充分、更加主動地同眾多的藝術門類及文化形態交流互鑒、融合接軌。”他透露,中國作協將在今年實施“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高水準、有分量的文學力作,為影視和其他文化領域輸送更多更好的文學資源。

      作為該劇出品人,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說:“我們做內容的使命是希望讓好故事生生不息,這需要以文學為起點,以影視創造全民共鳴點,然后再能反哺文學,這也是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中國獨特IP的中國模式。”

      梁曉聲:導演和編劇對原作思想有所提升

      電視劇《人世間》的收視火爆,源于原著作者厚重的生活底蘊與主創人員的匠心制作。座談會現場,原著作者梁曉聲、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編劇王海鸰分享了各自的創作感悟。

      梁曉聲坦言:“影視劇對于我想表達的思想,進行了很好的提煉。《人世間》的電視劇將部分角色和情節從概念化變為具象化,更加智慧地進行戲劇展現,例如對于周母這個角色的刻畫、將周父認可鄭娟的情節改為讓鄭娟在門口聽到父子倆掏心掏肺的對話等等,這些改動都體現了導演與改編者對原作的提升。如果小說可以重寫,我想將主創們的智慧都融進去。”

      “《人世間》這部小說,給改編影視劇帶來非常好的基礎。首先是有一群立得住的人物群像,其次還包含了近五十年的歷史眾生相,有足夠的時代縱深,最后還有鮮活的故事和人間煙火味,這是區別于其他小說的最重要基礎。”李路總結。

      編劇王海鸰本身也是一位小說家,她深知文學與影視有所不同:“嚴肅文學是個人對生活經歷的思考,而電視劇是大眾藝術。越是嚴肅文學,改成電視劇就越有難度。小說表達轉化為影視表達,除了形式上的,更是理念上的。”

      王一川:給當代同類題材影視劇美學啟迪

      《人世間》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塑造出眾多勞動者、建設者、改革者、創業者等人物群像,從他們充滿悲歡離合的跌宕人生中展現了近50年來中國社會的巨變,堪稱一部“平民史詩”。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圍繞《人世間》呈現的宏大時代背景、現實題材作品的社會價值以及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等主題也展開深入交流。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一川從美學視角評論道:“《人世間》已經讓中國式心性智慧引領現實主義精神原則,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可以給予當代同類題材電視劇以及其他門類藝術創作以有益的美學范式啟迪。”

      “在苦難中昂揚向上,是文學作品《人世間》所傳達的重要價值。”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電視劇主創的工匠精神讓觀眾透過《人世間》領略50年來中國社會的時代風云和社會變遷,看到了特定文化環境中情感和生活的表達,獲得了精神和思想上的洗滌與滋養。

      談及文學作品的IP開發,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副總裁潘凱雄表示,長篇小說《人世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IP,當它的經典性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和確定之后,也意味著這個IP被開發的空間會更大。“此次長篇電視劇的成功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愉悅的審美享受,也為我國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