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錨定新時代文藝評論的歷史坐標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徐粵春  2021年12月06日23:27
      關鍵詞:文藝評論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堅持正確黨史觀、大歷史觀,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重點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積累的新鮮經驗,是新時代文藝評論的基本歷史依據,具有正本清源、樹立標準、奠定基點的重大意義。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是新時代文藝評論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方位。《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為文藝評論錨定了歷史坐標,對于文藝評論界堅持以歷史的觀點開展文藝評論,進一步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運用歷史的觀點開展文藝評論是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觀點,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評論重要論述的鮮明主張。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拉薩爾》信中提出,“我是從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您的作品的”。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其中第一視角就是“歷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堅持正確黨史觀、大歷史觀,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重點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積累的新鮮經驗,是新時代文藝評論的基本歷史依據,具有正本清源、樹立標準、奠定基點的重大意義。

      首先,《決議》是一部濃縮的精華版的黨史、國史,為新時代文藝評論提供正本清源的“史實”依據。

      歷史事實,簡稱史實,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以歷史觀點開展文藝評論必須要建立在堅實的史實基礎上。作為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全景式的總結, 《決議》最鮮明的特點是實事求是、尊重史實。《決議》以歷史階段性發展和歷史實踐為基礎,高度凝練回顧了黨從幼年走向成熟、從弱小走向強大的艱辛過程,記錄了我們黨從“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到“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歷史時期的思想理論、政治主張、路線方針政策、制度機制不斷發展的歷史軌跡,實事求是記述了黨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馬克思主義、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是一部濃縮的精華版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決議》是我們黨和國家基于歷史事實對百年奮斗的歷史記錄,代表全黨全國統一的認識、統一的主張和統一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正史”性質和“信史”品格,為新時代文藝評論提供了正本清源的“史實”依據。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文藝包含著對人類歷史的記錄、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及對未來社會的想象,是一種藝術化了的“歷史”敘述。文藝評論通過對文本的歷史分析,還原來源成分、鉤沉積淀蘊藉、追尋精神基因、梳理文化脈絡,可以有效地發掘作品的歷史精神和歷史價值,提升歷史創作水準和歷史審美境界。黨的歷史給了創作者無窮的滋養和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創作者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文藝評論工作者有責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以及歷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紅色文藝經典記錄著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是紅色基因的精神寫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生動載體。當前,“戲說”歷史的做法經過理論評論糾正已有很大改變,但以“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甚至是極不嚴肅的戲謔方式“改寫”經典、丑化英雄、消解崇高的現象時有發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只有樹立正確歷史觀,尊重歷史、按照藝術規律呈現的藝術化的歷史,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才能立之當世、傳之后人。”“戲弄歷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戲弄。”文藝評論必須把《決議》作為正本清源的“史實”坐標,把握好歷史事件的主要脈絡、基本事實、話語體系和敘述方式,突出對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引導,把作品主題是否符合歷史趨勢、當代需要并藝術地感召未來作為重要考量,不斷增強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決向調侃崇高說不、向扭曲經典說不、向顛覆歷史說不、向丑化英雄說不,勇作文藝健康生態的“忠誠衛士”。

      第二,《決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經驗,為新時代文藝評論提供標準的“史識”資源。

      歷史認識是“史識”的簡稱,是運用一定的歷史理論和歷史觀念研究分析歷史事實得出的科學認識。《決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經驗,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最新鮮、最豐富、最系統的“史識”。《決議》以歷史和現實相貫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國內和國際相關聯的寬廣視角,對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偉大意義和歷史經驗作了全方位、立體式的系統闡述,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黨的歷史的新認識,既是重要的政治成果,也是重要的歷史科學成果,為新時代文藝評論提供了標準的“史識”資源。

      《決議》揭示黨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奮斗的主題主線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及踐行初心使命、圍繞主題主線取得實踐和理論上的重大成就;《決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作出“做到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的重大政治論斷和重大歷史結論;《決議》總結黨的百年奮斗的五個方面的歷史意義和十個方面的歷史經驗,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和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決議》提出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重要要求,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號召全黨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大勢,在歷史進程中把握歷史主動實現歷史目標。

      這些“史識”是我們黨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新的歷史方位對黨的歷史認知的基本判斷和基本結論。這些判斷和結論經過黨的決議作出后,成為“史識”標準,成為文藝評論的認識標準和立論依據。文藝評論工作者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決議》作出的歷史判斷、歷史論述和歷史評價中來,對重大成就、歷史經驗、主要論斷、基本結論、根本要求進行全面學習、徹底掌握,成為開展文藝評論的思想來源和理論武器。與此同時,文藝評論工作者還應立足本職、發揮優長,做好文藝領域涉及重大歷史問題、理論問題和政策問題的研究闡釋和科學解讀,為文藝界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供學術支撐。

      第三,《決議》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真理的光芒,為新時代文藝評論提供堅實的“史觀”基礎。

      科學的歷史觀是從真實歷史事實得出正確歷史認識的思想理論基礎。唯物史觀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徹底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科學地回答了社會歷史的基本問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歷史過程和一般規律。《決議》高屋建瓴、視野宏大、思想深邃,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光芒,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既是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現實問題的透徹分析。《決議》始終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是準確認識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黨的百年歷史的根本方法,是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審美觀的基本遵循,為文藝評論提供了堅實的“史觀”基礎。

      文藝評論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不僅要在文藝史的微觀視野中,準確判斷文藝作品的藝術價值,更要在大歷史觀的視域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走向上,在人類文明演進與世界歷史變遷的脈絡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評判文藝作品、文藝現象、文藝思潮對于時代、國家與人民的意義和價值。《決議》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黨的百年歷史的生動運用,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黨的歷史,正確處理歷史連續性與歷史階段性關系、全面總結與突出重點的關系、總結成就與分析失誤的關系,為文藝評論提供根本的思想指引和理論奠基。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還要善于辨析文藝領域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觀,認識清楚歷史虛無主義否認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的實質,在文藝創作中以碎片認知解構歷史認知的整體性,以抽象概念抽空歷史實踐的具體性,以娛樂手法侵蝕歷史科學的嚴肅性,在思想上有很強的迷惑性,在實踐中有很大的危害性,應該開展科學全面的理論分析和健康說理的文藝批評,引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創作觀和審美觀。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是新時代文藝評論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方位。《決議》為文藝評論錨定了歷史坐標,對于文藝評論界堅持以歷史的觀點開展文藝評論,進一步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