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革命文學家的文學棲息地——走進北京茅盾故居
      來源:學習時報 | 吳青  2021年12月03日08:30
      關鍵詞:茅盾

      位于北京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后圓恩寺胡同13號的茅盾故居,是茅盾晚年居住的地方。故居緊挨著南鑼鼓巷主街,越過熱鬧穿行的人潮,轉入后圓恩寺胡同,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四合院,門口石碑上寫著“茅盾故居”四個大字,這個二進四合院落隱于繁華鬧市中,自成一方樸素安靜的天地。

      聞名于世的茅盾故居有兩處,一處在浙江烏鎮,一處在北京,烏鎮的故居是他幼年和少年成長生活的地方,而北京的故居則是他晚年工作生活之所。茅盾從1974年入住這個四合院,在這里度過了生命最后的6年多時光。在這個四合院里,他筆耕不輟,寫作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

      走進街門就看到一座影壁,影壁上是鄧穎超書寫的“茅盾故居”4個大字,轉過影壁就看到一方小花園,葡萄架和藤蘿架與園中的鮮花掩映成趣,架下還有一個小秋千,是茅盾為陪孫女玩耍而做的。站在園中,都能感受到晚年茅盾在住所讀書寫作、膝下承歡、恬淡安靜的生活。

      院子中有一尊茅盾先生的半身漢白玉像。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只是沈雁冰眾多筆名的一個,但卻成為了他最常使用,也是最被大家知曉的筆名。1896年出生的茅盾,畢生奮戰在文化工作一線,涉獵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童話、戲劇、文藝理論等創作。茅盾故居展覽館的介紹中這樣寫道:茅盾是我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他同魯迅、郭沫若一起,為我國革命文藝和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礎。這段評價成為他為革命和文學奮斗一生的總結。

      進入茅盾故居的前院,設有“偉大的革命文學家茅盾”展覽,展示了茅盾的生平。通過展覽的文字和圖片介紹,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形象清晰展現在人們眼前。

      從1920年開始,茅盾與陳獨秀等革命先驅結識,參加上海馬克思主義小組的活動,并主持《小說月報》雜志。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茅盾成為我們黨50多位最早加入的黨員之一。成為黨員后,他積極參與國共合作,直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他被國民黨反動派列為通緝分子。為了安全,他隱居起來,與黨組織失去聯系,但是他仍然堅持寫作,以筆力反思大革命的失敗,這期間,他就以“茅盾”為筆名寫出了轟動文壇的《蝕》三部曲。在黨領導和推動下,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明確提出要“站在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戰線上”,身在日本的茅盾也具名參加發起活動。從日本回來后,茅盾就加入了左聯。左翼文化工作者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國民黨文化專制主義和文化“圍剿”進行抗爭。茅盾在這段時間創作了《林家鋪子》《子夜》《秋收》等文學作品,對左聯和左翼文化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烽火歲月,他始終堅持抗敵,忠心向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40年他又輾轉多地到達延安進行講學。

      生平展中陳列著他用過的已泛黃的英漢詞典,曾經用過的鋼筆,滿是字跡的采訪提綱,記錄著他通過文學與黑暗時代勇敢抗爭的戰斗情懷,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進行廣泛社會調查、嚴謹對待創作的優良作風。在五四時期,茅盾就強調要通過寫實手法,通過體驗百姓生活來進行文學創作。這種理念一直貫穿他的寫作生涯,每次寫作前他都要進行深入的調研,通過擬定詳細的采訪提綱對采訪對象進行訪談。他一直堅持文學源于生活,這使他深深扎根時代,關注人物在時代背景中的命運,作品具有鮮明的紀實性現實性。通過他的筆他的觀察他的積累,他以滿腔熱情歌頌人民和革命,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創作了一部部時代史詩。

      新中國成立后,茅盾成為第一任文化部部長,并擔任新中國第一份文學期刊《人民文學》的主編,在任上他事必躬親,關注全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他還積極培養文學新人,在擔任《人民文學》主編時,他常親自回復讀者和作者的來信。如今,透過故居客廳的擺設,仿佛能穿過光影,看到那時的茅盾坐在沙發上看書,與老朋友會面交談,親自回復文壇新人書稿的忙碌專注身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他雖身體抱恙,仍頻頻出席國家公務活動,即使繁忙,仍抽出時間進行寫作。在北京故居生活的6年,他全力撰寫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故居后院保留著茅盾臥室原樣,里面陳列著鐵絲床,床邊還有一張木桌,上面擺放著鋼筆、紙質資料和舊臺燈。由于年邁多病、足不出戶,茅盾就在這間臥室堅持寫作。在趕寫回憶錄的那段時間,茅盾用一臺舊錄音機錄下口述,并隨時查閱資料,在此基礎上豐富寫作材料。他的家人在《父親茅盾的晚年》一書中如此寫道:爸爸晚年因肺氣腫引起的氣喘日益加劇,伏案時間稍長就會引起氣喘,所以每次寫作不能超過兩小時……爸爸平均每天能寫八九百字,這八九百字是他在與衰老的頑強拼搏中寫下來的!

      1981年3月14日,茅盾在逝世前,將自己25萬元稿費捐贈出來,設立了茅盾文學獎,這是我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從1982年第一屆評選開始,至今已經舉辦10屆,莫言、路遙、陳忠實等作家都曾是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茅盾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給中國文壇以深遠的影響,茅盾文學獎帶著茅盾本人對文學天地的期待,長久地激勵著一代代作家潛心寫作、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創作出更多文學精品。

      今年是茅盾逝世40周年,茅盾故居安靜地坐落在這里,成為茅盾人生與時代的連接點,迎接著參觀人群前來瞻仰這位革命文學家的傳奇人生,在他的文學棲息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