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江西82歲“奶奶作家” 又寫新書了!
      來源:今視頻 | 徐炳棟  2022年08月30日08:56

       8月27日,82歲的楊本芬來到南昌高新圖書館,與一眾知名作家、編輯和粉絲,分享如何“將生活原漿釀成醇酒”。她透露,第四本書“已經寫好了”,正等待出版。

      “文學性是什么?我到現在都沒弄懂”

      楊本芬的作家經歷,著實傳奇:花甲之年,在4平米的廚房,洗菜切菜時、炒菜煲湯之余,某件往事浮現,腦海中畫面如同電影一樣,一幀幀閃過,她立刻拿起紙筆,趴在灶臺邊記了下來。她在灶臺邊寫下的8斤重稿紙,在耄耋之年變成《秋園》出版,重印十幾次,成為現象級的暢銷書;豆瓣評分高達9分,有4.8萬人參與。有人評價:“這書比你想象的小,比你估計的沉”。

      素人、從未受過專業文字訓練,是楊本芬的標簽,“我算一個作家嗎?”她也時常這樣問女兒章紅。“當然算啦!”作為獲得過“冰心圖書獎”的兒童文學作家,章紅的回答斬釘截鐵。章紅認為,當一個人為自己內心寫作,不是為發表、榮譽或者金錢,這時候真正的寫作就開始了。

      隨著第二本《浮木》、第三本《我本芬芳》陸續出版,而且都是多次加印,楊本芬也漸漸適應了自己作家的身份,不時地接受媒體采訪,還參與讀者見面分享會。8月27日的這場見面會,盡管有嚴格限制,現場還是擠進了近百位粉絲,其中不乏南昌城里知名的作家、編輯。兩位女兒都陪著母親來到現場,小女兒章紅還和母親登臺對談,講述三本暢銷書出爐的經過。楊本芬每篇文章寫好后,第一讀者是女兒章紅。“我其實好怕女兒讀!”楊本芬笑著說,“她不是嫌我寫得啰嗦、廢話太多,就是批評我寫的沒有文學性。文學性是什么?我到現在都沒弄懂。”楊奶奶直率的陳述,引發臺下哄堂大笑。

      “文學性是什么,我也很難跟媽媽講清楚。” 章紅說,“文學性固然與作品的語言、結構有關系,但我個人最在意的是作品中蘊含的價值判斷。”

      “我不知道什么是寫作瓶頸”

      現場來的眾多粉絲在,不乏知名作家,有一位作家提問:“您有寫不出來的瓶頸期嗎?”

      “沒有,我不知道什么是(寫作)瓶頸。”現場又是哄堂大笑。

      章紅接過話頭說,“我寫作經常處于寫作瓶頸當中,我很佩服我媽媽,瓶頸對她不存在的。她寫作就像自來水龍頭一樣,一擰開,就會有故事流淌出來。”

      楊本芬說,她的寫作內容,都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歷。1940年出生在湖南湘陰的楊本芬,直到11歲,才開始在離家12里的小學讀書。每天早起煮好稀飯、做完家務才步行去學校。因為實在太窮,只有一雙鞋子,有一次天下大雪,她怕鞋子打濕,脫下鞋子夾在腋下,赤腳走到學校上學。小學畢業后,考上一所工業中專學校,臨近畢業時學校突然停辦。沒有畢業證無法工作,她輾轉來到江西,進入江西共大分校,又是還差三個月畢業又下農村勞動,自幼渴盼讀書終成一場空。接著,她結婚生子,為了生計奔波不休。“我覺得我這輩子運氣不好。”在縣汽車運輸公司,楊本芬直到退休都是“臨時工”。“臨時工像座大山一樣壓在我身上,工作上只能兢兢業業,不能疏忽一下。”雖然待遇和正式工沒有兩樣,但那種低人一等、時刻謹小慎微的狀態,伴隨了幾十年直到退休。

      生活拮據且疲累,夫妻倆性格又不是很合拍,造成種種“遺憾”。此前,網上有人討論《我本芬芳》,呂醫生過于冷漠,惠才用一生的愛,也沒有捂熱一塊石頭。有姓李的女讀者,在疫情居家期間讀了《我本芬芳》,書中惠才和呂醫生婚姻的不幸,讓這位讀者倍感無力和遺憾。有機會當著楊本芬的面,這位讀者問她:“您覺得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是婚姻嗎?”楊本芬簡介而肯定地說:“是”。

      生活的艱辛,丈夫的冷漠,但好在有書,閱讀是生活之光。“我真喜歡讀書啊!”楊本芬說,那時候有書的人家少,但知道誰家有書,她都去“巴結”,幫人家織毛衣、干農活,只為借書。有一次她借到一本《第二次握手》,書還沒看完,就被催著還。晚上她拿出紙筆,在燈下通宵抄書。“那時候怎么那么有勁呢?我現在想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

      除了自己經歷,還有敏銳的觀察。“我喜歡和人交流,和人打招呼,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楊本芬說,他作品里有自己,有家人,有朋友。每次回家,我都會去看望認識的人,或者向媽媽打聽他們的近況。此外,她也算是個“社牛”,跟什么人都會打招呼,聊天,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浮木》中有一篇“蘋果園歷險記”,講在北京出差,遇到一對王姓父子,是開灤煤礦工人,遇到瓦斯爆炸后,父親雙手沒了前臂,兒子雙膝以下截肢,要出門活動,兒子需騎在右腳的父親肩膀上,遠遠地看到,“像一尊黑塔”。楊本芬跟他們打招呼,父子倆都開心得不得了。借給父子剃須刀,幫忙整理房間、洗衣服,父子倆感激得淚流滿面;分別時,這尊“黑塔”執意送行到公交車旁。

      “幾十年后,那父子和我送別的場景仍舊記得很清楚。”楊本芬瞬間淚水模糊了雙眼,哽咽著說:“我一直都后悔,沒有留下他們的地址……”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喜歡觀察別人生活,也會記得很清楚。”自己的親人、老鄉、同事、同學,偶爾遇到陌生人,時隔多年,在楊本芬腦中依舊揮之不去。

      為了有口飯吃,逃難到江西,下鄉、結婚、工作、帶孩子。好在三個孩子很爭氣,都考上了大學,那是楊本芬最開心的事:“考取一個,開心一次”。退休后,又去南京幫忙帶孫女。一輩子,時間從來是被塞得滿滿當當,沒有時間為自己著想,也不知道怎么樣才讓自己快樂。直到有一次,她讀到野夫寫的《江上的母親》,“當時我就哭了,看了三遍。看了我就想,我也可以寫啊,我也有這樣一個媽媽,我媽媽也很偉大,也很堅韌,我就想把這個事寫出來。”

      楊本芬的作家生涯從此開啟。

      趴在灶臺上書寫的文字被女兒章紅讀到后, “既驚訝又感動”,2009年,她整理這些文字,以《媽媽的回憶錄》為名,陸續發上了天涯社區。后來楊本芬自己也想登錄天涯社區看看,先要注冊取個昵稱,女婿問楊本芬,楊本芬說:“我真希望快樂,因為我這輩子沒有快樂過,你知道嗎?生活對我來講真的很艱難。”

      從此,這個“真希望快樂”的網友,經常凌晨三點起來查看網友的回復。《媽媽的回憶錄》在天涯社區貼出來后,閱讀量飆升,很多人紛紛留言,寫讀后感。“我非常非常感動,哎喲,我這個老太太寫的東西,別人也愛看,我信心就來了。” 60歲之前,楊本芬一直覺得人生也充滿遺憾,不快樂,沒想到,寫作成了她“快樂”的源泉,而且源源不斷,“寫作的時候我是很快樂,這是非常好的事,有意義的事,畢竟我是不快樂的。”除了寫作的愉悅,網友的鼓勵,也是她寫作的動力, “有一個網友,每一次(更新)他都給我留言,到現在我們都還保持聯系。吃水不忘挖井人!”

      作為多次獲大獎的作家章紅,她覺得她媽媽對網友的感激有些“過度”。“媽媽在社會上一直是底層,是被人忽略的人,別人給予一點東西,可能也沒什么特別的,但是她看得特別的重,特別的感激,也真是發自她內心的。”

      “不要怕,勇敢去寫”

      現場主持人問章紅,“(楊本芬)作品熱銷以后,(家人)會為她的寫作讓步嗎?”

      楊本芬搶著回答:“沒有,我不要哪個讓我。”

      楊本芬不要家人讓步,也就是不要家庭瑣事為她讓步。雖然她說不存在寫作瓶頸,但她也承認:“寫作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也不知道能不能寫下去,也不知道能寫多遠,沒有那種堅持,沒有那種毅力,你還是寫不下去。”

      80歲開始出版《秋園》,81歲出版《浮木》,今年82歲,又出版《我本芬芳》。一年一本的速度,高齡奶奶如此高產,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先前被楊奶奶寫的書感動,現在我又為她的人生經歷感到震撼。”現場一位姓舒的女士說,“女人從什么階段開始都不晚,寫作也如此。”

      有一位文學愛好者說,她也想寫下父輩的故事,但是遲遲不敢動筆,畢竟是父輩和親友們的真事,有恩有怨,怕寫下來,對他們有傷害。“你有這樣的顧慮嗎?”這位文學愛好者直率地發問。“沒有。”楊本芬的回答脫口而出,接著又鼓勵說:“不要怕,勇敢去寫。你不寫則罷,要寫就必須忠實自己的內心。”正如《我本芬芳》中的呂醫生,作者寫出來問心無愧,讀者理解或不解、喜愛或厭惡,作者就無法左右了。

      楊本芬目前還在堅持寫作,“我還要爭分奪秒地寫。”除了正等待出版第四本書,她還在寫第五本,“講一對男女的婚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