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流浪地球》:從一到二,青島電影的“頂流”之路 
      來源:青島日報 | 米荊玉  2022年04月26日08:27

      原標題:從一到二,青島電影的“頂流”之路

       

      作為年度最受關注的國產電影之一,《流浪地球2》青島拍攝部分4月17日正式殺青。去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次日舉行的青島影博會科幻電影專家論壇上,制片人龔格爾表示,希望邀請航天員在2023年春節檔觀看《流浪地球2》。4月16日神舟十三號成功返回,又是次日,《流浪地球2》青島戲份殺青,看來科幻電影人對于宇宙探索者的邀請有望如期履約。

      自2019年《流浪地球》開啟華語電影“科幻元年”,到2022年《流浪地球2》再次擁抱中國影迷,中間不僅經歷了電影產業的興衰歷程、技術革新,也形成了郭帆、烏爾善、路陽、張吃魚等為代表的新生代硬核技術導演流派。當遨游宇宙的夢想照進現實,青島抓住這一契機,一方面創作了一系列“幻想類電影”(奇幻、魔幻、科幻)代表作,另一方面形成了拍攝產能、特效虛拍、后期制作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并不斷向影視博覽、影視教育、高峰論壇等領域延展。

      《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寫下親筆信:“如果你想再次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么你必須再次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這還不是結束,這是再次的開始!”這不僅是對一部電影的寄語,也可以理解為青島電影產業的宣示。《流浪地球》系列帶來的榮光,與青島的聯系不僅在于拍攝地,更在于把未來具有電影工業化屬性、科技屬性的IP源源不斷引入青島,開創了一種電影產業與城市文化互相灌注的模式。這種做前人之未做、開行業之先河的精神,也讓青島電影成為一艘展翅翱翔的“天外神舟”。

      打造電影工業化最優鏈條

      《刺殺小說家》上映前,郭帆、烏爾善、路陽三位導演在對談中分享對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看法。郭帆在拍攝《流浪地球》時發現,電影拍攝中存在流程重復、標準不統一、標識混亂等現象,不符合電影工業化的要求,為此郭帆在北京電影學院成立了“電影工業化實驗室”,致力于梳理電影制作的核心工作流程、崗位分工及相關制片管理標準。

      業內人士表示,電影工業化的對立面,是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模式。電影工業化要求影視制作集中各個環節最優秀的人才,而不是把后期制作打包給某個團隊——這個團隊可能只有某個領域擅長,其他領域都平平。

      電影工業化意味著拆掉技術壁壘,建立標準體系,團隊和團隊之間按照最優化的流程、統一的標準進行生產。從《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青島四年間已經在道具、音效、虛拍、特效、水戲等領域集中了多家優秀公司,真正使得各個環節都有了頂尖人才。

      在東方影都產業園里,片方可以方便地找到頂級供應商:希娜魔夫特效工作室擁有六軸電動平臺,《流浪地球》里的運載車戲份就是在這個平臺上拍攝完成的;專注聲音的冠聲文化,提供影視配音、配音培訓、播客等音效服務;滿天星影業的10萬+道具庫和物理特效都具備國內首屈一指的水準,也是北京冬奧會的服務商;國內水戲第一人賈浩導演和他的驚蟄影業與東方影都水下制作中心展開深入合作,完成了眾多高難度的水戲拍攝;擅長做概念藝術的末那眾合特效工作室、優績影視器材租賃公司等也是業內優質服務商。這些公司切分了電影產業的各個環節。希娜魔夫、墨境天合等公司與《流浪地球》《刺殺小說家》《危機航線》有著深入合作,切身理解郭帆所謂的現代電影工業“組織、標準、分工”三大要素,將工業化真正落到了實處。

      在商業大片拍攝過程中,參與制作的公司可以達到上百個之多,從前期的劇本創意、劇本醫生、分鏡頭到虛擬拍攝、特效合成,每個環節都是電影流水線上的一部分,分工細致,結合緊密,避免了傳統作坊式的弊病。科幻產業學者、八光分影視總監西夏表示,科幻電影工業化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成熟問題,“電影工業流程上所有的環節,都需要標準化。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萊塢劇本有標準格式,字號、字體、間距多少,對話排在哪里,如何對齊,都被他們摸索出了規律。用這個方法寫劇本,一頁劇本就是一分鐘。美國導演拍戲進度以拍了多少頁為單位,這樣的成熟軟件體系國內目前沒有,我們的場記還是用手寫,導致后期剪輯往往找不到對應的鏡頭。”

      以往的電影工業化重點放在特效上,如《流浪地球》開頭第一個長鏡頭做了九個月,而當下的電影工業化甚至包括拍攝流程的輸出:一部電影如何標準化,如何才能把重復勞動降到最低,如何優化流程,而且可以重復、批量生產,這些在東方影都已經得到了初步實現。烏爾善導演在青島拍攝《封神》三部曲時,采用了《指環王》執行制片人巴里·奧斯本的拍攝建議,順利解決了三部連拍分組攝制、各工種工序安排、預算比例劃分等問題。而這些大制作的工作團隊往往在各個劇組間流動,《封神》登記過的劇組成員超過8000人,《流浪地球》參與制作的工作人員7000人,他們好比電影工業化的一顆顆種子,從青島播撒到各個片場劇組,逐漸形成工業門類和環節銜接,對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尤為重要。

      大制作+頂流導演群落

      在當下國產電影領域里,能夠嫻熟運用大體量投資、拍出“十億+”票房體量大制作的導演,很多在青島完成其代表作的拍攝,包括郭帆、烏爾善、路陽、張吃魚、宋陽等中堅導演。他們在青島匯聚成了一個頂流導演群落,甚至同期拍攝,團隊之間形成了特有的呼應、遞進關系。

      《獨行月球》《超能一家人》作為開心麻花影業的重點項目,相繼在東方影都完成了拍攝工作。在去年青島影視博覽會上,開心麻花CEO劉洪濤表示,幻想類電影的人才確實缺乏,“我們做 《超能一家人》《獨行月球》,最難的是找不到合適的人,劇本完成后找不到主創團隊,好在《流浪地球》給科幻電影積累了第一批人才,相信中國會產生一批較好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制片人龔格爾也表示:“現在科幻電影剛剛起步,剛掛一擋。之前說《獨行月球》得益于《流浪地球》的基礎,我也透露一下,《流浪地球2》里很多成員也是從《獨行月球》團隊下來的,這是我特別開心的現象,這意味著互相支持、接力,這種現象在2017年拍《流浪地球》的時候是不存在的。尤其在一些特殊道具、重要的生產環境和生產鏈上,我們得到了《獨行月球》的加持。”

      大制作+頂流導演群落,使得青島成為電影拍攝新技術的策源地。《刺殺小說家》在東方影都實現了“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第一次完整使用虛擬拍攝技術”的創舉,將動作捕捉、面部表演捕捉、前期預覽虛擬拍攝、實拍階段虛實結合拍攝做到了看齊好萊塢的高水準。該片視效指導、墨境天合創始人徐建也是《流浪地球2》的后期制作方,按照導演路陽“對照《綠巨人》”的標準,需要將數字角色“赤發鬼”的表情傳達至毛孔,用毛孔配合表情肌的扭曲拉伸,實現面部紋路變化,這種CG技術原本掌握在維塔數碼 (《指環王》《阿凡達》特效公司)手里,中國工程師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虛拍技術在青島的應用也走在了全國前列,二三十個技術人員通過前期預覽虛拍,大大縮短了千人規模劇組的實拍周期,將工業流程深度嵌合在電影生產里,節省了大量的真人演員調度、表演成本。徐建表示,電影視效的行業基礎是計算機科學里的圖形圖像學,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的人才在全世界都稀缺,“我們是藝術創作密集型產業,也是技術密集、人力密集的企業。”隨著《獨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流浪地球2》的相繼推出,虛拍技術、特效技術在青島影棚里的運用愈發純熟,積累了寶貴的人才和經驗,不斷創造角色、道具、場景和CG資產。

      電影產業的格局之路

      在東方影都的工作人員看來,在青島拍片的新生代導演具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水準。張吃魚買下《獨行月球》版權后精細打磨劇本,跟主演沈騰待在影棚里拍攝“月球求生”的戲份,一連拍攝了百余天,完成了藝術、技術雙重挑戰。路陽導演是數學高手也是一名極客,《刺殺小說家》里需要把攝影機在虛擬環境里面做一個投射,路陽親自上陣寫代碼,跟工程師實現了虛擬環境里拍攝軌道角度調整。

      除了技術之外,導演們也在產業鏈上發力。烏爾善成立了視效公司“魅思映像”,負責統籌完成《封神》的特效工作,郭帆與郭帆工作室投資了《宇宙探索俱樂部》《刺殺小說家》等電影,路陽擔任股東的“自由酷鯨”出品或聯合出品了《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出好戲》《流浪地球》《人潮洶涌》等影片,導演之間互相客串、互相投資的案例屢見不鮮。對照好萊塢的案例,導演彼得·杰克遜創立的維塔數碼通過《指環王》《阿凡達》制作特效拿下了兩座奧斯卡獎,而導演喬治·盧卡斯創立的“工業光魔”自《星球大戰》以來一直是業內頂尖特效公司。對于青島來說,如何把幻想類電影導演硬核、極客的技術流變成創業公司、產業延伸并吸引落地,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幻想類電影不僅需要影片主創,也需要深厚的群眾基礎,書迷、影迷、科幻迷的存在也是構成文化大環境的要素。成功申辦了2023世界科幻大會的成都近年來在科幻領域發展迅速,從科幻小說“星云獎”到科幻博物館、《科幻世界》雜志,從民間到高校都積累了大量的科幻愛好者,產生了頗具影響力的科幻文創周邊品牌,墨境天合成都分公司也承擔了《流浪地球2》的后期制作。從前端的城市科幻文化氛圍到產業端的科幻影視產業環境,“科幻熱”需要從影視基地溢出至城市日常生活中。

      根據國家電影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國家電影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的評審認定正在有序展開,這也是青島努力的方向。業內專家表示,從全流程看待電影工業化,青島目前在制作環節上占據優勢,參考好萊塢的范例,從項目開發、孵化到后期制作、上映,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成熟。目前青島的電影工業化處在 “制作生產基地”階段,優勢體現在先進技術的應用上,而電影工業化的解釋權實際落在業內頂尖導演手里。青島的愿景是把電影產業鏈上更多環境落在這里,而頂級導演、富有項目操作經驗的導演對電影工業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尤其在疫情影響下,國內類似《流浪地球2》級別的大投資電影不超過五部,50億至100億票房的電影也集中在主旋律、喜劇大片上,“通過《流浪地球2》,我們的電影制作水平可以站到全球前列了,但是在內容開發領域,當下大環境下能夠擔得起工業化制作的重任、形成50億以上的規模票房、吸引觀眾重回影院觀影,這樣的片子恐怕還是有點少。青島近年來加大對電影大項目的招引,堅持走電影工業化的路線,也是打造青島電影核心競爭力的一個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