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天天副刊》問卷第三季——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你還讀書嗎? 閱讀是避難所 是能量供給處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2年04月20日07:59
      關鍵詞:閱讀

      編者按

      人間四月天,最美讀書時。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推出《問卷·第三季》,希望在碎片化信息時代,人們不要放棄紙質閱讀;在電子化的趨勢下,依然保有對于紙質書的熱愛。

      與前兩季問卷不同的是,本季特請出史航、鄭淵潔、肖復興、唐小兵、傅光明、李冬君和袁一丹七位《天天副刊》的老朋友、資深愛書人士作為問卷“出題人”,他們把對于閱讀的思索融入題目中,在高質量的提問與回答中,讀者可以領略到閱讀給人類帶來的喜悅與力量。

      閱讀是世界上回報率最高的投資行為,希望本版的問卷能夠啟迪、潤澤每一位愛書人士的心靈。

      世界讀書日專輯第肆期

      出題人:袁一丹(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答題人:孟立(原北京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王道(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貔貅肉仙(薦書博主)

      什么類型的書,您會放到枕邊來讀?能否跟大家分享幾本您近期的枕邊書。

      孟立:于我而言,我的枕邊書大概有三類,一類是我標準中的精品,是上乘的精神佳釀,要逐字逐句精讀。這一般是在精神很好時閱讀的書籍;還有一類是速讀題材,可以不動腦子但很有意思,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第三類就是打發無聊,代替安眠藥的,什么英語小故事(最初級)、養生菜譜……

      我近期精氣神在線,枕邊書是這樣的:王元化 《九十年代日記》、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蕭紅《又見春天》。這兩年居家時間充足,自然茶幾上也多了一些“枕邊書”。我在Kindle上讀了白先勇的《樹猶如此》、村上春樹的《第一人稱單數》、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最近還想把一直沒有讀完的張潔的《無字》完成。

      王道:有兩種書會放在床頭、枕邊。一種是輕閱讀,如隨筆、游記、散文、哲學、新知類,如布羅茨基的《水印:威尼斯隨筆》、清代公奴的隨筆《金陵賣書記及其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以及《莊子》;還有一種就是大部頭,我最近在讀《宋史》。

      我發現在宋代時期讀書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風尚,如第二個皇帝趙光義,他不但自己喜歡讀書,還去收集和收購散佚的醫書,并親自參與編纂《太平御覽》這樣的大書。而“開卷有益”這個成語也是因為這位皇帝愛讀書而來。

      有一本林棹的小說《潮汐圖》,寫的是廣州十三行的歷史過往,很有風韻,風格獨特。

      還有一本《人體解剖與手術圖譜》。這本書把藝術與醫學聯系起來敘述,很有意思。我本是想了解下人體結構,卻發現書中講述印刷術的進步也有助于醫學的提升,如石版印刷術的發明推廣,使很多人體解剖圖像得以傳播,也使得醫學手術得到很好的普及。

      貔貅肉仙:在枕邊常放著三位作家的書籍:莎士比亞、??坪筒柡账?。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英文原版)總會在睡前讀上兩首,盡管已經爛熟于心,但還是享受翻閱帶來的快樂。

      埃科會選擇雜文、訪談、時評類的書,比如《如何帶著三文魚旅行》《帕佩 撒旦 阿萊佩》,他總會提供看待現實問題的不同方向,其視野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加上犀利的筆法、調侃的態度,睡前讀來回味無窮。

      博爾赫斯的詩集是枕邊摯愛,《夜晚的故事》《另一個,同一個》《深沉的玫瑰》……博爾赫斯不僅是讓人仰望的拉美文學教父級文豪,亦是埃科非常喜歡的作家。眾所周知,《玫瑰的名字》便以博爾赫斯為原型。私心將二人作品放在一起,仿佛入睡之后,還能聽見他們的對談。

      您會在地鐵(或高鐵、飛機)上讀書嗎?您覺得哪類書(包括主題、裝幀、開本)適合在通勤或旅途中讀?當大家都在刷手機時,您拿出書(甚至是豎排書)來讀,是否介意別人的窺探?

      孟立:帶在身邊的書,可以是電子書、口袋書、耐看的雜志,它們體積小、輕,便于攜帶。我出門會根據旅途的長短,選擇帶電子書或口袋書。在地鐵上,我發現也有專心讀書的人,我還當真“窺視”過。倘若我遇到在通勤路上讀書,而且還是手拿豎排書的人,我會想此人一定是對這類書籍有強烈興趣,也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著,我會投以贊賞的目光。

      王道:會的。我以前乘坐飛機或火車都會帶書,尤其是平時難啃的書。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或者帶一些小說類,如沈從文的《邊城》、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廢名的《竹林的故事》、孫犁的隨筆集。還有現在裝幀小巧的小說集,如短篇經典文庫中葉彌、蘇童的小說集,還有石黑一雄的袖珍本小說集。讀書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正好借此離開手機,讓眼神休息一下。我還帶過蘇子美的詩文集、徐燦的《拙政園集》作為旅行讀物,都是豎排的,可以沉心閱讀。讀書人是不會挑環境的,當然更不會在意旁人的眼光,因為那是獨屬于自己的世界。

      貔貅肉仙:日常出行,無論是地鐵,還是高鐵、飛機,總會帶本書在身邊才安心。一般會選擇短篇小說、紀實、雜文、隨筆等類型。開本選擇小32開的,或者口袋本。

      適合通勤出行的系列書籍很多。上海譯文出版社就有不少值得推薦,譯文華彩·漫游、譯文紀實系列、山杯系列、譯文經典系列,俗稱窗簾布;小32開本的,作家有:石黑一雄、納博科夫、戈爾丁、莫迪亞諾等。

      南京大學出版社守望者文學、物靈、訪談,折射集系列也是小開本,內容涉及短篇小說、雜文等,趣味性、可讀性兼備,也是在路上的好伴侶。

      閱讀的過程,無論身在何處,都是自己和書的交流,自然不會介意別人的眼光。即使讀菲利普·羅斯,只要我不露聲色,一切無須在意。也許當我拿出書時,路上也會有其他人,選擇帶書,而非手機。

      舊書店正在城市文化生活中隱退,您愛逛舊書店嗎?在您看來,逛舊書店的樂趣何在?當您到一個城市旅游時,會不會特意尋訪當地有特色的書店尤其是二手書店?

      孟立:有些書你在書店是買不到的,在舊書店里有可能碰到。我見過動亂年代被燒毀的書,盡管它早已被重新排版印刷,到處可見,但感受到的溫度不一樣了。在舊書店里,書有明顯的時間痕跡,你的很多記憶能被喚起,倏忽之間有點兒穿越感,樂趣在此吧!

      王道:舊書店絕對是我的心頭最愛。每到一個城市,肯定會去逛逛舊書店,連到日本我也是如此。

      就拿我在蘇州來說吧,有蘇州古舊書店、文學山房、景宜山館、十方書屋等。舊書店的老板我幾乎都認識,因為我會定期去拜訪他們。舊書店里能夠遇到驚喜的書、意外的書,清代的、民國的,隔了很久時代的舊書,總之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心儀的書,就像是開盲盒,線裝本、新文學、故人手札等,甚至是一些殘舊的書,都是值得“淘寶”的。因為平時想不到這些書,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最后形成一個收藏系列。同時還可以同舊書店老板、書友交流,互換書物。

      貔貅肉仙:我超級愛舊書店。可是我生活的城市已經沒有舊書店的存在。還好現在不少舊書店也會有線上的渠道,曾經是豆瓣書店、參差書店(已倒閉)的???。逛舊書店最大的樂趣大概就是“淘寶”,若是能淘到絕版書,可以開心很久?,F在出版社做書的量都很謹慎,一版一印5000本,有的書市場反饋不好就悄然消失了,你還沒有遇見它可能就絕版了。而一些幸存書籍就藏在書店中,如果有緣,必會相見。

      對于夢想開書店的我來說,每到一座城市,都會去逛書店、舊書店,甚至出版社(愛書多年結識了不少出版社的好友)。和游客打卡的心態不一樣,通常喜歡探尋不同獨立書店的氣質。是的,店主選書的品位決定了一間書店的氣質。除了淘書之外,還有學習的心態,想要尋找在自己的城市開一間獨立書店的可能。所以,我也會和書店主理人成為朋友,因書結緣、赤誠相待,一同討論和探尋書的世界和書店的未來。

      您會通過孔夫子網、亞馬遜等平臺買舊書嗎?是否參與過舊書的競拍,有沒有“撿漏”的驚喜或被坑的時候?

      孟立:去年在網上偶得地質出版社1982出版的《素描地質學》和《透視與地質素描》,都是我姑父的學術論著,真是感嘆與這些書的相遇,竟是如此的舍近求遠。書從重慶、甘肅南北兩地寄來,收到時我幻想,如果有作者的簽名,該不是更好!除了那次奇遇,目前還沒有碰到想要去競拍的讀物。閑暇時再去逛逛,很愿意體驗一下。

      王道:我在孔夫子網上買舊書多年,金額統計一下連我自己都嚇一跳,至少三線城市一個小套房的首付沒了。后來也去多抓魚買舊書,感覺像是提籃子買菜一樣,很好玩。

      買舊書會上癮,因為買了一本還會想要一套,有了一套還想組成一個系列。譬如買了沈從文的早期首印版小說單行本,就想再買散文,再買小說集,甚至連書信都想買。在網上買舊書可以比價,而且也可以討價還價,但是如果是孤本就只能認了。參加拍賣時基本會超出心理價位,因為有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內部在托價。有時候覺得過分了就不跟了。

      我在網上買舊書基本不是為了撿漏,都是因為實用需要,因此沒有特別大的漏可說,也沒有被坑過,因為對于所買的書你都比較了解,就不大會上當。但是買過一些實體店絕對買不到的書,甚至海外出的書,當然都是合法的藝術類書籍。

      貔貅肉仙:亞馬遜退出之后,很少能淘到好書了。大多數時間都會習慣在多抓魚、孔網買舊書。多抓魚的品相會有注明,基本上出入不會很大。但在孔網買舊書,一定要選擇實拍圖,因為上面很多網絡圖片和書的實物不符,曾經買到過殘破不堪的書籍??拙W舊書的價格也是大不相同,自己習慣先把價格設置從低價排序,然后選擇買過的店,或者實拍圖片的店購買。

      說到拍賣,哈哈哈,可真是拍賣上頭的老手了。經常因為競拍一本自己喜歡的西方古董書,不計金錢地加價,結果發現不是余額不足,就是書不太值。不過,也常有幾十元、一百多撿到珍品的時候,尤其是國內鮮為人知的作家、詩人,通常不受關注,是撿漏的一個關鍵。曾經就以百元的低價,買到了1921年出版的法國作家古爾蒙的真皮濕拓畫裝幀的限量版,真是絕美。

      因為非常喜歡莎士比亞,也陸陸續續收集了十八、十九、二十世紀各種編輯版本的莎翁戲劇,滿滿當當得有30多種,其中約翰遜博士、查爾斯·奈特版本尤為珍貴。

      讀紙質書時,您是會在書上做圈點、批注,還是有或輕或重的“潔癖”?如何整理讀書筆記?是否介意別人翻閱或借閱有您批注的書?

      孟立:工作、學習類的書是可以隨手圈點、做注的;自己喜歡的書、喜歡的作者的書,會有一些“潔癖”,必要時寧肯夾小紙條,也不愿寫寫畫畫。我的讀書筆記少數會變成文章,一些零散碎片,曾經時常出現在我的廣播節目中。有些讀書心得是可以也希望與他人分享的,但太過個人的臆想和感受,應當僅僅屬于自己。

      王道:以前我對書非常敬畏,絕對不敢批注,但后來我就放開了,因為新版本的書數量很大,而且書只有經過動筆閱讀后才是真正屬于你了。我覺得讀書時應該動動筆,要么做筆記,要么做批注。對于新書我會做大量的批注,然后抄寫進日記。但對于線裝本或者1949年前的文本不會做批注,舍不得,畢竟是不可復制的舊書和古籍了。一般做過批注的書就不大借給別人了,畢竟是隨時隨地所寫,筆跡潦草,“不堪入目”。

      貔貅肉仙:作為一個書讀完之后九五成新的潔癖,幾乎不會在書上做任何標注,需要注釋的書籍,我會買兩本。

      關于讀書筆記,除了內容摘抄之外,還會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作家生平、年級、身份等有效信息。因為往往作家之外的身份,是決定風格的關鍵性因素,比如畫家、音樂家、動植物學家、符號學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等;二、不熟悉的作家會從熟悉的老朋友入手,并試試畫出作家關系、評價圖;三、針對人物、主題、風格、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對比、類比,這也是拓展自己思維的方式。通過上述方法,書會越看越透,仿佛真的會站在巨人、前人的肩膀之上。

      您覺得用Kindle、iPad之類的閱讀器看書,和讀紙質書的感受有何不同?是否會囤積大量電子書?有沒有聽有聲書的習慣?

      孟立:書與書不同,讀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些書我把它們歸為速讀本,可以飛快看下去的書,無須挑剔媒介,電子也好,紙質也罷,任何方式只求看過即可。有些好書,是可以電子、紙質兼而有之的。

      關于有聲書,最主要的意義應該是對眼睛和手的解放,還有方便的伴隨性,使讀書能夠“一心二用”并且“耳聽八方”。但我作為曾經的廣播人,熟悉并理解用聲音傳播的方法和形式,因而對有聲書還有著超出實用意義的偏好。好的有聲書,能夠呈現演播者對原著的“二次創作”,因此,我在聽有聲書時,會以我對聲音藝術的敏感和理解,去欣賞有聲書的美。最近聽了梁曉聲的《人世間》,非常好聽,很喜歡!

      王道:我讀書一定要讀紙質書,除非是網絡小說,否則便很難有“代入感”,總覺得是“隔靴搔癢”。紙質書就像是和朋友面對面喝著咖啡交流。Kindle我是買過的,下載了一些歷史經典,但最后還是沒有讀下去。一個人的閱讀習慣很難改變。我也不大愛聽書,聽相聲、聽評書可以,但是經典的書籍,還是需要眼神與文字的交流,那種排版的踏實感,使人覺得很舒適。

      貔貅肉仙:雖然也會看電子書,但沒有用過任何閱讀器,真的更愛紙質書。一本好書,不僅得益于其作家的創作內容,更融合了出版人的心血,那是從腰封、封面、內封、插畫、書口等集合的藝術。做書,亦是做藝術,這只在紙質書上可以得以體現。電子書只是單純獲取知識的渠道,它無法呈現紙質書的美,那是時光的美、是創作的美、是交流的美。甚至,你會發現,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專注力、閱讀速度都是有差異的。

      只有沒辦法買到紙質書的時候,我會囤電子版,所以收藏的電子書非常少。如果聽看理想App的節目算有聲書的話,每次洗碗不能看書時,真的是干家務最好的背景音。

      當藏書過度侵占您的生活空間時,您會用什么方式處理過剩的書?哪類書會被率先淘汰?

      孟立:遇到捐書的機會,是整理書的好時候,去留取舍、左右為難處,捐出去還有人能看,是說服自己最好的理由。做減法時,定一個很感性的標準:它應該是你喜愛的,你還會再度翻開它,有未知存在其中,它是一段經歷的見證,它承載過你的大悲或大喜……能留下來的書,就像通訊錄中的老朋友。閑暇時,一個電話打過去,總有話可說。

      王道:我個人不太支持那種堆積如山的藏書,像韋力先生那種用新房專門儲藏書的方式比較舒服。我把讀過的書比喻成嚼過的甘蔗,尤其是新書,你受益了,而且此書也不具有收藏價值,就可以處理了??梢运徒o朋友,也可以送去舊書店繼續流通。一般新出版的小說、現代隨筆集、游記一類的會先處理了。當然,線裝本的古籍、工具書、新文學的首印版,以及比較好的簽名本還是要留存的。

      貔貅肉仙:我有兩間書房,藏書上萬。凡爾賽一下,因為房子夠多、夠大,幾乎不存在過度占有生活空間的問題,因為除了書,我什么東西都很少。一些套裝書我會放在空著的衣柜里,還有客廳、地板都可以放書。

      買書時,我會非常慎重地選擇。內容、裝幀、譯者、出版社,挑選自己喜歡的,所以但凡買的書都是“只進不出”的狀態,這也是“貔貅”外號的由來。

      最后我想說,閱讀不僅是避難所,而且是給你無限能量的地方。那么多智慧、那么多愛,可以通過分享讓更多的人感受書籍的力量、精神的遼闊,這樣的豁達在但丁、蘇東坡、博爾赫斯的身上沉淀,自然,也可以傳遞給更多普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