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讀書會遍地開花,你參加了嗎
      來源:重慶日報 | 趙欣  2022年04月01日08:34

      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讀書會活動。(資料圖片)

      “故園是我寫作的根,小人物和故事是我寫作的魂。我在用文字替自己搭建一條精神回鄉的路。”3月12日上午,南岸區龍門浩拾己書局,新一期拾己故事會上,青年作家吳佳駿正分享新書《我的鄉村我的城》。

      同日下午,長江對岸的解放碑重慶書城,“《大學》的古為今用之法”公益讀書活動正在進行。書香氤氳,十余位書友在閱淘讀書聯盟旗下無涯讀書會會長南希引領下,從傳統典籍中汲取智慧和營養。

      2022年春天,“全民閱讀”已連續第9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放眼當下,各類讀書會在重慶遍地開花,它們主題多元、形式各樣,作家、藝術家、普通書友……愛書人以閱讀之名坐到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全民閱讀,全民參與。作為全民閱讀推廣重要一環,重慶的讀書會有著怎樣的探索與實踐?如何才能更好發展?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需求旺盛

      各類讀書會應運而生

      中國古代,以讀書會的形式開展閱讀活動由來已久。春秋時期,孔子與弟子聚會進行討論與學習,被視為讀書會的雛形。由此為起點,千百年來,文人雅聚、以文會友的文化傳統綿延不斷。

      國內具有當代意義的讀書會最早萌生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那些曾習慣于“躲進小樓成一統”的私人閱讀者,基于共同的閱讀興趣和交流需求,自發形成了各類讀書會組織,伴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推廣,漸成燎原之勢。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20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的知曉率達72.7%,其中,本地讀書會知曉率高達26.7%,僅次于28.4%的機關企業/校園讀書活動知曉率。

      全民閱讀的春風還在不斷催生新的讀書會。拾己故事會便是重慶最年輕的讀書會之一。在“藝術讓人成為人,故事讓人生有趣”的理念下,拾己書局主理人趙登翠在今年2月開始“組局”,邀請嘉賓帶上作品與讀者見面,享受閱讀,暢談人生。

      “為什么辦讀書會?因為我理想中的書店不是傳統的靜態售書場所,而是人們共同閱讀、交流分享的公共空間,身處其中的我們才不會孤單,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希望和溫暖。比如這次的嘉賓吳佳駿,他的文采感動了讀者,他的真誠更令人印象深刻。”趙登翠說。

      同樣年輕的還有重慶阿來讀書會,會長瞿庭涓表示:“2021年底,阿來到重慶參加活動,詩人李元勝建議,阿來那么多書迷,干脆組織個讀書會,沒想到這個隨性而至的倡議一呼百應。看得出,喜歡阿來的朋友都有一起讀書、交流的需求。后來才知道,我們是全國第一個阿來讀書會。”

      2018年3月成立的閱淘讀書聯盟歷史也不長,卻已見證了重慶讀書會的快速發展。負責人梁夏茜介紹,聯盟是重慶新華書店線上平臺“閱淘網”創辦的社會文化團體,通過吸納以讀書會為主的各類文化組織開展公益讀書活動,“這些活動是順應全民閱讀推廣需求而舉辦的,2021年累計辦了292場。”

      作為閱淘聯盟讀書活動主要領讀人之一,悅己讀書會會長龍文羽這樣回憶自己的初衷:“我愛看書,也愛分享,很多朋友都請我薦書。他們的需求讓我思考,自己能為全民閱讀做些什么。而2019年遭遇的親人去世更讓我認識到,活著就要做真正熱愛的事,于是我在本職工作之余,開始做起了讀書會。”

      同樣受到需求和興趣驅動的還有無涯讀書會會長南希,2021年下半年,她辭職全身心投入讀書會運營,“原本在企業也發展得不錯,但我希望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我身邊也有很多同樣志趣的朋友,我們決定一起攜手,去幫助和影響更多的有閱讀、學習、交流需求的朋友。”

      對于樊登讀書會老會員、大學教師董俊紅來說,她的需求很具體:“當時我有了孩子,工作忙,還在讀博士,通過聽書來緩解焦慮,我也慢慢意識到個人的認知是有限的,開始參加線下讀書會活動。在不同的觀點碰撞中,認識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書友,我覺得讀書會的價值不僅僅是讀書或分享心得,更在于因為讀書,我們找到了可以理解的彼此。”

      形式不同

      用閱讀鏈接起更多可能

      作家止庵認同董俊紅的觀點,他眼里的讀書會正是這樣的存在:“讀書會就是一幫志趣相投的人,其實規模大小無所謂,更重要的是友誼。”

      因為相投的志趣,眾多愛書人相聚,閱讀國學經典、碰撞真知灼見、探討親子教育……作為因閱讀形成的“空間”,讀書會聚集了不同話語與思想,源源不斷地為城市文化建設增添著書香。如今,移動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壁壘,人們的興趣口味愈發細化,讀書會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多元。

      悅己讀書會堅持純粹的讀書分享,短短兩年,已經發展了32個社群6000多位成員。這個成績讓會長龍文羽頗為欣慰,“我們的理念就是通過閱讀,悅己、悅人、悅心。無論在主場重慶書城,還是進社區、學校等做活動,我們都希望引領更多的人回歸紙質閱讀。”

      在北碚,頗有名氣的后書時代深閱讀讀書會會長杜秀敏擁有文學、心理學、教育學多重知識結構,以及十余年閱讀推廣經歷,她的思考更深一層:“信息爆炸時代,閱讀變得碎片、功利、膚淺,閱讀本身沒門檻,但要真正學習,閱讀必須成體系,我們倡導的‘深閱讀’正是基于此而產生的,希望和‘淺閱讀’形成對比。”她表示,“深閱讀”是一種對閱讀方法的探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重點不在讀書本身,而是傳授閱讀方法和策略,著眼于解決不同閱讀主體身上體現出閱讀能力差異性問題。這些方法古已有之,我們重新梳理、提煉,從而具備了大眾化推廣運用的價值和推動閱讀實踐的意義。”

      著眼于慈善公益事業的和諧世家讀書會,則更強調通過閱讀去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聯,通過建立起更積極的鏈接,推動社會和諧發展。2021年9月,南岸區民政局推薦和諧世家讀書會入選了騰訊公益公募項目。“我原本是做公益的,將閱讀活動引入其中后,發現了新的可能。”會長溫曉萍說,她發現閱讀有助于幫助某些群體,“比如重度抑郁患者、瀕臨離異的家庭等,通過共同閱讀建立深度鏈接,用一群人的力量去幫助個體,我們做到了,不但修復了夫妻關系,還治愈了書友的抑郁癥,他們的人生都重新煥發出生機。”

      位于兩江新區的樊登書店重慶旗艦店的線下讀書會活動,也希望通過閱讀的精細化幫助更多讀者。“疫情之前,我們每周都有固定的8-12場讀書沙龍。”店長雷雨介紹,針對不同受眾主題各不相同,“比如溝通表達、終身成長、情緒管理、投資理財、親子教育等,既推薦書籍,也請老師做分享,這樣的細分有助于活動的延續性,線下沙龍是對聽書的補充,也方便讀者形成更完整的讀書體驗。”

      存有短板

      身份資質等亟待解決

      閱淘聯盟與眾多讀書會打過交道,負責人梁夏茜注意到,雖然新讀書會不斷涌現,但也有一些老組織不再活躍,甚至消失。“這涉及到讀書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說白了涉及運營成本,無論是因興趣自發形成,還是有公益或商業化目的運作,所有讀書會都無法回避這一問題。”

      對此,龍文羽深有體會,“悅己讀書會堅持純公益,不但不收書友費用,一些費用都是我們主要成員在做奉獻。多年來我們志愿者換了很多,活動做得很艱辛。”

      除了運營資金外,“人的問題”也是不少讀書會先天的短板。“比如發起人、領讀人的資質,是否有相關知識背景?是否具備現場調動能力等等。現在的情況是,讀書會門檻低,良莠不齊,似乎誰都可以發起。”南希建議,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對讀書會發起人進行資質認定,“從源頭上保證讀書會的質量,才能確保其實踐對于全民閱讀是正向助力。”

      同時,讀書會的組織身份目前也略顯尷尬。法學專業出身的龍文羽笑說:“包括悅己在內,很多讀書會還都沒達到在民政局登記的條件。換句話說,我們的合法性是存疑的。”她表示,正因為注冊不易,讀書會的活動大多都要依托在民政部門合法注冊過的閱淘聯盟開展。

      為了解決“身份”,杜秀敏的深閱讀讀書會納入了北碚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他們為我們提供支持,我們也作為北碚區的志愿者服務隊推廣全民閱讀,互相借力,各得其所。”溫曉萍的和諧世家讀書會則依托南岸區民政局慈善會,“我們在社區指導下為居民提供精準的文化服務,社區黨組織也通過讀書會更清楚地了解了群眾的真實想法,是一種正向的促進。”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各地政府都在積極探索政策法規對讀書會引導、支持:早在2014年召開的北京共同閱讀促進大會暨首屆讀書會發展交流大會,就讀書會這一新的閱讀組織形式予以關注;2015年、2016年江蘇、深圳等地相繼出臺文件,提及政府鼓勵、扶持閱讀推廣組織、個人開展公益性閱讀推廣活動,且應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等。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了《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熱心閱讀推廣的文化名家、社會名人的閱讀引領作用,鼓勵和支持教育機構、文化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閱讀推廣并提供公益閱讀服務。”

      “全民閱讀推廣工程浩大,讀書會的發展也還要一步步來。政府已經很重視了,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杜秀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