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全民閱讀魅力無窮
      來源:中國文化報 | 陳魯民  2022年03月24日15:48
      關鍵詞:全民閱讀

      在全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設。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熱烈響應,成績斐然。

      為何要提倡全民閱讀?簡而言之,讀書可治愚,益智;長見識,廣思路;學技能,增本事;豐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讀一人受益;全民讀,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開卷有益。對個人來說,讀書能提高素質,改變命運;對民族而言,讀書可傳承文明,播撒科學。所以,孔子一輩子手不釋卷,七十多歲還“讀《易》,韋編三絕”;高爾基“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鄭成功慨然有感“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季羨林由衷贊嘆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他們都把讀書變成了生活必需,樂此不疲,甘之如飴,因而大得裨益,受惠終生。他們來自不同年代,從事不同職業, 也算是全民閱讀的一個縮影,

      全民閱讀是根據“世界讀書日”演變而來。設立讀書日的目的就是號召全社會人人讀書,讓圖書成為生活必需品、讀書成為人生一部分。因而,每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都會總結經驗,探討得失,提出改進措施,以把全民閱讀活動進行得更扎實、更卓有成效。

      全民閱讀貴在堅持,久久為功。馬克思終生勤奮讀書,視讀書為生命,無論生活再貧苦困頓,都始終不忘讀書,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最后長眠于書桌上。毛澤東從少年開始就好學不倦,博覽群書,愛讀書習慣保持了一生,臨終前幾個小時還在讀書。他們都是堅持讀書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遺憾的是,我們有些人讀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高興時讀幾頁,郁悶時束之高閣;閑暇時翻幾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腦后。這樣的讀書態度,心猿意馬,一曝十寒,很難有所收獲進益。有鑒于此,讀書也要持之以恒,長流水不斷線,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讀出收益,讀出效果。

      全民閱讀,領導干部應成為帶頭讀書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總書記夙夜在公,仍擠出時間堅持讀書學習,在談到自己的愛好時說:“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正是因為長期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鍛煉了他非凡的領導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成為當今中國走向偉大民族復興的卓越領路人。

      全民閱讀,要加強引導,讓大家多讀好書,多讀經典。所謂好書,一是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二是經得起時間檢驗,能夠傳世;三是被評論家廣泛認可,擁有大量讀者。若按這三個標準衡量,好書與古今中外那些經典書最為接近。人生如白駒過隙,書籍卻浩如煙海。為提高生命的知識含量和學習效率, 就一定要多讀經典,以便在有限時間獲取更有價值的知識。多讀經典,于個人可以廣見識、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對社會而言,則可教化民眾,端正風氣,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質,對于我們正在打造的書香社會更是功德無量。

      全民閱讀,要方式多樣與時俱進。既可以是平面的紙質書閱讀,也可以是電子書閱讀;既可以在電腦網絡上讀書,也可以在手機微信上閱讀;既可以是大塊時間專心研讀,也可以是邊角料時間的隨意瀏覽;既可以是教室里的書聲瑯瑯,也可以是忙里偷閑的“馬上、枕上、廁上”。總之是不拘一格,不循常規,讀了就好,讀了就有進益。

      全民閱讀,讓閱讀蔚然成風,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覺選擇,也是適應客觀形勢的需要。讀書可以是一種主觀愛好,因為有興趣,讀書會感到愉悅,如飲佳釀,如沐春風,同時又能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高覺悟,廣博見識。讀書也是一種客觀需要,可以獲取知識,學習技能,增長才干,拓寬思路,從而勝任工作,跟上形勢,從容迎接挑戰,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