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生態文學:用文學表達博物之美、生態之思
      來源:成都日報 | 胡志紅  艾蓮  2022年01月24日07:41
      關鍵詞:生態文學

       

      15日,一場以“生態文學,一種生活方式與美學”為主題的論壇在成都東安湖畔舉行。

      此次活動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博雅論壇、丹曾文化共同主辦,華潤置地未來之城·未來讀書會協辦,成都日報錦觀文化傳播中心作為合作方進行了全程線上直播。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胡志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四川省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創意產業協會會長艾蓮,帶領讀者游歷經典生態文學的花園,從梭羅到吉爾伯特·懷特,從繆爾到利奧波德,從卡遜到迪拉德……穿越文學與音樂、人文及科技,尋找這些生態文學家對待生活的方式和他們的生活美學。

      喚醒最普遍和純粹的生態意識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作家把目光投向自然,用文學表達博物之美、生態之思。在《生態文學講讀》這本書中,胡志紅將生態文學追溯到了著名的博物學家吉爾伯特·懷特的《塞爾伯恩博物志》,胡志紅對生態文學,有著屬于自己的邏輯縝密的定義。

      “生態文學不是生態加文學這么簡單。隨著西方工業技術革命的不斷發展,造成了生態危機環境問題,人們逐漸注意到生態文學,生態文學也開始異軍突起。”胡志紅表示,生態文學是研究和描寫人與自然的文學,它嘗試喚醒人們最普遍和純粹的生態意識。

      關于生態文學,大家可能最為熟悉的就是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值得一提的是,梭羅除了是一名生態文學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锻郀柕呛罚饶毩怂罅_的思想,也蘊藏了他的生態實踐。艾蓮表示,梭羅除了《瓦爾登湖》,還有許多可讀的博物書寫著作。

      “梭羅最典型的博物書寫是1842年《馬薩諸塞州自然史》。1850年,梭羅當選為波士頓自然史學會的通訊員,當選后出版了《野果》?!?/p>

      生態寫作離我們遠嗎?

      “2004年,姜戎的《狼圖騰》出版了,我記得當時讀這本書時所獲得的巨大的閱讀快感?!卑徴f,自己在讀生態文學經典著作時,常常會有驚喜的發現。“讀《瓦爾登湖》《沙鄉年鑒》《寂靜的春天》,驚喜地發現三位作家都是博物學家,他們的作品具有十分深刻的生態批判意識。”

      近年來,中國也產生了一些非常經典的生態文學作品,除了《狼圖騰》,還包括阿來的《塵埃落定》《三只蟲草》《蘑菇圈》等等,不少作家也開始涉足博物書寫。

      生態寫作離普通大眾遠嗎?如何才能進入生態實踐?胡志紅認為,從事生態寫作的人不一定都是生態文學家,而生態文學家也不是天生的。“只要大家有興趣,即便是到一個地方去旅游,也可以把它記錄下來。”

      艾蓮觀察到,如今很多朋友都使用過識別植物的APP,只需要拍照上傳圖片,就能立刻獲得相關的植物學知識?!斑@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博物學家式的一種探尋和距離?!卑徴f,“這非常有意思,你也會發現其實要做一個博物學家并沒有那么難。”

      對話

      成都日報& 胡志紅、艾蓮

      Q:這次《生態文學講讀》的直播主題是“生態文學——一種生活方式與美學”,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一主題?

      胡志紅:根據我的理解,生態文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生態文學是作為傳播生態理念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第二,生態文學倡導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第三,生態文學建構環境倫理,也就是說需要重新調整咱們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第四,生態文學倡導一種普遍的“環境公正”。

      我們這一代人不應該把下一代人的資源用盡了,也不應該把污染留給我們的下一代,而是應該把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留給下一代。

      第五,生態文學也倡導一種生態審美。

      艾 蓮:這次活動還有一個備選主題:生態文學——文學經典與生活態度。

      胡志紅教授的《生態文學講讀》共收錄了28位生態文學家及其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堪稱經典。

      而且在生態文學經典中,往往表達出作者們影響至今的生活態度,梭羅曾說:“簡單,簡單,再簡單!照我說,別去做成百上千件事,只要做兩三件就好;別追求上百萬種東西,只要追求五六種就好,你的賬目只要記在大拇指的指甲上就好。”

      Q:您認為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學有怎樣的關系,生態文學將對人們產生怎樣的影響?

      胡志紅:生態文明有很多的面向,我們既要靠個體,也要靠社會和政府。我們既要講究硬層面,從依靠法律、科學和制度的設計,也要講究軟層面,靠文學藝術來培養我們的環境意識,甚至重塑我們的生態品格,讓生態文學成為解決和確保人與自然永續和諧的文化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在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政府正在積極穩妥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例如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政府更是提出了明確的綜合方案去治理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我認為,作為當下世界環境運動積極的倡導者、引領者、領導者,中國一定大有作為。

      Q:生態文學作為一種較為年輕的文學樣式,它的發展情況怎樣?近來都涌現了哪些好的作品?有怎樣的特點?

      胡志紅:生態文學的根脈可謂是源遠流長,在人類各大文明中都有所記載。生態文學簡要地說是描寫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文學,它試圖揭示生態危機產生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根源,探尋解決和應對環境危機的文化策略。生態文學常常對工業文明提出批判。

      同時,它有時會采取災難描寫的方式警示人類必須謹慎行事。

      19世紀中期,英國的博物學家吉爾伯特·懷特的開山之作《塞爾伯恩博物志》出世,此書將觀察野生動物上升到了美學和哲學的高度。該著作影響了后來許多著名的生態文學家。

      關于生態文學的作品浩如煙海,梭羅的《瓦爾登湖》、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鑒》、華茲華斯的自然詩歌等等。今天全球的生態文學的經典之作更是繁花似錦。

      在中國,生態文學盡管相對來說是比較新的文類,但是也產生了一些非常經典的作品。比如姜戎的《狼圖騰》,還有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的《塵埃落定》《三只蟲草》《蘑菇圈》。

      除此,國內的生態報告文學和生態詩歌也在逐漸發展。

      艾 蓮:在汪樹東、龍其林對中國生態文學的研究成果中,對中國生態文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作家作品有系統的介紹。

      我的學生岳彥伶系統梳理了四川的生態文學。四川的生態文學有幾個亮點:一是以王治安、李林櫻為代表的四川生態報告文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較大影響;二是四川少數民族生態文學,阿來的“山珍三部”生態意識和文學美感完美結合,康巴作家的自然書寫也很有特點;三是這些年具有博物書寫趣味的作品紛紛涌現,阿來的《成都草木志》,孫海(丁丁喵、丁蜀)的《成都草木尋蹤》,潔塵給成都植物寫的“情書”——《一朵深淵色》等等,蔣藍也寫了二十四節氣。還有一些在新媒體上寫作、拍攝、記錄的人,比如“遁一散人(沈尤)”“石頭上的植物人”。

      此外,中科院的莊平教授被稱為“杜鵑獵人”,寫杜鵑充滿智識而有趣;蔡波博士對兩棲動物如數家珍。

      四川和成都的生態文學可謂精彩紛呈。

      Q:就您觀察,致力于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成都,生態文明發展又如何呢?

      胡志紅:成都在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潮中,成績是可圈可點的。比如,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這不只是一種口號,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具體的措施去落實。肉眼可見,很多公園和綠道修建了起來。

      我相信成都在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還會做得更好,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艾 蓮:成都的生物多樣性得天獨厚,近年來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公園城市名副其實。成都對生態文化活動特別支持,據悉,第六屆全國博物文化論壇也將于2022年在成都舉辦。

      成都媒體的環境新聞也非常有特色,成都電視臺、成都日報社在新聞報道和活動舉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和積累。

      成都的活動也開展得非常好,自然筆記大賽、觀鳥活動、自然研學等熱熱鬧鬧,生態文化的市民基礎非常好。

      相信在各方力量持續推動下,成都的生態文化特色會更加鮮明,生態文明建設會更加落地,公園城市的自然底色會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