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探尋“文學之都”南京的前世今生 ——《南京百年文學史》新書首發式暨新時代南京文學發展研討會舉辦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徐璐 張鑫  2021年12月06日20:52

      12月2日,由南京市文聯主辦,南京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南京市作家協會、金陵圖書館等共同承辦的《南京百年文學史》新書首發式暨新時代南京文學發展研討會舉辦。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聯領導任家龍、張發強、李志平、王維平等,專家與作家汪政、葉兆言、魯敏、何平、盧海鳴、王振羽、范紅升、育邦、李檣、聞一武、劉霞云、余一鳴、曹寇等,以及本書領銜作者張光芒,以《南京百年文學史》的籌劃立項、撰寫出版、歷史敘述及其地方路徑等為核心議題,立足當下,探討并助力文學之都的文學發展。

      《南京百年文學史》新書首發式現場

      南京大學教授張光芒代表撰寫團隊介紹《南京百年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過程。他深情回顧了在各界的持續關懷和幫助下,該書如何從七年前“秦淮區四條巷12號一粒剛剛開始孕育的小小種子”成長為“在文學之都的街道上備受關愛的一棵樹”。張光芒表示,相關部門機構不僅為《南京百年文學史》的撰寫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并且鼓勵撰寫者對文學史觀、學術個性和學術標準的應有堅守。在具體的撰寫過程中,團隊遇到了史料發掘難度大、如何凸顯文學史的城市特色、如何選擇入史作家、怎樣定位作家的思想藝術成就等難題,既有來自理論認識層面的挑戰,也有寫作實踐上的考驗。張光芒說,撰寫團隊在前期搜集發掘、儲備積累了大量基礎性文獻,同時還進行了田野調查和實地采訪,并在相關理論論證方面充分汲取了相關領域專家的合理建議。《南京百年文學史》的最終出版在兩個方面實現了重要的“發現”:第一是文學史料的發現,這是研究界第一次對南京百年文學史料的系統發掘和梳理;第二是作家的“發現”,本書共涉及南京作家416位,是迄今為止最全的南京百年文學作家名錄。除了對作家個體的發現,本書還有力求深入對作家與南京關系的發現,試圖在其中總結獨具特質的南京百年文學史的發展規律。張光芒代表撰寫團隊向關心、幫助、愛護該書的所有朋友表示由衷感謝,并表示接下來會積極接納吸收各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推進修訂工作。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總編輯范紅升、南京文學之都促進會秘書長聞一武也分別從《南京百年文學史》的編輯出版、南京文學之都的建設推進等方面作了介紹。

      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任家龍,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張發強向南京大學圖書館、金陵圖書館、群學書院、金陵科技學院朝夕文學社等多家單位與文學團體贈書,金陵圖書館館長焦翔代表受贈單位向南京市文聯及張光芒教授領銜的《南京百年文學史》撰寫團隊表示感謝。

      新時代南京文學發展研討會現場

      開幕式之后,以《南京百年文學史》的出版為契機,來自江蘇省作家協會、南京市作家協會、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傳媒集團、南京大學文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南京財經大學、《雨花》雜志、《青春》雜志等單位機構的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新時代南京文學發展研討會。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主持會議。

      汪政認為,《南京百年文學史》的撰寫出版不僅是南京文學史、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南京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特別是在南京正式成為“世界文學之都”后,更要深入認識和評估它的重要性與意義。立足世界文學之都的對外交流,《南京百年文學史》及醞釀中的外文版將成為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它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在更高的文化站位上,將南京作為世界文學之都的形象內涵和外延闡釋得立體而完整。放眼學術史自身的內在脈絡,《南京百年文學史》的撰寫,無論是內容、體例還是敘述方式等方面,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書寫中也同樣取得了獨特的經驗。

      南京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南京出版社社長盧海鳴認為,《南京百年文學史》的撰寫出版拓寬了南京城市史研究的領域,是一部“拓荒之作”“創新之作”“典范之作”,兼具學術的厚度、歷史的深度和時代的溫度。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葉兆言充分肯定了《南京百年文學史》雅俗共賞的文化普及意義,并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就該書未來多媒體推廣的可行性等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青春》雜志主編李檣表示,《青春》對該書的撰寫非常關注,已經刊載其中一些章節概要,該書在文學史建構上縱橫交錯、清晰立體,是窺探百年中國文學的一個縮影。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系主任劉霞云從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特有的歷史文化與政治地位、公認的“南京作家群”的出現等南京文學的基礎與現狀出發,闡述了《南京百年文學史》撰寫的科學依據與存在價值。《雨花》雜志副主編、詩人育邦敏銳地察覺到,此書看似一部“官方文學史”,卻因其雅俗共賞的學術旨趣、兼容并包的文學史觀和詳略得當的敘述策略,帶有 “民間敘述”色彩,恰與南京的城市性格水乳交融。

      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魯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到,“作家名錄的寬泛性攝入提供了延展文學地方路徑的某種可能”,她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延展”。魯敏憶及已故編委成員李海榮,動情地說道:“文學史不僅是百年的也是當下的,更是搶救性記錄的一種方式”。在此意義上,《南京百年文學史》搭建了南京研究者、寫作者、評論者良性互動的場域。

      該書編委之一、鳳凰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振羽將書籍的整體特征概括為史料性、開拓性、傳承性和學術性等四個方面。他從“史料性”延展開去,生動還原了蔣牧良、張天翼、丁玲等知名作家在南京相識相遇的文學場景,由此溯及李鴻章、張之洞等晚清名臣與南京的地緣關系及文化聯結。對于王振羽提到的全書論及南京文學人物“全與不全”的問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評論家何平以劇作家陳楚淮入《南京百年文學史》為例,側面論證了此書史料的翔實客觀。

      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任家龍回顧了《南京百年文學史》從籌劃立項到撰寫修改,直至成書出版的艱辛歷程。他總結,唯有尊重文學藝術,尊重文學藝術家,尊重文學藝術發展的邏輯和規律,才能催生城市文學藝術的累累碩果,“可以說,40萬言的《南京百年文學史》正是為南京百年文學史上的立言者立言。”任家龍表示,《南京百年文學史》的后續宣傳、研討、修訂、再版、翻譯等工作,將在充分汲取專家建議和意見的基礎上持續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