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踔厲奮發 篤行不怠 ——文學內刊編輯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2年10月26日08:14

      吸吮泥土芳香 繁榮地域文學

      □牛蘭學(《陶山》總編輯)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我們感到備受鼓舞、心潮澎湃。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作為文學內刊,《陶山》將積極組織基層作家、文學愛好者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創建文學之鄉,繁榮地域文學,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新的貢獻。

      創刊10年以來,《陶山》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已出刊39期,刊發了近千位作者的2400余篇(首)作品,創作隊伍中有省級以上的作協會員20余位。刊出的一批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的文學作品,匯編成《美麗鄉村之歌》等著作公開出版,對新時代進行了文學的解讀。雜志曾獲河北省作協的“河北文學期刊貢獻獎”,成為了全國文學報刊聯盟內刊委員會理事單位。

      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主線開展工作,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辦刊方針,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提高內刊質量,助力創建文學之鄉。我們要積極主動引導文學工作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提高編輯團隊的綜合素質和奉獻精神,牢牢把握辦刊方向。我們要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好每月一次的《陶山》文學大講堂,全面提高本地作家文學修養。我們還將定期組織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擴大文學覆蓋面,經常性舉辦讀書會、誦讀會、詩歌節等活動,打造群眾性文學品牌;繼續深入開展“文學進校園”活動,培養小作者小作家,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力爭出精品、出人才。

      館陶縣地處大運河流域,是革命老區、千年古縣,未來我們要繼續推動大運河文學創作,弘揚革命文化,賡續地域文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夯實硬件、提升軟件,發揮文學刊物的效能,建設魅力館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把握時代要求 譜寫嶄新篇章

      □孫志保(《亳州文藝》執行主編)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嶄新藍圖,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了戰略部署。作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文學內刊一定要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認真謀劃,擔當起自己的職責使命。作為市級文學內刊,《亳州文藝》將把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思路、工作舉措,引導本市文學工作者和基層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創作,推出更多反映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成就的精品力作。

      《亳州文藝》自創刊以來,一直堅守職責,突出刊物的時代性、文學性、地域性,為文學繁榮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作為雙月內刊,我們目前已經出刊65期,共發表文學作品1000余萬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我們以鮮明的欄目特色凸顯時代性,確保刊物方向明確,作品藝術精湛。我們開設了“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強國復興有我”中國好人事跡展示等文學專欄,刊登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學作品;圍繞實施“六一工程”組織廣大作者扎根生活,創作了一批接地氣、彰顯正能量的作品,讓人民群眾從身邊普通人的感人事跡中得到鼓舞。為了迎接黨的二十大,我們還舉辦了多項文學征文、文藝征稿活動,并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展示,社會反響熱烈;同時,我們以刊物為陣地,加強對創作人才的引導和培訓,擁有了一支數量多、素質高、特點鮮明、門類全的創作隊伍。

      今后,我們將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以刊物為陣地,持續不斷地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開設宣講專欄,請文學工作者和基層作者結合自身創作談學習體會。我們將配合相關協會工作,組織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深入工廠、礦山、學校、農村進行宣講,并及時在刊物上展現文學工作者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動態。我們將以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為主題,組織作者深入鄉村進行創作,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全方位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同時,我們還將更加注重刊物質量,使刊物更加厚重而豐富,形式更加新穎而多彩。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努力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馬淑琴(《百花山》執行主編)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我們深切感受到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深切感受到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地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特別是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百花山》雜志所在的京西門頭溝是山區,也是歷史上的老區和礦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一地區有了很大變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牢固樹立和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經過幾年的努力,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得到很大提高。

      家鄉的發展給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生動的素材,人民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的深刻變化里也有大量的中國故事。近年來,門頭溝區作協和《百花山》編輯部多次組織采訪活動,多角度反映山鄉巨變。我曾深入采寫過靈山腳下清水鎮洪水口村,他們通過發展精品旅游和綠色產業,把一個封閉、貧窮、落后的小山村變成了“中國最美鄉村”和“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還有過去世代為京城和皇宮燒炭的妙峰山鎮炭廠村,“賣炭翁”的后代幾次轉型均未奏效,近年來終于“從綠水青山中提煉出舒心的日子”;還有生活在深山里的農民作家呂秀玉等,寫山里人隨著不斷升溫的日子,“掛霜的臉不斷放晴,晴成了山里的一片艷陽天”……在采訪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山區百姓不僅日子富了、腰桿直了,而且更有了做人的尊嚴。我們也同樣體會到,基層作家和作者也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刻不忘作家的職責和使命,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熾熱的情感體驗人民的生活,赤誠抒寫人民的感受。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今后我們要努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不斷培養壯大基層作家隊伍,真實生動地抒寫人民史詩。

      堅守初心

      以開闊胸襟肩負內刊責任

      □劉照進(《梵凈山》主編)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明確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寫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并強調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愿景。作為一名文學內刊工作者,我們深感文化強國之號角催人奮進,精神建設之使命無上光榮。

      今后工作中,我們要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時代呼喚優秀的文藝作品,人民需要優秀的文藝作品。文學內刊擔當著繁榮一個地區文學發展的責任,也是維護地方文學生態的重要陣地,大量基層寫作者需要文學內刊提供平臺,我們要以包容、支持、鼓勵、發展的原則辦好刊物,這對壯大本地文學創作者隊伍、擴寬文學視野、提升創作水平、凝聚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們要堅守文藝初心,長期關注關心一些對文學有熱情和追求的愛好者,關注關心地方文學生態,團結凝聚起更強大的創作力量,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推進文學藝術創作,推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扎根生活的優秀作品,切實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是文學內刊肩負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必然追求。

      我們要開放辦刊視野,助推高質量發展。文學內刊同樣有高標準的追求,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內聯外動、層次明朗。《梵凈山》作為貴州省銅仁市文聯主辦的一本文學內刊,迄今已走過了近40年的歷程。多年來刊物堅持“大武陵文學”視野,以開放式辦刊的理念建構區域文學藝術版圖,近年來首發的作品中有400余篇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十月》等期刊發表,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散文選刊》等轉載,多部作品入選各種年度選本、年度排行榜等。隨著刊物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和國內優秀作家的引領,期刊品質和本土作者的創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升。

      未來我們還要融入新時代,延伸發展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當下,高度發達的現代傳媒給傳統紙媒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成為文學內刊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國作家網的駐站內刊,我們要努力推薦好稿、發掘新人,為基層文學固本強基。“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文學內刊的創辦與發展自有其時代使命和責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堅守文藝為人民的初心,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奮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記錄來自群島的巨變聲音

      □谷 頻(《群島文學》主編)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未來5年乃至10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報告中強調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連日來,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持續引發作家們的廣泛熱議。

      我國是海洋文明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數量極多的海島,也有著璀璨而浪漫的航海史。海洋文學是中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文學的創作和作家心靈世界的探索是當代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時代呼喚著更多優秀的海洋文學作品和更多從事海洋文學創作的作家。

      作為“海島縣”岱山縣的文化工作者,推進、發展和繁榮海洋經濟和文化是我們的使命。《群島文學》雖然只是一份縣級刊物,但它從創刊時就致力于打造一份中國海洋文學實驗文本,使海洋文學成為廣大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一條精神紐帶。近40年來,《群島文學》屹立在東海之畔,沐雨耕海、浴風牧漁,不斷挖掘海洋、海島的人性溫度,以文學的力量很好地詮釋了海島人民勇立潮頭、海納百川的精神。

      激蕩的波浪、遼闊的洋面……海島作家們受益于海域風物與島民的日常生活,獲得了豐沛的想象和靈感。多年來,這本浸淫著“海”味兒的刊物,圍繞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精心策劃和組織文學創作活動,以豐富而飽滿的文學筆調,真實地記錄和反映著社會的發展。東海之島地理空間雖然小,但是文學氣象卻很大。岱山雖然戶籍人口僅20萬,卻能高舉海洋文學大纛,在全國打響了海洋文學的賽事品牌,連續多年面向海內外舉辦了11屆“岱山杯”全國海洋文學大賽。大賽中不僅涌現出數以萬計主題鮮明、內涵豐富、關注和挖掘海洋人文精神的文學作品,也以文學的名義和力量助推了海洋文化建設。

      新的時代、新的創造、新的生活愿景,需要文學藝術的不斷創新和書寫,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藝心向黨、開拓進取,將非凡成就書寫在物阜民豐、萬家燈火之中,書寫在每一篇文學精品之中。

      構建愈發厚重的草原文學風貌

      □陳薩日娜(《科爾沁文學》編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學習報告,我們備受鼓舞。

      作為一份文學內刊,《科爾沁文學》創刊于1979年,1990年變更為《天驕》季刊,2019年恢復原刊名并變為月刊。43年來,刊物以文學的名義與科爾沁兒女攜手共進,在美麗大地上譜寫了一篇篇時代新章。一本雜志就是一部歷史、一段記憶、一份情懷。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從小就浸淫在濃厚的地域文化中,科爾沁文化的印記早已銘刻在心。作為科爾沁草原上廣大文學愛好者的創作平臺、文學園地,《科爾沁文學》自創刊以來便滋養了馥郁的文學沃土,扶植了一大批文學新人。我們定期開展本土作者改稿班,邀請優秀作家對改稿班學員進行培訓,不定期設專欄發表本土文學新人的作品并配發評論文章,還經常走進學校贈書贈刊,與學生互動,挖掘文學新人,在文化傳承中讓草原文化越發厚重。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這個偉大的時代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科爾沁文學》將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新的使命,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