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廣東省作協:講好改革開放故事 潛心打造嶺南精品
      來源:羊城晚報 | 孫磊 邱海軍 何小流  2022年10月20日08:21

      廣東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厚的革命文化、獨特的民俗文化,是創業創新的一方熱土,更是創作生產的一片沃土。

      十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廣東文學界堅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及視察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創新,講好廣東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潛心打造嶺南精品,開創全省文學事業新局面,推動廣東文學從高原邁向高峰。

      文心向黨 開創嶺南文藝精品新氣象

      今年8月25日,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揭曉,廣州市作協副主席葛亮作品《飛發》獲中篇小說獎,深圳市作協副主席蔡東作品《月光下》獲短篇小說獎。此外,李蘭妮作品《野地靈光》獲報告文學獎提名、盧衛平作品《瓷上的火焰》獲詩歌獎提名,創下了近十年來廣東文學界參與魯迅文學獎角逐的最好成績。

      十年來,廣東省作家協會(以下簡稱“省作協”)始終堅持把創作更多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把打造新時代嶺南文學代表作作為工作重點,形成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文學創作管理機制,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品力作。

      除了魯迅文學獎,廣東文學作品十年來斬獲諸多全國性文學獎項:曾平標報告文學《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獲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馮娜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獲第十二屆(2016-2019)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胡永紅小說《上學謠》、吳巖科幻文學《中國軌道號》獲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鄧一光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入選第四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19)作品。

      榮譽背后是省作協多年來在文學精品創作的全面布局。十年來,省作協先后召開了廣東文學攀高峰重大選題論證會、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全省長篇報告文學創作推進會、全省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會議、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作家座談會、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高峰論壇,研究、部署全省重點題材文學創作,形成“策劃一批、創作一批、儲備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

      同時大力扶持重點選題。先后確定廣東文學攀高峰重大選題、2019年度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2020年廣東重大現實題材和紅色題材、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精品創作選題、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資金扶持選題“三項工程”主題創作等共計近百個,由省作協與作家簽約,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優秀的文學作品離不開文學隊伍的建設。省作協圍繞建設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學服務三支隊伍,培育有特色、有實力的作家群體和文學評論隊伍,建設有擔當、有作為的文學服務隊伍,鍥而不舍打造“文學粵軍”。

      近年來,廣東網絡文學更是在全國異軍突起。省作協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凝聚創作人才、努力搭建平臺,建立完善符合網絡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創新、發展機制,為繁榮網絡文學創作積極探索“廣東方案”。

      扎根人民 書寫南粵改革發展新篇章

      “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成了新時代文學鮮明的精神底色和美學追求。

      十年來,在省作協的帶領下,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根本立場和方法,圍繞黨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策劃重要專題創作,講好中國故事、時代故事、廣東故事,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發揮文學引領風尚、催人奮進的獨特作用。

      組織抗疫創作。開展“以筆為援,抗擊疫情”主題文學活動,以“點對點”形式組織多位重點作家采寫抗擊疫情題材重點作品,積極采寫疫情防控一線感人故事、先進事跡。張培忠、許鋒聯合采寫報告文學《千里馳援》發表于2020年3月2日《人民日報》,是全國第一篇反映各地區醫療隊馳援湖北的報告文學,被全國20多家媒體轉載。

      組織改革開放題材創作。2019年9月,舉行“改革開放再出發”作家深扎創作啟動儀式,由廣東省作協與首批深扎作家楊黎光、陳繼明、熊育群、吳君、丁燕、王哲珠簽約,作家深扎創作周期為三年。陳繼明長篇小說《平安批》、吳君長篇小說《曬米人家》分別在2021年第1期、第5期《人民文學》發表。《平安批》出版后獲評“2021中國好書”“2021年度人民文學獎”。

      組織小康建設主題創作。自2019年11月起,省作協組織由張培忠擔任總撰稿,由喻季欣、黎衡、姚中才、何龍、劉鑒、陳啟文、盛慧、李焱鑫、曾平標、王威廉、陳楓等12名重點作家歷時一年聯合攻關、集體創作《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四卷,100萬字),于2020年1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被譽為“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紀錄小康工程的鴻篇巨作”。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廣東省作協聚焦“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主動策劃重點主題文學創作,通過記錄普通勞動者如何利用一技之長改變個人命運、家庭命運甚至家族命運的真實經歷,講好廣東故事、中國故事,塑造時代新人形象,弘揚勞動創造幸福的積極理念。

      108位作家積極響應,創作完成文學作品120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擇優刊發了部分作品。廣東省作協聯合《羊城晚報》開辟創作成果展示專版專欄,自2022年7月份起連續三個月每周擇優刊發優秀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目前,省作協緊緊圍繞廣東特色創作資源,策劃組織“三重”主題文學創作扶持項目;同時將廣東精神文明建設成效與文學攀高峰精品創作相結合,將文明廣東創建生動實踐與文學作品形象記錄相結合,組織“大美南粵·文明廣東”主題文學創作。

      守正創新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新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的戰略重點,省作協把握新發展階段,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融合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新增長點。大灣區文化、文學交流愈發頻密。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的文學峰會、高端論壇陸續召開,大灣區文學交流的平臺也相繼成立。

      2019年7月,由廣東省作協發起,廣東文學組織代表廣東省作協、香港文學組織代表香港作家聯會、澳門文學組織代表澳門筆會在廣州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并發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倡議書》。

      2019年7月6日至9日,在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下,廣東省作協主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活動,內容包括舉辦以“大灣區大融合,新時代新經驗”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舉辦“粵港澳作家進校園、進企業、進圖書館”活動,開展“粵港澳三地作家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采風”活動,粵港澳三地及其他地區作家近40人在廣州、珠海、中山三地開展文學采風。

      在搭建平臺、組織活動的同時,廣東省作協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文學作品的生命線,加強統籌謀劃,精準調度,不斷提高文學創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

      2021年,面向全國文學界征集粵港澳大灣區題材的文學作品,經評審,最終葛亮的《燕食記》、龐貝的《烏江引》、陳再見的《骨鹽》、陳璽的《探世界》、李朝全的《春天的前海》、陳啟文的《血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實錄》、楊新洪的《上不封頂》入選。

      為切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優秀作家宣傳推介,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省作協于今年3月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系列作家作品研討會,該系列研討會包括《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研討會,楊克、盧衛平詩歌研討會,王威廉、南翔、蔡東小說研討會,詹谷豐、耿立散文研討會。這些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正是一系列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精彩縮影,也呈現了廣東文學、灣區文學的新成果、新氣象、新特質以及新高度。

      “立萬象于胸懷,傳千祀于毫翰”。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表示,新時代文學將開辟氣象萬千、群峰聳峙的壯闊境界,廣東文學必將迎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重大機遇。廣東文學界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不斷拓寬文學道路、光大文學價值,努力續寫更多新時代“創業史”,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