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王懷宇:如何在《芬芳大地》中“講好中國故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杜波  2022年06月17日11:59

      近年來,以脫貧攻堅為題材和主題的長篇小說,在作家們不斷蓄勢和刻苦創作下,作品數量與質量都有顯著提升。其中不乏寫得有聲有色,以饗讀者,以充沛的文學性取勝的作品。通讀著名作家王懷宇創作的長篇小說《芬芳大地》后,最明顯的感受就是,這是一部優秀的主旋律原創文學作品,是以扶貧攻堅、振興鄉村為主題,立足中國東北黑土地,傾情書寫的鄉村故事。在當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這部作品將歷史底蘊與時代精神、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有機融合,用書寫的新角度給此類文學創作帶來新特色,新亮點。是一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鄉村振興、關注黑土大地、關注生態產業、關注糧食安全、“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文化自信的好作品。

      “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體現著我們對母文化最本質的尊重,更是要求作家對時代所產生的變化作出迅速、精準的反應。“講好中國故事”這個概念,真正出現在文學界的時間并不是特別長,但在長篇小說《芬芳大地》中,王懷宇就呈現出極強的“講好中國故事”的表達與表現力。作為2021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這部小說講述了東北邊疆黑土地上新農村建設者們,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創業故事。是一部側重用親情故事來敘述鄉村的經濟振興、文化振興以及將各種情感細節與作者內心感受融合在一起,進行表達和呈現的故事。通讀整部作品,感到它不僅表現了新時代鄉村的價值取向、鄉村人與人在傳統格局中發生的深刻變化,也傳遞了作者對故鄉這片黑土地在變革中所產生的文化思考。同時,這部作品也深入挖掘了黑土大地的實踐者們解放思想和與時俱進的奮斗態度,寫出了他們對親情的守望,寫出了對鄉村的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的關注,體現了敢為人先、超越自我的精神。

      人記錄與自然和情感有關的事物,總是先要從情緒開始的。故鄉如此,鄉村亦如此。《芬芳大地》這部小說以新興的“寫實”手法來表現這段歷史,是有其獨到的思考和意義的。這部小說中的“復歸”其實是從主人公趙二良成功考學開始的。趙二良作為祖祖輩輩生活在黑土地上的農民的孩子,通過刻苦學習進入大學,畢業后還能在城里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是一種對自我身份的改變。學習改變了他的命運,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城里人,在新的環境里開始新的生活。但趙二良卻把夢想回寄給生他養他的土地,趙二良的回鄉是復歸與救贖精神的體現。

      作品中老叔這一人物形象則是扎根于黑土地、堅守良心與良知的體現。在他身上能看到東北農民的善良勤勞與個性主見。在村民們追求產量、以化肥換取高產之際,他仍堅持栽種有機稻谷,甘守貧寒。這體現了人性中真正的高貴和一個農民對土地最樸素的信仰。其他細節,諸如叔侄情深、艱難歲月里連上學的學費都是老叔豁出命深夜走冰追回的等等,是作者用深情的描述將生命意識和悲憫情懷體現出人性的高度。這種真假莫辨的書寫不僅帶給作品別樣的溫馨和親切,也在文字營造的緬懷氛圍中體現出作者寄托于作品的文化救贖與信仰的復歸。德國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鄉愁——一種回歸家園的渴望。”這種渴望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作家王懷宇和他的這部作品當中。小說在讀者的感受里不再僅僅是故事,而是一場深刻的關于故鄉、關于親情、關于文化與救贖的表白。

      同窗之情也在《芬芳大地》中占據很大比重。趙二良的成長歷程中,學生時代結下的情意一直延續到當下,這份別樣鄉情也是作者的一份“精神家園”,寄托了趙二良內心對歸屬感的渴望。在小說中,一些少時同學成為激勵趙二良回鄉創業不可忽視的洪流,這也使得小說的情節推進合情合理、溫暖感人。

      好小說是有畫面感、鏡頭感的,是能看到也能聽到,能觸動讀者內心的。作品通過對老叔、父親、趙大良、樸鑄成、李勇浩、姜婷婷、馬勝利、崔銀花、于玲等眾多人物形象的描寫與刻畫,深刻地揭示了人與人之間在思想價值取向、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等諸多方面的碰撞,讓人物在碰撞中交織出各種各樣的矛盾,通過不同人物的不同抉擇、不同心態、不同表現,展現了新時代鄉村的豐富性和多元化。小說中不僅有生產自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表達和體現,也寫出了群像與個體、理想與現實的種種碰撞和交鋒。

      《芬芳大地》是一部有力量、有寬闊社會視野的小說,也是一部反映現實、正視矛盾的小說。文中的叔侄二人正是通過種植“良心稻子”,打造品牌,體現出大時代下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視食品安全的堅實行動,也反映出新時代農民的覺悟與堅守。叔侄種植的不僅是勤勞與善良,更是一份堅定的信念。

      在這部小說里更重要的表達是作者對文化缺失現象的背后,寄托的那份文化思考與文化期待,即:中國的鄉村,在實現物質富裕后,面臨的新任務新目標是進一步實現“文化富裕”。作者在作品中表達了自己的初衷,直接或間接顯現出這塊黑土地的完整而不完美性,從客觀的角度、用文學的表現力,踐行了“講好中國故事”的真實性與包容性。

      作家王懷宇之所以能夠用這種獨特的親情、鄉情視角來書寫鄉村振興故事,是他用情、用心、用功扎根生活、努力創作的體現,也是他堅持用作品與時代同行的那份持之以恒的決心。王懷宇的這種創作精神,是黑土地滋生而成的特有的文學精神,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精神督促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生活積累加以充分調動并融入其中,不斷把生動、深刻、接地氣的作品展示給讀者。正是這些,讓《芬芳大地》作為一部鄉村振興題材的長篇小說,用打動人心的力量,為“講好中國故事”帶來了一份全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