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山西兒童文學的時代之履
      來源:《映像》2022年第6期 | 崔昕平  2022年06月07日12:07

      導語

      當我們以21世紀文壇新的文學增長點——兒童文學為視角,再次回到山西文學現當代發展史的每一個時代現場,打撈文學時光中閃爍的兒童文學腳印,即能欣喜地發現,那些零散的腳印串聯而成的山西地域兒童文學步履,與成人文學的發展一樣,呈現著與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時代旋律的緊密呼應。

      兒童文學因“受眾”差異而在文學領域具有相對獨立性。“兒童文學”這一具有獨立品質的文學門類,在我國自覺于“五四”時期。兒童文學因其肩負的塑造民族未來文化使命而受到魯迅、周作人、茅盾、鄭振鐸、葉圣陶、冰心等文學大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合力推動。1949年,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現已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即成立了“兒童文學組”(現已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以推動我國兒童文學創作。“為小孩子寫大文學”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70余年來兒童文學作家們的創作宗旨。

      山西在當代文壇享有文學大省的美譽。在廢舊立新、建立文學新秩序的狂飆突進時代,在中國當代文學范式建立的初期,在具有鮮明新啟蒙姿態與文學創新意愿的新時期,都可感受到文壇“晉軍”的積極在場與銳意建構。當我們以21世紀文壇新的文學增長點——兒童文學為視角,再次回到山西文學現當代發展史的每一個時代現場,打撈文學時光中閃爍的兒童文學腳印,即能欣喜地發現,那些零散的腳印串聯而成的山西地域兒童文學步履,與成人文學的發展一樣,呈現著與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時代旋律的緊密呼應。

      拳拳之心——共和國初期的兒童文學扶持

      在中國兒童文學百年發展歷程中,專為兒童創作且能有作品傳世的作家數量極為有限,兒童讀者的“書荒”問題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相對于一億多的少年兒童來說,兒童文學創作量遠遠不能滿足讀者需求。這一問題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1955年,團中央專門起草《關于當前少年兒童讀物奇缺問題的報告》,毛澤東對報告作出批示:“有關部門認真對待這一問題,迅速改進工作,大量地創作、出版、發行少年兒童讀物”。9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大量創作、出版、發行少年兒童讀物》。當年,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四次理事會主席團會議(擴大)上,專題討論發展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問題,會后下發《關于發展少年兒童文學的指示》,制訂1955~1956年度兒童文學創作計劃,鼓勵大批非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投入兒童文學創作。這一舉措促成了20世紀50年代后期兒童文學創作的第一個高潮。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兒童文學創作潮中,山西作家也曾積極投入。這其中,馬烽與段杏綿的創作曾引起極大關注。馬烽敏銳地關注了少年兒童遇到的時代問題,于1954年6月29日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書信體小說《韓梅梅》,以“向高小畢業生進行勞動教育”為主題。作品發表后,即被《中國少年報》《人民文學》等多家刊物轉載,單行本1955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后數次再版,而且改編成話劇、評劇、花鼓戲、連環畫等多種藝術樣式,并經節選,以《三封信》為題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小語文課本。作品中,未考上中學的韓梅梅沒有像其他少年那樣抱怨命運,而是積極返鄉勞動,與農村的舊思想舊觀念作斗爭,克服工作中種種困難,最終獲得成功,用事實證明了知識和文化在農業、養殖業生產中的巨大價值,也促使部分“老頑固”轉變了觀念和態度。從當下的視野來看,這部作品顯然有著極為鮮明的時代性,但這部作品的轟動,正在于這是一部時代呼喚的、具有思想意義的作品,成為鼓舞當時許多少年人、青年人的勵志故事。馬烽雖然可能并沒有站在兒童文學的角度上來書寫,但又確確實實捕捉到該時代少年面臨的問題。與之相應,段杏綿的兒童文學創作則具有明顯的自覺意識。段杏綿在調回山西前,曾在《中國少年報》做過編輯工作,與兒童文學有著“文學血緣”。她創作的以農村合作社時代為背景的兒童小說《新衣裳》,1955年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取材抗日戰爭時期山西農村兒童團對敵斗爭的兒童小說《地下小學》,196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兩者都一度成為熱銷書,深受小讀者喜愛。段杏綿之后還擔任了山西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對推動山西兒童文學創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求新求變——新時期的兒童文學開拓

      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文壇,“晉軍崛起”曾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文學現象。在成人文學領域多位山西作家的群星璀璨中,也曾有為數不少的一批作家在山西兒童文學創作領域耕耘。據曾任省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禹小元文章《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提供精神食糧——山西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發展歷程》中記錄,新時期以來兒童文學文壇活躍的作家,包括馮文學、侯建忠、袁秀蘭、蘇永智、張越、韓長綿、公茂蘭、梅瑩、禹明、郝東黎、郭書琪、謝慶榮、韓永、馬郡、鄭孝時、劉世同等。

      1985年山西省作家協會舉辦首屆“趙樹理文學獎”,就設立了“兒童文學”專項獎,與長篇小說等項目并列,顯示了對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視。山西省作家協會的史料顯示,早在1960年“六一”前夕,山西省作協籌委會就曾專門召開兒童文學工作者座談會,發布《關于進一步發展兒童文學創作的計劃和措施》。新時期以來,也有多次全省范圍的兒童文學專題創作會議,如1986年省作協兒委會與建立不久的山西唯一一家專業少兒出版機構希望出版社聯合召開兒童文學創作會議,省作協主席西戎、黨組書記胡正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之后還分別于1991年在鄉寧、1996年在左云召開全省兒童文學創作會議,對山西兒童文學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凝心聚力作用。

      在全國文壇視野內,山西兒童文學創作在該時期也曾收獲不少兒童文學獎項。老作家中,1936年即開啟創作的作家、評論家力群就曾創作了多部兒童文學作品。他的兒童散文《我的樂園》曾獲得1984年上海“兒童文學園丁獎”。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的郝汀(筆名柏葉)著有兒童文學集《十載耘》《勇敢和友誼》《星星的峽谷》等,并曾獲1980年兒童文藝創作三等獎。中青年作家中,“寫作四十余年,幾乎在各種文體中游走了一圈”的喬忠延同樣在兒童文學創作領域取得成績,作品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散文《打春》《文人》《柿子紅》等曾入選語文文學讀本,《中國神話》還獲“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并引起較大反響。郭書琪也著有兒童文學作品《啊,圪蛋班》《不該放棄的愛》等。198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的郝東黎,創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雞的故事》獲得1985年首屆“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之后有多篇兒童文學作品在《少年文藝》等少兒刊物發表,長篇小說《樓群里的孩子》還獲得文化部第三屆“蒲公英獎”。

      1990年代是新時期文學不斷探索與嘗試的時代,兒童文學也在努力尋求藝術上的突圍,并力圖以跨界的創作力量改變兒童文學創作較為單一的面貌。曾有少兒出版人策劃了多部叢書,邀請成人文學作家參與兒童文學創作,尋求“藝術的”兒童文學創作路徑。山西作家也作出了富有意義的努力。比如蔣韻的《閃爍在你的枝頭》就是當時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的“鴿子樹叢書”之一,《誰在屋檐下歌唱》則是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的“金太陽叢書”之一;還有如張銳鋒的《隱沒的王國》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的科幻“天狼星叢書”之一。這些作品雖然創作于20世紀90年代,但至今讀來都具有難能可貴的文學價值與探索深度。

      豐富多元——21世紀的兒童文學代際風景

      進入21世紀以來,兒童文學在全國范圍內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山西省兒童文學發展也不例外。在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設立,山西省作家協會承辦的“趙樹理文學獎”中,始終專設了“兒童文學”獎項,鼓勵和扶持省內優秀的兒童文學創作者。歷年“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家中,有閃耀整個文壇、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他的《超新星紀元》獲2007~2009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三體Ⅲ·死神永生》獲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2010~2012年度“趙樹理文學獎·榮譽獎”。除了這位蜚聲海內外的作家外,山西省曾獲“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的作家作品,還涉及兒歌、小說、童話等文體。

      21世紀以來的山西兒童文學呈現出具有代際意義的創作延續與具有標志意義的格局擴展。他們中有多年從事創作的成熟作家,也有剛剛嶄露頭角的文學新人。

      陳壽昌已出版兒童文學作品十余部,包括兒童長篇小說《守望者》《六二班的故事》,童話《孫悟空辦案》,故事集《秘密的故事》等。《六二班的故事》獲2010~2012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陳壽昌在北京《東方少年》雜志從事兒童文學編輯工作的履歷,為作家儲備了生活細節與童心素材,近年來仍有《爺爺的大山》等新作出版。

      王兆福選擇了一個極具開掘空間的題材領域——科普兒歌。科普兒歌創作數量歷來不多,因為創作難度較大。王兆福找到了自己與孩子對話的方式:“為孩子寫通俗易懂的智趣兒歌”。他創作的兒歌累計已達3000余首,《動植物智趣兒歌》獲2007~2009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了不起的中國新科技》入選《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8年度影響力圖書推展·第四季”榜單,《童謠贊歌科技新成就》獲山西省科普作家協會“2019年度優秀科普作品獎”。

      侯建忠多年專注于寓言創作,且在兒童寓言創作整體低迷的狀態下作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當代兒童文學寓言一脈的創作最為薄弱,其原因既有時代閱讀趣味的變化,更源自寓言自身的創作難度。侯建忠2016年的寓言集《李逵識字》,是“當代寓言金庫”中的一部。2019年又有寓言集《新水滸外傳》出版。

      袁秀蘭在低幼文學領域深耕幼兒童話與兒歌,她創作的童謠達千余首,上百件兒歌作品被收入各種選集。兒歌《小螞蟻》《小事兒》《呼嚕嚕的聲音》等均為全國兒歌大賽獲獎作品。《袁秀蘭兒歌》獲2004~2006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她還著有童話集《溫暖的小房子》《會走路的大鼓》《香香鼠和臭臭鼠》等,受到孩子們喜愛。

      其二,一批七〇后作家在21世紀初選擇了兒童文學創作方向,如馬艷萍、王琦、徐永紅、史龍躍、夏斌等。

      馬艷萍(筆名夢兒)是21世紀初山西最早與省外兒童文學領域有交流互動的作家。2003年,她的校園兒童小說《黑皮也瘋狂》在重慶出版社出版,這正值我國本土原創校園兒童小說蓬勃興起的時間節點。她還有兒童小說《麥田守望者》《小城故事》,散文集《撿拾幸福碎屑》等作品先后出版。夢兒的文筆唯美而靈動,2012年的《小城故事》曾被中華語文網選在首頁,美學風格有類于當代版的《城南舊事》。

      王琦(筆名海倫)的兒童文學創作顯示了較高的起點。21世紀以來,王琦有意識地投注更多的精力在兒童文學原創扶持上,并屢有作品問世。她的《小蘿卜雙語故事(5冊)》獲2009年冰心兒童文學獎、2010年中國首屆童書金獎;兒童小說《小城流年》獲2015年冰心兒童文學獎,并獲得2013~2015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新作《小城槐香》以四季與節氣為經,以女孩小青子與小伙伴共同成長的故事為緯,更加凸顯了千年歷史文化積淀下的小城背景,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時代變遷和質樸民風。

      有意味的是,夢兒與海倫兩位作家的兒童文學作品自然地構成一個“小城”系列,她們有意識地將創作定位在對“小城童年”的娓娓講述中,呈現出對童年情調的返璞歸真和對以往“慢生活”的牧歌式追憶,并顯示了地域文學的自覺意識,展現了龍城太原這座相對于大型發達都市而言的傳統小城所孕育出的文化精神。

      徐永紅21世紀以來屢有短篇發表,如在《兒童文學》發表的《鮮妍的心事》等。2012年嘗試長篇童話創作,創作出版了童話《小鵝可可》。2015年創作童話《螢火蟲的歌》,參評“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活動并最終入選。徐永紅的童話多次聚焦于動物生態,以幻想的方式表達了對動物生存狀況與存在問題的同情和憂慮。

      史龍躍(筆名石囡)2017年首度創作的《大耳博士的房間》,是他的兒童文學處女作。作品在“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活動中脫穎而出,一舉進入終評并獲“銀鯨獎”,2018年在大連出版社出版。石囡近年來在少兒科幻文學領域也屢有長短篇作品面世,展現出作家在幻想類兒童文學創作方面的才華與功力。

      夏斌的創作集中于低幼兒童讀者。他的兒童組詩《春天悄悄來到》,獲得2016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夏斌的創作,具備了兒童詩所強調的形象性與畫面感,同時未因清淺而妨礙詩意的追求,其文字傳遞了詩歌語言應有的抒情性與意境美。他的小散文定位于低幼兒童讀者,多數篇幅在千字左右。如《小池塘》《悄悄地》等,格調清新,感受細膩,語言清淺而生動。

      其三,一批八〇后、九〇后的年輕作家,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間,逐漸在省內外有了文學收獲,包括張旭燕、安鵬輝、田勝勝、金鳳等。

      張旭燕是一位有潛力的兒童文學作家。她的作品,兼及散文、童話、小說、兒歌等文體。張旭燕每年在《上海好兒童畫報》《小學生世界》《童話世界》等省內外兒童文學報刊發表多篇作品。她的童話創作緊貼幼兒語言與思維,《大盜小鎮》《聽,美妙的聲音》等作品以童言傳遞童真童趣與暖心愛意,可以看出作家對幼兒及其生活狀態有著非常細膩的體察。張旭燕的散文隨筆,如《遇到春天的風》等作品,格調清新溫暖。本年,她的《心情修理店》獲得2021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安鵬輝(筆名小酷哥哥)的創作包括童話、少兒科幻小說等文體。他同時是一位知名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近年來,小酷哥哥面向低年級讀者的童話創作不斷增加,每年都有多部作品問世。他的創作部分地延續了“熱鬧派”童話的風格,想象天馬行空,且常以“怪獸”為主要形象,如2018年的《怪獸村》、2019年的《我的朋友是怪獸》等。當然,小酷哥哥筆下的“怪獸”從來不是恐怖的化身,而是幽默詼諧的“妙人”——作家意在以幽默形象的方式揭示兒童成長的道理。

      田勝勝前期也有一些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散見于多個兒童文學報刊。他的兒童文學創作受到廣泛關注,源于他2020年參評“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并以《追夢的泥人》一舉獲得第七屆“大白鯨”幻想兒童文學“金鯨”獎。這部作品原名《山·海》,是女媧“摶土造人”神話的新寫,烘托了具有“中國”滋味的立體的神話世界,既有古樸而傳奇的幻想滋味,又是微言大義的親情寓言。

      金鳳2019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創作兒童小說、童話和動畫劇本。她的創作有意識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努力尋求自己的創作風格。作品見于《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少年月刊》《讀友》《花火》《少年先鋒報》《小學生導刊》等多家刊物,童話《熊奶奶的花園》曾獲2019年《好兒童畫報》“小百花”獎。

      其四,山西更有一批并非專事兒童文學創作的作家在持續地投入兒童文學創作,充實壯大著兒童文學創作力量,也推動全省兒童文學創作面貌與水平走向更堪期待的文學天地。

      2013~2015年度,郝東黎的長篇小說《黑白照片》獲“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她近年來仍時有兒童文學作品刊發,近期出版的兒童小說《城門幾丈高》《房上有只貓》里,顯現出鮮明的、獨屬于一個時代的童年記憶。管喻的《死海螺碟》亦獲2013~2015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其創作靈感和素材來源于他的故鄉運城鹽池一帶,是一部具有玄幻色彩的小說。宋耀珍2018年首度創作的兒童幻想小說《小鎮的秘密》系列獲2016~2018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兒童文學獎”,作品生動展現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間童年。雖是初次創作,但他頗諳兒童閱讀心理,并且呈現了一種兼具人間氣息與志怪滋味的幻想作品。

      2019年以來,多位非兒童文學作家跨界創作兒童文學,山西兒童文學創作隊伍悄然壯大,先后有孟紹勇(筆名陶耘)、張石山、侯建臣、郭萬新、唐晉、蔣殊、葛水平、蘇二花等作家創作出版兒童文學作品。

      張石山的“講給孩子的傳統文化”系列,打撈了寶貴的民間文化資源,復現了大量令人嘆服的民間智慧。張石山對“寓教于樂”的尺度把握極好,以給兒童講故事的方式加以呈現,顯示出舉重若輕、童趣天成的韻味。作品延續著“山藥蛋派”大眾化、口語化的語言氣息,幽默、詼諧的筆調,生動、傳統的說故事手法。這些文學氣質,恰與兒童讀者的閱讀習慣相契合。

      侯建臣始終兼顧兒童文學創作,在《小說選刊》《散文選刊》《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東方少年》等刊發表兒童文學作品多篇。2019年的散文集《亂燉》,作品并沒有立意于兒童文學,但是其中不少篇什,如《麥浪》等,都鮮明地呈現出一種童年視角與童心狀態的自由聯想,氣質獨特,韻味深長。

      陶耘的兒童長篇小說《夢想天空》有著鮮明的建構與鼓呼意愿。作家取現實主義路徑,題材直面當下,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當代中國鄉土的時代變遷,書寫承載晉土記憶的人物、故事、鄉風、民俗,表現出鮮明的精神原鄉意識。作品以“夢想”為題,交融“鄉土寫實”與“鄉土浪漫”,是山西兒童文學,也是當代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收獲。

      唐晉的童話集《海的奇跡》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古典童話。這部關于人魚的童話,選擇了近似于《一千零一夜》的框架式故事結構,以閃耀的、奇幻的、數量不拘的鱗片故事匯聚。對于人魚之約的傳奇書寫,在唐晉的《鮫人》等作品中也有呼應,顯示了對幻想、對童話的溯源意愿。

      郭萬新的《笨笨的流浪》是他的首部兒童文學作品。作品講述一位留守老人養的小狗“笨笨”被盜的故事,以擬人化手法描繪了笨笨被盜、逃離、被收養與尋找歸途的一系列曲折經歷。這部作品之后,作家又有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花臉》《雙春年》等兒童小說面世。

      李曉虎最初的兒童文學創作是具有實驗性質的《老爸是臺故事機》,之后逐漸鎖定兒童文學領域,創作出版了兒童長篇小說《逐馬少年》,生動地描繪七〇后的鄉間童年。少兒科幻也成為作家的一個發力點,近年來有多部(篇)作品參評少兒科幻星云獎,成績喜人。

      蔣殊近年來創作了多部兒童紀實文學作品,如抗疫題材的《天使的模樣》,紅色題材的《再回1949》等。紀實作品在兒童文學領域的數量并不多,蔣殊的創作選點無疑具有意義。主題創作類兒童小說是蔣殊另一個兒童文學生長點,新近作品《少年時遇見你》《紅星楊》等,在省內外引起積極反響。新作《紅星楊》是一部力圖以別樣視角書寫戰爭年代少年成長的小說,凸顯了太行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與鄉土尋根文化的意蘊。

      蘇二花也有兒童文學作品《秘密的美好》出版。作品具有兒童文學的幻想氣質,女孩小敏與猴子老布相處中,逐漸發現身邊隱藏的“秘密的美好”。美好的情感寄寓與相信奇跡的信念構成了作品“愛”的基調。

      六月,因“兒童節”而被賦予了別樣的文學關懷。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陪伴、滋養兒童心性的精神食糧,是兒童文藝審美能力的開蒙介質。其文學意義是觸達人類與未來的。山西兒童文學的創作之履,貫穿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的時代發展。這是一個值得不斷拓展的有魅力、有意義的文學空間,誠如別林斯基的描述,“兒童文學作家是孩子們盛大的節日”。向“為小孩子寫大文學”的兒童文學作家們致以誠摯的敬意與節日的問候。

      (本文系崔昕平兒童文學名家工作室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