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永恒的尊嚴(yán)與生命的挽歌
      來源: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12288;| 陳 曦  2022年04月18日07:25
      關(guān)鍵詞:兒童文學(xué) 生死

      這是一次百感交集的閱讀。沉重的,輕松的,壓抑的,振奮的,徹骨的,溫存的……《露天廚房》以一種直擊生命價值的書寫,傳遞出融合于鄰里日常中的人間至情,更在描寫生命所必然遭逢的苦難與消逝中傳遞出那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關(guān)于生命的滋味與永恒的尊嚴(yán)。讀來令人觸動,掩卷使人深思。

      確實,以兒童文學(xué)寫死亡,尤其是工筆細(xì)畫生命的漸漸消隕,以及人們?nèi)绾纬镣粗直в邢M孛鎸@一即將到來的離別時刻,君知其難也,但荊凡就是這樣破釜沉舟地揭開了這層痛苦的廣被回避的艱深命題,她以兒童的視角和入微的體察,引領(lǐng)讀者進(jìn)行一次難能可貴地對恐懼的“突圍”。是的,這部小說并沒有奇跡,卻又無不在展示生命的奇跡。那些病患與他們所愛之人在無常中習(xí)得平常之貴重,在凋零處絕美地綻放,最終彰顯出那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蘊(yùn)。小說中的每一個字句,都在傳遞生命的滋味與情的動人芬芳。

      小說的核心是司馬家的露天廚房。無論是時空的中心還是情感中心都在這個狹長胡同里的一方充滿了人情味的場域展開。司馬一家三代堅守著這個人間煙火的“大后方”,即使貧苦也依然如故,用一架“爐火”給癌癥病房中那群絕望的戰(zhàn)士以堅強(qiáng)的守衛(wèi),用“家的味道”助力他們在生命的疆場中立馬拼殺。而其竭力呵護(hù)住的,卻是生命的尊嚴(yán),是勇氣、果敢、堅強(qiáng)與體面。因為有了這家露天廚房,那群被癌癥苦苦折磨的患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活著”,他們品嘗并傳遞著那寶貴的生命的滋味。

      可以說,這部小說是以固定的空間講述時間。司馬家從爺爺奶奶無意中為一位患者家屬提供幫助那天起,到小說結(jié)束時夏子離家求學(xué),露天廚房從未間斷,那些溫情的“日常”每天重演。在一定意義上,這方空間折疊起了司馬一家的時間,讓最令人乏味的“重復(fù)”充滿了意義。而對于那些病患來說,這小小的只能令人側(cè)身而過的空間“鎖住”的則是他們生命的時間,在勢必的消逝中,這在世俗意義上本應(yīng)恓惶和無助的最后的時間,因這空間的存在而如流水般從容,也如流水般能屈能伸、一往無前。而那些忙碌于此的病人家屬們,則在這里得到了喘息,獲得了力量,用最抵達(dá)的關(guān)懷,度過了自己這段艱難的時光。小說讓固定的空間勾連時間,形成了一個卓有意味的“場”,傳導(dǎo)出的是對生命價值、人生意義甚至是社會關(guān)系的一種態(tài)度,是生命教育,更是人文啟迪。

      《露天廚房》舉重若輕之處在于,作者以日常書寫呈現(xiàn)艱深命題。這里沒有波云詭譎的故事,沒有撕心裂肺的沖突,有的只是日常種種,聚焦蕓蕓眾生一次次絕望崩潰又一次次艱難爬起的瞬間,寫無需言語的脈脈溫情,寫痛苦焦灼中的堅守,寫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憫與體貼。

      這并非易事。波瀾壯闊易寫,靜水流深難攻,“書寫日常生活最難跨越的永遠(yuǎn)是人與人的情感。” 尤其是當(dāng)死別與生離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遲早要到來的現(xiàn)實時,將如何在日常的描寫中找到意義,是擺在作家面前的首要問題。荊凡則是找到了最能撫人心的“家的味道”,以此來書寫最為簡單也最是繁復(fù)的深情。

      作者深知,小說的真實在于人性的奇跡而非情節(jié)的玄虛。比起直書死亡,小說傳遞出的呵護(hù)尊嚴(yán)、尊重生命的意義更為可貴。確實,誰能抵擋最終的死亡呢?癌癥病房只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死場”,小說寫抗癌廚房,實際上寫的卻是向死而生的精神守則,以真實抵達(dá)現(xiàn)實,讓死亡詮釋活著,以失敗完成勝利。

      蘇珊·桑塔格曾在《疾病的隱喻》中總結(jié)出我們對于癌癥的看法所反映出的文化巨大缺陷,其基礎(chǔ)面在于我們對死亡的陰郁態(tài)度以及情感的焦慮。《露天廚房》則是用一種日常的“抵抗”完成面對癌癥、面對死亡的一種應(yīng)有的態(tài)度:那是“永不熄滅的爐火”所象征的“悲憫與守護(hù)”,是“奶糖”所寓指的“溫情的鎮(zhèn)痛”,是“手指煙火”所點燃的“爛漫與希望”,更是“安寧病房”所提醒的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平和而滿足的愛。

      這是一曲生命的挽歌,更是一部超越生死的“尊嚴(yán)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