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20世紀詞學十事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施議對  2022年02月21日08:03
      關鍵詞:古典文學

      20世紀詞學十事,說的是20世紀中國今詞學的十件大事。中國今詞學是與中國古詞學相對應的一個命題。中國詞學以1908年王國維發表《人間詞話》、倡導境界說為界劃分古今。此前為古詞學,此后為今詞學。古詞學一千年,今詞學已過去一百年,一百年之后還是今詞學。20世紀是一個時間概念,借以界定今詞學在中國詞學發展進程中所占居位置及所涵蓋范圍。據其位置及范圍,20世紀五代詞學傳人中以清末五大詞人為代表的第一代傳人,屬古代而不在其范圍之內;21世紀五代詞學傳人中1955年至1975年出生的第一代傳人,于1995年間登場,屬新世紀的新一代,亦不在其范圍之內。因此,記述20世紀中國今詞學的這段歷史,應自1908年起至1995年止,而非自1900年起至1999年止。這是中國今詞學在20世紀所經歷的一段歷史。本文所記述,為這一歷史階段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人物及事件。主觀、片面難免,敬請方家教正。

      一、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兩重意義

      1908年,王國維《人間詞話》問世。這一事件具兩重意義:一為詞話自身意義,一為詞學史意義。詞話自身,主要體現在境界二字的拈出及境界之說的創造。詞話手訂本第一則“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被當作歌詞創作的最高目標;手訂本第九則,境界與興趣、神韻并列,境界被當作達至目標的度量單位及追尋途徑。境界者也,前后意思略有區別。就達至目標的度量單位及追尋途徑看,境界具三層意涵:其一,境界是疆界,是一個具一定體積,有一定長、寬、高的容器,或者載體;其二,境界是意境,是一個由一定的意和一定的境相加所合成的境,或者是將西方學說引進并加以中國化所形成的意和境的統一體;其三,境界是境外之境。三層意涵說明,境外之境是王國維所追尋的最高目標。并說明,這是從疆界到意境的提升所達至的目標。只有認清目標,懂得提升,才能讀懂《人間詞話》。這是詞話自身的意義。至于詞學史意義,即所謂古今分界,這既是事件出現的偶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王國維之作為中國今詞學的創始人,他的現代詞學境界說,與李清照所確立傳統詞學本色論及吳世昌所奠定新變詞體結構論,三大理論創造,三座里程標志,必將逐漸受到關注。在這一意義上講,《人間詞話》的詞學史意義大于詞話自身的意義。

      二、胡適的詞史三段論

      曾與一位文學理論家說及胡適。我說:20世紀只有兩位大學問家,一位王國維,一位胡適。他問:陳寅恪和錢鍾書呢? 我說:未也。為什么呢? 因為王國維、胡適懂得分期、分類,陳寅恪和錢鍾書,尚未見相關述作。分期與分類,看似十分簡單,如將其包裝起來,就是陸機《文賦》所說“操斧伐柯”。這是開天辟地的一種大本事。典出《詩經·豳風·伐柯》。表示執柯伐木,須以斧柄為準則;分期、分類,亦須以斧柄作依據。中國詞學史的古今分界,憑借王國維境界說。

      胡適將千年詞史劃分為三個大時期,稱三個大時期詞的歷史為:詞的“本身”的歷史、詞的“替身”的歷史及詞的“鬼”的歷史。所謂詞史三段論,乃以人類生命形態為準則。人類生命形態就是砍伐的斧柄。胡適稱之為“歷史的見解”,現在看就是一種觀念。這是執柯伐木所依循的準則。胡適之后,以鴉片戰爭、“五四”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大政治事件為依據,將1840年之后的中國文學劃分為近代、現代、當代三個部分,三個發展階段,其所依據是政治歷史事件,而非文學事件,其所奉行觀念,屬于政治家的觀念、歷史學家的觀念,文學家自身沒有觀念。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各領風騷數十年,不知數十年或數百年之后,是不是還這么書寫?

      三、吳梅著《詞學通論》

      吳梅《詞學通論》,原為執教東南大學期間講義,193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全編九章,包括辨體及會通。會通部分,論人、論詞,未盡周至;辨體部分,論平仄四聲、論音韻,論作法,則甚精到。尤其是對于字格與音理的辨識,更具參考價值。如曰:詞之為道,本合長短句而成,雖音理失傳,而字格具在,今之學者但宜依仿舊作,字字恪遵,庶不失此中矩矱。音理失傳,字格具在;八字箴言,詞學真傳。此說出自萬樹,但引為己用,其中亦有自身體驗在。如曰:凡古人成作,讀之格格不上口,拗澀不順者,皆音律最妙處,不得輕易改順。這是由字格追尋音理的一條戒律。為著探究字格與音理的關系,著者特別就去聲的特征及用途加以申述。如萬樹所云“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著者稱“此語深得倚聲三昧”,并就去聲在三仄之中的位置表示其聲音特征。曰:“蓋三仄之中,入可作平,上界平仄之間,去則獨異,且其聲由低而高,最宜緩唱,凡牌名中應用高音者,皆宜用此。”指出萬樹之所謂轉折跌蕩處,一般多在領頭處,包括協韻后轉折處。言昔人所未發,或發而言之不詳者,令其更加完善嚴謹。盡管尚屬草創,但整體框架及所提示方法與途徑,卻為填詞與詞學提供登岸之筏,堪稱世紀詞學由古到今過渡的奠基之作。

      四、夏承燾與《詞四聲平亭》

      民國四大詞人之首夏承燾,以一個“笨”字成就其畢生事業。他于而立之年寫成《白石歌曲旁譜辨》一文,閑置書架,為顧頡剛所發現,帶往《燕京學報》發表,成為他的成名之作。十年過后,發覺“前人只知詞辨四聲,未嘗究其演變歷史”,因撰《詞四聲平亭》一文。此文以實證方法演繹李清照“別是一家”說,并以“多為拗句,嚴于依聲”為標志,為詞之獨立成科劃分界線。其曰:溫飛卿已分平仄;晏同叔漸辨去聲,嚴于結句;柳三變分上去,尤謹于入聲;周清真用四聲,益多變化;宋季詞家辨五音,分陰陽。又曰:詞之初起,與詩同科。至飛卿以側艷之體,逐管弦之音,始多為拗句,嚴于依聲。往往有同調數首,字字從同;凡在詩句中可不拘平仄者,溫詞皆一律謹守不渝。前者依李清照所說,歌詞與詩文在字聲安排上的區別,循字聲與字法,探尋歌詞體式演變軌跡;后者依李清照所說,樂府歌詞是不同于聲詩的另一詩歌樣式,循句式、句法,看歌詞與聲詩的體制區別。體式與體制,兩個方面為詞學本體研究奠定基礎。此文于《之江中國文學會集刊》1940年4月第5期發表。爾后,改題《唐宋詞字聲之演變》,收入《唐宋詞論叢》,于1956年12月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成名之作不易,奠基之作尤為不易。

      五、唐圭璋說拙、重、大

      民國四大詞人之一、中國詞學文獻學奠基人唐圭璋,于倚聲填詞的三大領域詞學考訂、詞學論述以及詞的創作,均有一定建樹,但因考訂成績卓著,也就將其他方面給掩蓋了。例如詞學論述,唐圭璋不僅對王國維以境界立說持有異議,對于況周頤等人的拙重大之義,亦有不同看法。他在給我的書札中曾經指出:拙重大是主要傾向,風騷以來無不如此。這并不等于抹殺一切日常見聞、清新俊逸的作品。杜甫有“數行秦樹直,萬點蜀山突”,多么深刻、形象、重大;但“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又何等輕靈細致。顏魯公書力透紙背就是拙重大,出于至誠不假雕飾就是拙重大。因此,真摯就是拙,筆力千鈞就是重,氣象開闊就是大?!盀榫俱脖M,百花時”“不如從嫁與,作鴛鴦”“除卻天邊月,沒人知”“覺來知是夢,不勝悲”,都是真情郁勃,都是拙重大。唐圭璋這段話,除了解釋意涵,說明傾向,還表示拙、重、大,是一種感覺、一種印象,或者一種狀態。和似與非似一樣,并無一定度量單位可以度量,亦無法以現代科學語言加以表述,不可能提升為一種理論,如拙重大說,或者拙重大學說。

      六、龍榆生與中國詞學學

      民國四大詞人之一、中國詞學學奠基人龍榆生,1934年4月于《詞學季刊》發表《研究詞學之商榷》一文,為填詞與詞學作出界定,并將張炎以下,直至于清,各家鉤稽考索之所得及自己之所添加,歸結為八事。曰:圖譜之學、詞樂之學、詞韻之學、詞史之學、??敝畬W、聲調之學、批評之學、目錄之學。龍榆生詞學八事,界定詞學內涵,確立學科規范。分開來看,是八個各自獨立的科目;合在一起,組成一完整學科。至“商榷”二字,則表示研究之研究,說明這是歸結各家所創立一門屬于填詞與詞學所獨有的詞學學科。龍榆生的歸結,是一種有意識的創造與發明。我將其稱作詞學學,并為之定義。曰:這是一門研究詞學自身存在及其形式體現的一門學科。龍榆生之后,趙尊岳將歷代詞籍內容概括為詞中六藝。曰:詞集、詞譜、詞韻、詞評、詞史、詞樂。唐圭璋于龍榆生八事之外,平添二事。曰:詞集箋注與詞學輯佚。本人為業師夏承燾先生立傳,亦將其簡化為三。曰:論述之學,考訂之學,倚聲之學(詞的創作)。但所有增減,實際上都在龍榆生的把握當中。當然,從詞學到詞學學,仍須要有個提升的過程,即從多到一提升的過程。這是后來者應當承擔的責任。

      七、詹安泰與中國詞學文化學

      民國四大詞人之一、中國詞學文化學奠基人詹安泰,1936年9月于《詞學季刊》發表《論寄托》一文,借用吳梅的話為常州派寄托說確立義界。謂:“所謂寄托者,蓋借物言志,以抒其忠愛綢繆之旨,三百篇之比興,《離騷》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北硎具@是通過比興途徑,闡發意內言外之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這一藝術手段,詹安泰將其歸結為下列二項:或取資閨帷之內,羈旅之中,柔情綺思,憶別傷離,而身世家國之懷寓焉;或取資于自然風景,無知物類,聽睹所及,曲寫毫芥,而身世家國之懷亦寓焉。于此二項,詹安泰特別強調“詞外求詞”。他指出:岳飛《滿江紅》,“悲憤之懷,壯烈之志,和盤托出,絕無隱蓄,此不關乎寄托也?!敝痢缎≈厣健罚肮蕠禄厥祝兄T驚夢;所愿不得償,而托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于當軸,致坐失機宜,而托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托體比興也。”前者不關寄托,所述都在詞內;后者有寄托,意在言外。詞內與詞外,實際已經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廣。例如:“瑤琴獨奏,賞音無人?!闭f明獨奏者的恥和辱,已不僅僅是靖康恥和臣子恨,而是包括靖康恥和臣子恨在內的一般人的恥和恨。同時也說明,詹安泰之論寄托,已不僅僅是寄托本身,實際已為詞學文化學的建造奠定基礎。

      八、吳世昌與新變詞體結構論

      中國詞學史上三座里程碑:李清照傳統詞學本色論、王國維現代詞學境界說、吳世昌新變詞體結構論。三座里程碑,三大理論建樹,用叔本華的話講,這就是我所感知的詞的世界,作為表象而存在的詞的世界以及作為意志而存在的詞的世界。就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從本色論到境界說,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從境界說到結構論,是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本色論以似與非似論詞:似,本色;非,則非也。側重于主觀感悟。境界說以有與無有說詞:有,最上;無,最下。均可以現代科學方法加以度量,以現代科學語言加以表述。結構論以生與無生論詞:生,則活;無生,則未能也。須看其會否鉤勒。本色論與境界說今暫勿論,結構論則當稍加說明。結構論之生與無生,指情與景之間的一種聯系,也就是鉤勒。如吳世昌所云:“述事以事為鉤,勒住前情后景,則新境界自然涌現,是為鉤勒。”謂于抒情寫景之際,滲入一個第三因素,即述事,使這三者重新配合,造成另一境界;如情景之間無“事”可聯系,情景并列如單頁畫幅,則不能融情入景,就景抒情,使得萬象皆活。就結構論的構成原理看,其所謂“事”,已成為情與景所組成二元對立關系(Binary Opposition)中的中介物,吳世昌稱之為樞紐。這是建造結構論的關鍵。詳參拙文《走出誤區——吳世昌與詞體結構論》。

      九、沈祖棻:傳統本色詞傳人

      沈祖棻在20世紀詞壇,從填詞角度看,名登當代十大詞人之榜;從詞學角度看,位居今詞七家之列。吳世昌先生稱其為“深知此中甘苦的慧業詞人”。讀其詞,知其人。一部《涉江詞》,可以江山、斜陽、飛燕三種意象加以概括。江山、斜陽為背景,為人生舞臺;飛燕為寄托。見證歷史,見證人生。物象、事相,憂世、憂生,表層、深層,依次呈現。“有斜陽處有春愁”,并不局限于“九·一八”的人和事。兩個“有”字,通古今之變,亦無中外界限。不域于一人一事。讀“涉江”,只是到幼安,到易安,仍未知子苾;必須到小山、到屈子,才能領悟其詞心。“一生低首小山詞”“情愿給晏叔原當丫頭”,為詞、為人,都將小山引為知己。子苾和子臧(吳世昌),都執著于小山的“癡”?,F實中得不到,夢中求之;現實中得到了,擔心還是在夢中。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這是就其內在實質而言,至于外部形式體現,子苾的出色當行處,乃在其善以感覺、印象以及狀況的呈現體現詞心。這是我讀“涉江”所得啟示。感覺、印象以及狀況的呈現,既有助本色、非本色的體驗,亦可作制作本色詞的參考。近來,友人有“說詞”著作出版,即曾集涉江句為賀,并以共勉,祝愿于新世紀、新時代,再現子苾豐采。

      十、繆鉞、葉嘉瑩合著《靈谿詞說》

      20世紀下半葉,中國今詞學進入蛻變期。填詞與詞學,由創造期的正,過渡到蛻變期的變。在詞學蛻變期間,繆鉞、葉嘉瑩合著《靈谿詞說》,具有特別意義。正如葉先生在“前言”中所說,所謂臨源而挹其清波,陵岡而掇其丹荑,說明凡屬歷代詞人諸種不同風格之特美,都將探其源而陟其岡,以供吾人之挹掇欣賞。二位先生說詞,以“特質與特長”為中心,對于詞的本體存在以及特征與功能均有精辟論述??娤壬f:詞之所以異于詩者,非僅表面之體裁不同,而尤在內質及作法之殊異。詞之特質,在乎取資于精美之事物,而造成要眇之意境??娤壬J為:題材決定品質。必須以特殊的作法體現其特美與特長,以特殊的作法體現其要眇之意境?!耙鹨诵蕖斌w現女性美,是一種風格,屬外部特征,非詞體自身。葉先生說詞,主感發聯想,提倡經由直接感發及思索安排兩種途徑,體驗其動人魂魄而又窈眇難言之詞心,并對于聯想分別就創作者及欣賞者的角度,給以提示。謂創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將自己“抽象的情思”經由聯想而化為“具體之意象”;欣賞者所致力的,則是如何將作品中所表現的“具體之意象”經由聯想而化為“抽象之情思”。二位先生立論,不僅于詞界產生糾弊補偏作用,亦為中國詞學鑒賞學的建造樹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