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長篇報告文學《糧食,糧食》出版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 丁艷  2022年01月21日08:26

      近日,何弘、尚偉民合著,聚焦國家糧食安全、反映中原糧倉蝶變的長篇報告文學《糧食,糧食》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發行。

      《糧食,糧食》入選河南省“中原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點項目(2018年度)”,全書共42萬余字,歷經3年多的醞釀、采訪與創作。

      《糧食,糧食》從國家糧食安全的高度著眼,以糧食進化歷史、生產歷史與人類發展的關系,中國各時期糧食政策、與糧食相關的重大事件為背景,以我國糧食核心區建設、生產技術進步、糧食生產取得的輝煌成就為主線,從糧食問題出發,基于個人經驗、溯及民族記憶,立足河南、放眼全國,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居安思危,力圖在對河南從“天下糧倉”到“國人廚房”轉變的描寫中,促使大家牢記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我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巨大進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0年春,河南主動向國家做出了10年之后糧食生產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的承諾,每年調出糧食及其制成品600億斤。如今,這份承諾早已兌現。糧食生產是一個低產值、低附加值的產業。河南一年生產1300多億斤糧食,產值不過1000億元,只相當于別的省份搞兩三個企業。但如果我們不自己解決糧食生產問題,就會把命運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中國絕不能把命運交到別人手里,這份責任總要有人擔當!而承擔這份責任意味著付出和奉獻,河南人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這份責任。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寫:“搞好糧食生產,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保障;保障糧食安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實根基。從這個意義上講,以文學的方式反映糧食生產問題,是文學工作者為決勝全面小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行的具體實踐和文學承擔。”

      何弘長期從事文藝評論及文藝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撰寫有大量理論、評論文章,著有多部理論專著和長篇紀實文學《命脈》等,多次獲過國家、河南省文學藝術獎項,并出任包括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在內的多種重要文學獎項評委,在作品立意、主旨提煉、框架結構設置、語言錘煉、歷史文獻引用等方面站位高遠、格局廣大,治學嚴謹,對把握作品高度、深度上有很強的優勢。

      尚偉民是河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以八月天為筆名發表、出版了不少長中短篇小說和報告文學作品,多次獲過多種文學獎項。他曾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有過多年的農業科技記者經歷,積累了大量關于河南糧食生產的資料,多次獲過國家和省級新聞獎項,對糧食生產、科研一線非常熟悉,擅長深入采訪與資料收集,為本書提供了鮮活的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