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精彩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傳播文藝批評的中國聲音(楊輝)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1月12日10:33 來源:中國藝術報 楊輝

        72年前,延安文藝座談會開啟了人民文藝的新紀元; 72年后,習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的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必將引領文藝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習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所有文藝工作者應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習總書記的講話立意深遠、內涵豐富,我結合自己的工作,談幾點體會:

        “點燃文藝理想的燈火”

        在針對文藝作品寫什么和如何寫的問題上,習總書記指出,“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好的文藝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在強化人們對希望、愛和幸福的信念,讓人們堅信“此生有著超乎想象的意義” ,著力在建構而非消解意義,具有一種《周易》精神的“上出”力量。這種力量,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群體,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精神價值。文學藝術,理應包含著希望的維度,內蘊著向上的力量,凝聚著時代的精神,超越一時一地的客觀限制,向未來的可能性敞開。布洛赫以巨著《希望的原理》闡明了人類不能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沒有夢,沒有夢就沒有努力,就沒有成功的思想。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莫不如是。文藝理論家童慶炳多次以“點燃文藝理想的燈火”為題,闡述理想、希望之于文學和世界的意義,用心也在此處。

        傳承中華美學精神

        習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基礎。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要“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首先需要走出西方理論西方美學的“話語的牢籠” 。如今的文藝批評,充斥著以西方文學西方理論為標準來衡量中國文學價值的方式。這種批評,某種程度上也不乏真知灼見,但卻相應地遮蔽了那些有心接續中國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作家作品的意義。我們對《秦腔》 《古爐》等逸出西方文論的評價范圍的作品闡釋的“尷尬” ,便是因此而起。而在有效完成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的基礎上,合理吸納西方理論,建立文藝理論的中國話語,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文藝理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營造良好的批評氛圍,促進文藝創作蓬勃發展

        文藝批評與文藝創作歷來被視為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偉大文藝作品頻出的時代,必然有同樣偉大的文藝批評。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與十九世紀蘇俄文學的繁榮關系密切。比如陜西以胡采為代表的筆耕文學研究小組與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等陜西作家的群體出現和迅速成長同樣密不可分。好的文藝批評可以在為數眾多的作品中為時代篩選并保留經典,起到激濁揚清的重要價值。近年來批評界的亂象,無不與批評家批評意識的匱乏以及批評觀念的褊狹密切相關。不少批評家一旦接受某一種西方文藝理論之后,便將之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用來衡量一切文藝作品,完全無視文藝作品的多樣性以及理論的適用性,這樣削足適履的批評的結果,便是對適合該理論的作品的過度肯定,而對該理論無法解釋的作品價值的全然漠視。而缺乏穩定的、為大多數人認可的批評標準,是造成中國當代文學評價混亂的重要原因。

        當下的文藝批評,已經很難見到“說真話、講道理”的有見地的文章,要么一味地“批評” ,要么一味地“贊揚” ,且均不得要領。而從一定的文藝觀念出發,對文藝作品作深入剖析,贊揚能有理有據,批評亦能切中肯綮的文章并不多見。這樣的現象,自然不利于文藝的良性發展。因此,營造文藝批評與創作的良性互動關系,是促進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重要一環。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