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精彩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腳踩堅實大地(趙明仁 肖云)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2月19日08:22 來源:人民日報 趙明仁 肖云

        核心閱讀

        •如果一部作品能夠真實地表現人民的生活和實踐,又能夠與人民產生共鳴,就能夠成為經得起人民的鑒賞和評判、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好作品

        •不能發現生活本身的肌理和規律,任憑多么嫻熟高超的藝術技巧,也難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如同鏡頭里的美景,絕不是攝影技巧的產物,而是攝影師對景物的卓越再現

        •優秀作品主導文藝創作的生態格局岌岌可危,今天的文藝作品,許多處于僅僅提供膚淺娛樂的層次,甚至有下行趨勢。這種狀態不是一個藝術家或者某一部作品造成的,而是一個追求共同文化旨趣或者共同利益的群體造成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藝術需要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文藝創作的內在規律,明確回答了社會主義文藝“依靠誰”“為了誰”這一重大問題,為文藝創作走出有“高原”缺“高峰”的怪圈,推動新時期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切實把握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在這一論述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方法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以人民和人民的生活為文藝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優秀傳統。唐人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一人者,作詩之人。其作詩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之心乃是一國之心。詩人覽一國之意以為己心,故一國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痹娙丝此票磉_的是一己的情感,實質上是通過抒發自我的情感而代言人民的心聲!峨x騷》是一個對人民和國家有著深厚情感的偉大詩人嘔心瀝血的杰作,“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所以才成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圭臬,F實主義詩人杜甫一生以天下蒼生為念,把人民的疾苦冷暖作為詩歌表現對象,“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詩圣”。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歷史關頭,人民需要金戈鐵馬式的激昂樂章,“論語派”卻在這個時候提倡幽默、閑適、性靈,主張“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筆調”,嚴重脫離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無怪乎受到當時文壇的廣泛批評。從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作家藝術家才能葆有持久的創造力,才能創作出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作品。如果脫離人民,僅僅立足于個人小圈子的風月和夢想,創作營養有限,創作的生命力就難免枯竭,作品的情懷也會日漸狹隘。

        人民及其生產生活實踐是推動文藝發展的動力。中國古代詩歌最初就是源于勞動人民的“舉重勸力”之歌,從唐詩到宋詞、元曲,各種藝術類型的生成都與人類歷史實踐有著必然聯系。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不斷創新生活、創新實踐,不斷為文藝提供豐富多彩、生動鮮活的內容和源源不竭的素材。不同時代、不同群體對文藝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文藝工作者只有緊跟歷史前進的步伐,不斷深化對生活的認識,不斷發掘嶄新的內容,不斷豐富文藝表現形式,文藝作品才會呈現創造力和感召力。

        把人民的實踐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真正表現出來,交給人民去鑒賞、去評判,這是藝術的歷史唯物主義。文藝工作者在生活實踐中,情感和靈魂與人民的情感和靈魂產生共鳴,創作激情就會噴薄而出。實踐證明,沒有切膚的感受,就沒有佳作的誕生。源于生活的感動也就是“動心”,情動于中,創作的作品才容易獲得人民的共鳴。人民對自己的生活和實踐體驗最深刻、最準確,感受最真實、最強烈,文藝表現是否準確、深刻,是否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方面實現有機統一,人民看得最真切,最有發言權。如果一部作品能夠真實地表現人民的生活和實踐,又能夠與人民產生共鳴,就能夠成為經得起人民的鑒賞和評判、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好作品。

        充分開啟

        “藝術想象的發動機”

        豐富的情感是藝術想象的發動機。藝術創作的心理動力是藝術想象,藝術想象的質量取決于創作主體的綜合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當思想導入了正途,情感與想象就成為藝術創作的核心因素,情感是藝術想象沖天而起的發動機,想象是情感扶搖而上的助推劑。藝術并不僅僅是藝術家本人情感的傳達,更是藝術家對生活中那些能夠激起這種情感的現實對象的反映。而要想被現實對象激起情感,藝術家就必須熟悉自己的對象、熱愛自己的對象。當文藝工作者充分熟悉了人民的實踐和生活,當他們的愛憎與人民血肉相連,當人民的實踐和生活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激情,文藝工作者的才能才會煥發出來,藝術想象的發動機才會開啟,各種美妙的語言和各種生動的意象才會奔赴筆下。如果不是真正熟悉自己的對象,沒有與對象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任你如何殫精竭慮,終是“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嫻熟的技巧是藝術想象的加油站。藝術技巧是創作主體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認識、傳達以及藝術實踐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某種程度上說,藝術技巧就是生活本身的肌理和規律的體現,發現并出色地表現這個肌理和規律就是藝術技巧。如同鏡頭里的美景,絕不是攝影技巧的產物,而是攝影師對景物的卓越再現,離開景物本身,再高超的技巧也拍不出好看的圖片。不能發現生活本身的肌理和規律,任憑多么嫻熟高超的藝術技巧,也難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文藝工作者應遵循“三貼近”原則,通過觀察、體驗、研究、分析,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真功夫,這樣才能夠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尤須警惕

        “偽文藝”大行其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近年來,不良文藝現象增多,并大行其道。本來玩笑文藝就是讓大家笑一笑、樂一樂,其中不乏睿智和幽默,有的走向了低俗文藝、媚俗文藝、惡俗文藝,甚至墮落為黃色文藝。這些“偽文藝”逐漸充斥鑒賞視野,刺激人們的感官娛樂。當這些“偽文藝”蠶食文藝陣地后,文藝生態受到很大破壞,優秀作品主導文藝創作的生態格局岌岌可危。今天的文藝作品,許多處于僅僅提供膚淺娛樂的層次,甚至有下行趨勢。這種狀態可以稱為文藝創作的“群體現象”,它不是一個藝術家或者某一部作品造成的,而是一個追求共同文化旨趣或者共同利益的群體造成的。在這種氛圍下,許多人把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拋諸腦后,甘做金錢的奴隸,汲汲于個人收入,汲汲于票房、收視率、發行量,渾然不顧文藝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就是文藝的社會效益。這種現象既存在于偽文藝中,也存在于俗文藝中,甚至已經侵蝕到了雅文藝的領地。一些影視作品的類型、數量和花樣很多,令人眼花繚亂,但它們不是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質量,反而是大同小異、抄襲模仿,從“小時代”到“心花路放”,不斷朝著娛樂化、奇觀化方向發展,思想性、藝術性有重大突破的精品力作太少,更不用說在這個高原上崛起,構筑新的文藝高峰了。

        改變文藝生態環境,需要一大批文藝工作者腳踩堅實大地,沖破障礙,勇于攀登文藝高峰。這樣,我們才能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作品,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作者單位:四川省委宣傳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