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ISBN:9787536064034 定價:89.00元
內容推薦:
本書是全國首部打工文學研究專著,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廣東省重點文學創作項目的最終成果。全書共分五卷,16開本,74 萬字, 600多頁,內頁采用100克艾維克紙精美印刷。書中的很多章節,曾作為獨立文章,在《讀書》、《天涯》、《文藝爭鳴》、《南方文壇》、《民族文學》、 《藝術廣角》、《當代文壇》、《小說評論》、《文藝理論與批評》、《揚子江評論》、《理論與創作》、《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粵海風》、《文藝報》、《中 國藝術報》等報刊發表過,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新華文摘精華本》、《〈讀書〉三十年精粹(1979-2009)》、《書摘》、《中國學術年鑒》、 《北大年選》、《新世紀文學研究》、《散文選刊》、《中國隨筆排行榜》等選刊、選本所轉載,其中被《新華文摘》四次選載、摘錄。《讀書》雜志曾刊發本書中 的四篇文章,產生過廣泛影響。
“打工文學”是特定的社會制度、經濟生活和文化活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大環境下特有的文學現象。中國現在有幾億“農民 工”,這幾億人的生活,不可能被我們的文學所忽略。真實而藝術地反映打工族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情感,必然會成為當代中國人心靈歷程的一個獨特部分。“打工文 學”作為現代中國社會轉型的一份特殊的精神紀錄,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打工文學的整體觀察》中,作者嘗試運用不同的理論系統和批評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考 察“打工文學”,將研究對象置于廣闊開放的批評視野,深入揭示了“打工文學”的審美維度和精神縱深,剖析和梳理了“打工文學”所包涵的社會文化信息和獨特 的思想命題,對中國農村、農民、農業和城市化、工業化、現代性等重大社會問題進行深刻的追問,打開數以億計的打工者從鄉村到城市身份轉換的復雜情感和記 憶。《打工文學的整體觀察》為我們把握城鄉中國的復雜思想狀況和現實境遇,提供了一條別樣的認知路徑。
本書所展示出來的民間立場,也是作者關照研究對象的一個理論視角。作者系打工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和主要理論闡述人,其在1995年第5期《詩 刊》發表的組詩《我在廣東打工》系《詩刊》首次發表的打工題材組詩。之后,共在《詩選刊》、《詩歌報月刊》、《詩歌月刊》、《星星詩刊》、《綠風》、《詩 潮》、《散文詩》、《北京文學》、《延河》等刊發表打工題材詩歌200多首,出版《夢中的鳥巢》等詩集三部。這使本項目可以從一個親歷者、在場者的角度去 呈現“打工文學”的本質特征。
作者簡介:
柳冬嫵,本名劉定富,1973年生于安徽霍邱縣。高中畢業后到廣東打工,做過無業游民、修路小工、碼頭搬運工、玩具廠雜工、繡花廠作業員。現任 東莞文學藝術院副院長、《南飛燕》常務副主編、東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東莞理工學院客座教授,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第二屆重點扶持項目簽約作家 和廣東文學院第三屆簽約作家。曾榮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全國鯤鵬文學獎、廣東省青年文學獎、廣東省大沙田詩歌獎等獎項。已出版中國第一部“打工詩歌”研 究專著《從鄉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記——中國打工詩歌研究》和文學評論集《內部的敘述》。2011年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嶺南文學新 實力”——廣東10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是入選的唯一一名青年批評家。
相關評介:
作為從打工者中脫穎而出而出的批評家,柳冬嫵的最大特色在于,他不是從外面,而是從內里,從生命體驗出發,研究和解讀打工文學,因而很值得一讀。
——雷達
打工文學的活躍,證明了當代文學的內在活力。在一個全球化網絡時代,這種充滿草根性的文學力量的崛起,正是中國文學處于上升期的一個表征。還因為其與時代和現實的密切相關性,必然會在文學史上留下厚重一筆,柳冬嫵的這本書,就是一個紀錄和證明。
——李少君
無論你喜歡或是反感,近二十年來,“打工文學”以它頑強的生命力,原生態的寫作方式,對當下生活真實而有力的介入,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不可回避的 存在。然,一直以來,“打工文學”的寫作者皆有切膚的打工之痛,而研究者,卻多是坐在書齋里的精英。不可否認,精英研究者們在“打工文學”的成長過程中, 充當了導師、指路者和裁判官的角色,研究者們也樂意充當這角色,用精英的眼光,來對草根的文學暴動指點江山。但也有問題,許多年來,精英們樂于在諸如“命 名是否科學”,“研究打工文學是重在其文學意義還是重在其社會學意義”之類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沒完沒了,卻少有針對文本態度誠懇的研究。故,柳冬嫵之于 “打工文學”研究是個異數。其異有四:一異,他有過多年打工經歷,草根生活讓他在研究“打工文學”時,少了高高在上者對打工者寄予的“憐憫”與“同情”, 而是感同身受;二異,他不糾纏于命名之類的無聊話題,而是將功夫用在文本細讀,認認真真讀作品,實實在在做評論;三異,他堅信“打工文學”的價值,而不是 自身本不信,卻基于“打工文學”研究論文好發表而做功利的研究,他之研究“打工文學”,就像“打工作家”寫作“打工文學”作品一樣,是基于生命言說的需 要;四異,他的研究持續多年而且全面,觸角深入到打工小說、散文、詩歌、紀實等各門各類。本書是柳冬嫵多年研究之大全,皇皇近八十萬言,以其“四異”之研 究,必將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不可回避之存在。
——王十月
柳冬嫵看取“打工文學”,并不囿于具體的作家作品,去就事論事,而是基于站高望遠的廣闊視野,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生活的劇烈變動, 看到這一現象與工業化、城市化乃至全球化進程的相互關聯,在時代的大背景、社會的大場域中,來具體觀察“打工文學”的萌生與成長,發展與演變,特質與特 性。
柳冬嫵的文學批評與詩歌評論,不是印象式的,也不是隨感性的,他的思考基于堅實的理論根底,評論出于一定的理論辨析。廣泛的理論涉獵,使他筆下 的“打工文學”,都在一定的理論層面上得到了透徹的解說,也使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學現象,“打工文學”所具有的純文學的因素,以及與中外文學傳統的隱秘聯 系。
柳冬嫵的“打工文學”研究,在與“打工文學”的同步進取中,既具有一種隨行者的見證性,又具有一種先行者的前瞻性。從而獲得了自己的相當價值,并為其他的“打工文學”評論所難以代替。
——白燁
讀這部批評文集,可以感受到批評與文學直接對話的那種態度,甚至感受到文學批評接近文學文本的體溫。
柳冬嫵作為一個身臨其境的批評家,對打工文學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打工文學有非常切身的體會,這些體會轉化為文學批評文字,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那種精準、蘊含和詩意,當然,柳冬嫵的理論意識也很強,這是我對這部作品的基本理解。
他更傾向于對打工者做身臨其境的理解。他來自打工階層,即使今天也最靠近那些打工者,但他沒有從傳統的歷史和階級意識來闡釋這種打工和寫作的關 系,他選擇的是語言文本修辭的視角。他和這些打工者、寫作者是零距離接觸,他那么真切地理解到他們身體的那種創傷,那種感動,從身體發出來的那一些呼喊。 我覺得這樣一種批評可能是對我們中國當下批評的一種非常直接的,非常鮮活的一種貢獻。他把他的理論意識轉化為文本意識,在文本的修辭中去確立這些創作性敘 述具有的文學意義和社會意義,他的批評立場是一個文學的立場,直接面對生活,面對文學的當下性的批評。他的批評文本也構成一個值得再度探討的文學文本。
——陳曉明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張,階級和階層的“差序格局”就愈發明顯,文學雖然早已從“反映論”的陰影中掙脫出來了,然而,文學家的道義和人性的力量卻是永遠要滲透在自己的作品中的。所以,關于“打工文學”的評論從柳冬嫵開始就進入了一個價值判斷批判性很強的論域。
柳冬嫵是一個堅守文化批判立場的打工文學的批評家,雖然他原是一個詩人,但是其文字表述中所透露出來的那份堅韌與執著,以及具有震撼力的價值立場的表白與激情使人敬佩,同時,其文章的邏輯力量也并不輸給專業批評家。
——丁帆
柳冬嫵的評論,已在國內具有廣泛的影響,他對一些新興的文學力量和文學思潮的解讀,有著自己的觀察視角,同時行文中貫徹著一種誠懇的探討問題的精神,在理解對象的同時,也能從大的發展方向上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謝有順
無論從社會學的意義上,還是詩歌評論的角度,柳冬嫵都可以稱作一位勇士。正是他,以親歷者的身份,簡括而強烈地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打工詩人”的龐大群體,并嚴正地指出了其背后令人憂慮的社會異化背景。
雖然,對于當代中國城鄉人口遷移的現狀,一般人都耳聞目睹。但我相信,每一個讀過柳文的、有良知的人,都會感到內心再次沉重!
——徐敬亞
不管“打工詩歌”是否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詩歌“流派”,但作為“潮流”,卻是我們在研究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特別是詩歌時所難以忽略的。我個人 認為,無論我們在詩學和美學上如何看待“打工詩歌”,也無論我們如何看待“打工詩歌”的發生、發展和它們在現有的文化格局中的特殊處境,作為一種精神表 達,我們的學術界和批評界確實應該對它高度重視。“打工詩歌”有它自己的題材取向、情感體驗、精神特征和話語立場,有它自己的代表性詩人、代表作品和它自 己的批評家,還有自己的傳播媒介與社會支持……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深入研究。作為一位“打工詩人”和較早產生社會影響的“打工詩歌”批評家,柳 冬嫵的文章不僅呈現出“打工詩歌”的豐富現象,揭示了“打工詩歌”的精神特征,還在“打工詩歌”已經得到充分發展的今天,對它作了新的審視,有些觀點,很 值得關注。
——何言宏
也可以說是廣東最優秀的青年批評家之一柳冬嫵為打工詩歌大批量立論,打工詩歌這個名詞一時間風靡神州。
——楊克
《打工文學的整體觀察》這本書是花費了柳冬嫵很多年的心血,這也是這個時代文學最為真實的力量。我們知道,文學批評、文學研究水分太多、假話太多,謊言遍地的文學論文,哼哼唧唧的偽文學學術,稀少的文學發掘與學術理論就在比較之下顯得難能可貴。
這本書有幾個特點——
第一,說真話,寫真實,有真正的文學學術意義,面對的是真實的生命與真正的文學寫作。那些排除在主流之外的寫作,那些沒有平臺的寫作,那些所謂謀生夾縫里面的寫作,往往很難見到太陽,沒有發表出版機會,因為他們很難插進假大空的主流文學的熱鬧盛宴中。
說謊話太多的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人們都已經厭倦。謊言學術、謊言批評只會降低人的智商,弄成腦殘。而真實的文學批評與文學學術卻十分難能可貴。
柳冬嫵的文學批評面對那些艱難苦楚甚至帶著干活吐血有血腥味的咬緊牙關寫作,這里撈不到半點好處,但他就這樣寫,向低處寫,反而寫出了最高的高度與境界。
第二,發現的眼光。
在這本系統性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柳冬嫵獨具慧眼,發現了隱藏于泥土中的最好的最可能被病毒殺死的種子,讓它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發現當然就是 美。一個真正偉大的不為人知但渴望被發現作家,得到了一個真正的評論家發現、推舉,推向一個全新的世界,并且這作家將會成為時代的豐碑,那么,可見發現的 意義。就像葉芝對泰戈爾的發現作用一樣,極具重要作用。
第三,開拓性的文學研究。
柳冬嫵站在那幫混雜的文學批評圈子之外,用自己的個性、獨立、低調、一聲不吭,做出來的卻是引導者的事情。就像令人夸耀的河流,來源于難能可貴的泉眼。柳冬嫵就挖掘了一個源頭性的泉眼,汩汩而出的都是純潔礦泉水,而那些喊喊叫叫的假文學批評,就屬于環境污染源頭。
第四,真正的文學研究具有哲學本質、終極美學的價值。
抱樸見素,樸素,是為最高境界。最高的文學研究所具有的學術價值在于天具有心靈的基本價值與生命的終極作用。文學批評要翻開生命的本質,像終極哲學家那樣探尋智慧、熱愛真理、恢復生命尊嚴、捍衛造物主最初設計生命的純潔。
柳冬嫵的學術體系已經形成,整體性的美與價值都展示出來,很圓滿。中國人作為東方生命的價值觀看來,一個生命的階段取得完美成果,實為難得。圓滿的意義在于一粒種子落進泥土,開始新的旅程,會長出更加偉大的心靈生態。好的批評家會發掘出當今之世的文學巨擘。
好作家不要害怕自己被埋沒,當你遇到滿地黑暗的時候,看見一粒光,那一粒光就會照耀你走進人類,為人類顯出最為偉大的愛,那愛即作家的作品。
我們真得感恩那些低智商、假話連篇的貌似強大的偽文學,沒有他們的存托,就沒有如此震撼地品味真正的文學批評與所面對的真正的作品的厲害。
——張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