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學術動態 >> 正文
【守護民間文藝瑰寶】
6月16日東方剛露魚肚白,82歲的北京大學退休教授段寶林已經坐在電腦前。這一天,他計劃將網上關于6月14日—15日召開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的相關資料全部下載以便仔細學習。從事民間文藝教學幾十年的段寶林,對于這些年我國民間文藝的發展了如指掌,對于民間文藝取得的成就如數家珍。
民族最穩定的文化DNA
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段寶林認識到,民間文藝是人類藝術的根基!懊耖g文學是文學的始祖,它的歷史比作家文學長幾十倍還不止。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歷來有崇高的地位,中國的《詩經·國風》、樂府民歌以及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等經典之作,都是后來作家、藝術家創作時學習的典范。古今中外第一流的詩人、作家,都重視學習民間文學,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文藝,是一個民族最穩定的文化DNA。有了它,一個民族便可知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知道自己以何種方式更容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敝袊囆g研究院研究員苑利指出,民間文藝也是一個民族必備的“臍帶血”,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外來文化如何沖擊,自身傳統如何失落,只要保護好這袋“臍帶血”,這個民族的傳統即使命懸一線,也能起死回生!氨砻嫔希覀兯坪鹾茈y看出它與一個國家的GDP、一個國家的道德建設、一個國家的協調發展有什么必然聯系,但事實上,民間文藝作為一國最為重要的家底,它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道德標桿,是一個國家創造新文化、新藝術、新科學、新技術的重要參考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文化藝術的歷史見證
苑利介紹,近幾年我國民間文藝的成績有目共睹:在搜集整理方面,《亞魯王》《莊子鼓盆歌》等一批珍貴的民間史詩、敘事詩陸續被發掘出來,豐富了中國的詩學寶庫;在民間文學數字化方面,啟動了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字化工程,建立了容量高達9億字的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據庫,收錄了1949年以來國內出版的各種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等民間文學讀本6000余冊,“為今后中國藝術界文學藝術的創作和改編留住了不竭源頭”。
苑利介紹,逐步開展起來的傳統村落立檔調查,“我們的節日”在全國的推廣,以及剪紙、唐卡、年畫等民間手工藝圖集的出版,都為地方保留下大量的傳統文化資源,也為當代民間藝人創作留下了重要的歷史見證。
剛剛當選為中國民協第九屆副主席的苑利體會到,作為一個具有2000多個縣級協會的半官方組織,中國民協還面臨許多問題!鞍凑障嚓P規定,作為民間組織,其學術活動無法取得政府的財政支持。而社科基金、中國藝術發展基金等社會基金的有限支持,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團體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許多關乎傳統文化保護的重大項目——如《中國民俗志》(縣卷本)、《中國傳統村落民俗志》的撰寫以及民間藝術保護工作者的專業培訓等,均因資金匱乏而遲遲無法啟動。”
在苑利看來,目前大量專業人才被閑置,許多民族文化遺產也無法得到及時妥善保護。與國外文化遺產保護主要依靠民間社團組織相比,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尚沒有有效利用民間社團組織這支有生力量。其中,制度建設已經成為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最大瓶頸。而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苑利認為,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