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下稱《講話》)中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工作。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 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導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這段話講得太好了,它指出了文藝批評中多 是表揚、吹捧,沒有批評的弊端,為文藝批評定性,其主要功能“就是批評”。文藝界長期以來,把文藝評論與文藝批評兩個概念等同起來,文藝評論中,批評的 “缺席”,文藝評論變成了文藝表揚。最近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文藝評論存在著‘缺席’、‘缺位’現象,對優秀作品 推介不夠,對不良現象批評乏力。”這就指明了文藝評論的兩個主要功能:推介優秀作品,批評不良作品。但文藝評論的實踐中,往往是評論泛濫,批評“缺席” “缺位”。
2015年10月12日《文藝報》發表了雷達的《文學批評的“過剩”與“不足”》一文,說“文學批評文章之所以給人‘過剩’之感,因為同質化、 平庸化的東西太多,現在許多的文學論文可叫‘翻論’,在同一研究對象身上不停的‘推陳出新’,其可挖掘性、可研究性、可創新性就值得懷疑。”“無效的話語 繁殖淹沒了有效的意義闡發,文學批評的‘不足’之癥,反過來侵蝕了文學本身,這才是真正可怕的。”這段話所批評的是太多平庸的文學論文,而非文學批評“過 剩”。可見他把文學理論研究、文學評論、文學批評三者混同進行批評了。把文學評論與文學批評等同,就會出現雷達所批評的“同質化、平庸化”的吹捧文章泛 濫,甚至把文學批評變成文學表揚。要克服這種不良現象,就應該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的宗旨去做,端正文藝批評的主要方向。習近平總 書記還引用魯迅的話,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可見批評與表揚是相對應的概念。
在政治生活領域,在社會倫理道德等方面,批評和表揚是涇渭分明的,批評落后,表揚先進,界限分明,到了文藝領域的文藝批評,不僅界限不清,而且把文學批評變成文學吹捧、文學表揚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真理越辯越明,一點批評精神都沒有,都是表揚和自我表揚,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勢和自我造勢相結合,那就不是文藝批評了。”
當今中國文壇似乎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現象,因文藝表揚文章泛濫“過剩”,讀者已感到膩煩,對被表揚的作品失去興趣,而對受批評或有爭議的作品,反而有人爭著閱讀。比如1960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金沙洲》,引不起讀者的注意,1961年4月,《羊城晚報》登出來贊揚和批評兩方面的文章,卻引得廣東文壇開展了7個月的爭論,為《金沙洲》爭來大量讀者。《金沙洲》作者后來又出版了長篇小說新作《無產者》,既無人表揚,也無人批評,讀者稀少。有位作家調侃道:“《無產者》就是‘無讀者’。”從這些現象看來,要活躍文壇,推動文學事業的發展,就必須有褒揚和批評兩種聲音,如同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