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文學理論 >> 正文
習近平主席在多次國際場合提出:我們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已經進入“地球村”時代,共同利益遠大于彼此的分歧,地球人 面對經濟全球化及生態(tài)危機、核武器威脅、極端主義,真正成為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共同體。但目前尚未能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共同價值觀和普世道德規(guī)范,很多國 家政治集團仍被“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及“他者是敵手”的冷戰(zhàn)思維所捆綁,熱衷于對抗和挑動戰(zhàn)爭,所以世界很不太平。當此之時,中國需要并能夠依靠 自身成功的歷史經驗和東方智慧,向人類不斷發(fā)出友善和解的聲音,并用實際行動推動地區(qū)與世界的合作事業(yè),逐步改善國際關系。
一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民族與宗教多元并存的國家,五千年文明綿延博深未曾中斷,雖然也經歷過戰(zhàn)亂、分裂、衰微、被侵,但統(tǒng)一、和 諧、和平發(fā)展是主流,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沒有動搖,當代又正在衰而復興、和平崛起,這在世界幾大文明共同體中是僅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血脈流長、 紐帶堅固的中國經驗要點可歸納如下:
第一,源自農耕文明的早期黃帝堯舜之道確立了民本、重德、貴和、創(chuàng)新的中華發(fā)展方向,成為中國文化之根。作為遠祖信仰主流的五帝崇拜,將祖 源認同與文化認同合為一體,超越了血統(tǒng)和邦國的局限,使中華民族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共同的心理歸屬,夏商周三代又將其擴展充實。《堯典》說堯“克明俊 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其共同體以明德為首,包納各族,協(xié)調眾邦,講求和睦。三代為不同民族所建,但沿革有統(tǒng),至周代 制禮作樂,使中華民族成為禮義文化的共同體,較早擺脫野蠻,進入文明行列。爾后敬天法祖成為中國人基礎性信仰:敬天而不迷天,“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法 祖而重教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于是家為本位,家國同構,家庭倫理擴而為社會倫理,形成以天下為一家的深厚意識,于是中國人既四海為家,又尋根問 祖,不忘家國。
第二,孔子孟子集三代之大成,闡發(fā)仁者愛人、義者利人的做人治國之道,形成以仁為首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以忠孝為核心的“八德”(孝 悌忠信禮義廉恥),成為兩千多年中國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家園的底色。由于孔孟儒學起主導作用,中華民族具有發(fā)達的道 德理性,強調道德教化,政治上為政以德、民生為本、禮主法輔、用賢納諫,經濟上見利思義、恵農扶商、開源節(jié)用,倫理上親慈子孝、誠信為本、禮義廉恥,外交 上講信修睦、禮尚往來、仁者無敵,民俗上因俗而治、神道設教、華夷一家,國格人格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剛健中正,人生上修己安人、仁智勇兼修、以天下為 己任。儒家思想的熏陶,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具有重德性重社會的遺傳基因,從而保證了這個大共同體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不因暫時政治分裂而崩析。
第三,以儒家為主導的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強調“和而不同”“有容乃大”,能使中華共同體不斷擴展,容納各個單元民族及其文化,兼顧 不同地域的民俗和文化,接受外來宗教與文化,使共同體不因民族與信仰不同而導致分裂,恰恰使共同體由于包容多樣、多姿多彩而富有向心力,得到各民族的一致 認同和維護。在民族關系上形成多元一體格局,歷史上不同民族執(zhí)政,皆認同中華文化,不影響大共同體的延續(xù)。在思想信仰上以儒為主,佛、道為輔,形成三角間 架的內核,同時諸子并存,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和各種民族民間信仰在愛國守法前提下皆有正常生存空間。佛教是請進來的,然后成功使之中國化,說明中華 文化既有自信力,又有主動向外學習并加以會通的精神,因而其文化共同體的精神空間巨大,能吸引各種不同信仰的人們參與它的文化開新,如《易傳》所說:“富 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近代以來,中國人意識到落后要挨打,主動向西方學習富強之道,引進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參與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又引進社會主 義,推動和完成民族獨立解放事業(y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由于注重歷史傳承,中華共同體百折而未曾斷裂;由于注重兼收創(chuàng)新, 中華共同體總能衰而重盛。當代中國社會主義者運用“一國兩制”的智慧,使港澳回歸中華,也必將以中華文化為紐帶實現(xiàn)兩岸和平統(tǒng)一。
第四,中華的家國情懷、憂患意識、堅守正義節(jié)操和堅韌不拔的浩然正氣,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民族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捍衛(wèi)民族主權和尊 嚴,成為中流砥柱。日本明治維新后,脫亞入歐,成為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發(fā)動甲午戰(zhàn)爭、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發(fā)動盧溝橋事變,妄圖吞并中國。中華共同體遇 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中華民族在危難中覺醒,奮起抗戰(zhàn),國共合作,發(fā)動民眾,英勇堅強,又爭取國際支援,付出巨大犧牲,終于打敗日本法西斯,也使中華民 族獲得新生,并重新得到世界的尊重,抗日的英烈永垂青史,他們的精神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
第五,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最高成就,由形音義三要素構成,自周秦“書同文”以來有局部的調整而無根本的變異,是中華文化重要載體和生存形 態(tài),使五經以來的各種文化典籍傳承不絕,今人依靠歷代注釋即可讀懂以往古書,這就使得漢字成為中華共同體綿延不絕的最牢固的紐帶之一,成為中國溝通各種方 言族語最通用的文字。當代中國,漢字以其變通性而能順利實現(xiàn)從文言到白話的跨越,如今又突破了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處理的關隘,成為全球化時代人們從業(yè)、交往的 重要信息工具,它不僅是聯(lián)結中華共同體的文化公路,而且是受到世界各處歡迎的兼表意與審美雙重功能的文化符號,被譽為“神奇的漢字”。
二
中國的歷史經驗和現(xiàn)實成就都可以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一系列重要智慧。
第一,“天人一體”的宇宙情懷。面對全球性生態(tài)危機,地球人應有宇宙責任,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看作是一個大生命體,痛癢相關,休戚與共。中 華哲人提出“贊天地之化育”“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大生態(tài)觀,指出人應有生態(tài)情感與生態(tài)責任,樹立敬畏自然的信仰,保護好人類共有的生活家園,既反對 “征服自然”,也反對只顧本國、輸出污染的“生態(tài)帝國主義”,而要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資源保護、環(huán)境整治一系列挑戰(zhàn)。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的長 遠發(fā)展取決于人與自然的和諧,沒有一國可置身事外,自然界留給人類調整發(fā)展模式的時間不多了。為此必須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化解爭斗,攜手合作,一起致力 于全球生態(tài)建設,時不我待,任務急迫。
第二,“天下一家”的人類情懷。儒家的天下觀是整體性、關聯(lián)性的,超出種族、國家的局限,而把關懷投向全人類。孔子講“四海之內皆兄弟”, 孟子講“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都主張把家庭親人之愛推向社會,推向所有的人,視天下猶如一個大家庭,所以儒家天下觀本質上是世界主義的。《大學》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天下”泛指人類,“平天下”是說要天下太平。張載講“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眾都是我的兄弟,動植物都是我的伙 伴。中國自秦漢以來就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大型國家,由于接受五經的“講信修睦”“協(xié)和萬邦”和孔孟關于“修文德,來遠人”“以德行仁,不以力稱霸”的思想影響, 對外強調睦鄰友好、禮尚往來,不熱心侵略擴張,這才有和平的經貿文化的絲綢之路,才有鄭和七下西洋而不殖民,才有儒、佛、道三教在東亞的和平傳播。近代中 國是受欺凌的,獨立以后卻不把自身遭受的苦難加到別國頭上,反而真誠而盡力地去幇助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民,從而得到友情的回報。新中國的建立和發(fā)展使中國人站 立起來并走向富強,同時秉承中華平等貴和的外交傳統(tǒng),中國反霸也不稱霸,提倡和平共處,在平等基礎上發(fā)展與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友好來往,反對戰(zhàn)爭,化解沖 突,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正在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實踐著“天下一家”的理想追求。有這種全球一家情懷的人多了,人類 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就會加快。
第三,“中和之道”的協(xié)調智慧。世界各國各族人民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但人類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社會,加上局部利益有矛盾,少數勢 力集團從中利用,于是出現(xiàn)各種紛爭,甚至發(fā)生對抗。處理不當就會導致戰(zhàn)爭,造成災難。人類迫切需要中和理性和協(xié)調智慧,取代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規(guī)則,以 文明方式恰當及時化解矛盾、協(xié)調關系,而這正是儒家哲學的優(yōu)勢所在。儒家講“中和”,就是“和而不同”,要點是:其一,承認各族各國之間是平等的,“萬物 并育而不相害”;其二,承認文明是多樣的,各有自己的價值,“道并行而不相悖”;其三,彼此要尊重和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四,破除極端化思 維,兼顧各方意愿,善于妥協(xié)平衡,提倡溫和主義,“執(zhí)其兩端而用其中”,相信“仇必和而解”。為此,必須克服強勢集團唯我獨尊、經濟制裁、以武力相威脅和 暴力介入的行徑,吸取兩次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和近年局部戰(zhàn)爭無勝者的教訓,學會尊重他族他國的核心利益與特色文化,遠離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積累協(xié)調國際關系 的經驗,這對整個人類都是一次重新學習和考驗。中和理性和協(xié)調智慧都建立在道德理性的基礎上,吸收實用理性而發(fā)揮作用,其核心在于樹立“尊重他者”的理 念。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應把發(fā)展的智慧與協(xié)調的智慧結合起來,才能使共同體早日自覺實現(xiàn)。
中國有“大同”理想,以“天下為公”為原則,向往富裕、公平、誠信、友愛、太平的世界,這是一個多元又和諧的世界,如費孝通所說:“各美其 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它體現(xiàn)了各民族的自尊又互尊,互幇互學而共生共榮。人類命運共同體以經濟利益共同體為基礎,進而成為求同存異、互信 互愛的文化共同體,它才能得到鞏固。中國正在通過自身在世界上不結盟、不惹事也不怕事、勸和促談、聯(lián)合反恐、建立各種合作伙伴關系的行動來實踐中和之道, 并積極參與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共享發(fā)展的紅利,發(fā)揮中國智慧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