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紅軍長征途中經過并取得重要決定性勝利的省份之一。5月13日至18日,以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丹增為團長的中國作協重走長征路(紅二方面軍行軍路線)采風團走進云南,繼續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前行,追尋信仰的力量。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出席在麗江的有關活動。采風期間,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金,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分別在昆明與采風團舉行座談。
5月14日,采風團首先來到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在柯渡鎮回輝村清真寺,采風團參觀了紅軍和邊縱游擊隊在墻上留下的標語“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詳細了解長征時期關于這條標語的動人故事。1935年和1936年,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長征曾分別經過柯渡。在丹桂紅軍村,作家們參觀了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在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中央領導人路居舊址等復原陳列前駐足觀看,認真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大家還觀看了紅軍長征題材小戲,并采訪了部分紅軍后人,聽他們講述先輩事跡。作家陳國棟不無感慨地說,80年歲月彈指一揮間,長征在多個方面的重大意義無需多言。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家園中,長征精神可謂一種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需要人們永遠銘記、珍惜和傳承。相信作家們在重走長征路之后創作的各類文學作品,必將對廣大讀者特別是長征沿線地區的人民起到激勵和鼓舞作用。
5月15日,采風團驅車前往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華鎮。1936年4月,紅二軍團在普渡河鐵索橋與敵人展開激戰,共犧牲指戰員79人,四師政治部主任蕭令彬等長眠于普渡河畔。在普渡河鐵索橋紅軍烈士墓,采風團懷著沉痛心情向烈士們默哀,并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和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在鐵索橋前,望著橋下湍急的河水,大家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作家們還來到毛主席長征路居舊址,參觀了有關展覽和實物,并欣賞了當地農民合唱團演唱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和原生態歌曲。來自河南的網絡作家張寧談到,自己很小時就從課本里學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詩句。過去對這句詩并沒有多少切身感受,加之自己出生在中原,對萬水千山總是缺乏想象的。“這次采風活動讓我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遠征、什么是萬水千山,真切感受到紅軍長征時的困難,同時也感受到困難中蘊含的力量。”
5月16日,采風團從昆明輾轉至麗江。大家不顧旅途勞頓,一到麗江就直接驅車數十公里前往玉龍縣石鼓鎮木取獨渡口參觀。滔滔金沙江水奔流不息,1936年4月,紅軍正是在這里和周邊其他幾個主要渡口搶渡金沙江,1.8萬人僅用7只木船、20余只木筏,歷時四天三夜便全部渡江,取得了戰略轉移的重大勝利。在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長征渡江紀念碑等處,作家們認真參觀展覽、聽取講解,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其間,中共祥云縣委、祥云縣人民政府向中國作協和中國現代文學館贈送了“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系列叢書。白庚勝在講話中說,紅軍長征給少數民族地區送來革命和文化的火種,今天參加中國作協重走長征路主題采風活動的各位作家,就是繼承紅軍精神和革命文化傳統的后來者。希望采風團作家們傳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薪火、紅軍長征勝利80年的革命文化薪火,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方向,不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優秀的文學作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5月17日,采風團來到云南之行的最后一站——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參觀了位于這里的紅軍長征博物館。1936年進入迪慶后,紅軍模范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數民族風俗和宗教信仰,贏得了當地各族群眾的大力支持,并為紅軍繼續北上提供了重要物質保障。館內的一幅幅圖表、一件件展品,都生動再現了紅二、六軍團北渡金沙江過迪慶的這段歷史事跡。談及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10年前就曾參加過中國作協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主題采風的作家王松表示,當年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現在很多人忘記了這段歷史,尤其是不少年輕人對此甚至一無所知。作為一個作家,我們應該對國家和民族有一種擔當意識,更有責任用我們的文字記錄下這段歷史。他透露,自己曾創作過長篇小說《紅》,今后希望能寫一套“紅軍三部曲”,以普通人的視角和平實的敘述來展現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采風期間,張品成、楊永康、卜谷等采風團成員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專程看望了軍旅老作家彭荊風,與他進行了親切交流,并向其致以誠摯祝福。
5月18日,采風團成員們圓滿結束了為期10天的此次活動,依依不舍地踏上歸程。從湖南到云南,一路的行走、觀察和思考給大家留下許多難忘的記憶,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每個人都是收獲頗豐、感觸良多。大家表示,經過這次靈魂的洗禮,下一步將把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努力創作出一批謳歌革命歷史、贊頌長征精神、展現時代風采的文學佳作,向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