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http://www.fxjt168.com 2016年01月08日14:09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作品研討會現場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作品研討會全景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何建明出席會議并講話
      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張勝友在會上講話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主持會議
      作家李鳴生會上發表感言
      李鳴生創作的航天七部曲作品

        2016年1月8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文藝報、天地出版社聯合舉辦李鳴生“航天七部曲”作品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何建明、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張勝友、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酌、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四川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張曉杰、四川新華發行集團總裁、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志勇、新華文軒總經理楊杪、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5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主持。

        中國航天從1956年起步,走過了60風雨歷程。為慶祝中國航天誕辰60周年,天地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非虛構紀實文學精品——李鳴生“航天七部曲”。這是李鳴生20年的心血之作。它包括《飛向太空港》《澳星風險發射》《走出地球村》《遠征三萬六》《中國長征號——中國火箭打入國際商業市場的風險與陣痛》《千古一夢——中國人第一次離開地球的故事》《發射將軍》七部,共計250萬字。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是國內第一部進行時的非虛構紀實文學長卷,也是唯一一部展現中國航天60年悲壯歷程的文學化的航天通史。其故事與情節順時推進,事件與人物延續發展,作家與作品融為一體,歷史與現實相互照應。既寫了偉大與輝煌,又寫了坎坷與辛酸;既寫了幕前的英雄,又寫了幕后的凡人;既寫了歷史,又照應了現實;既寫了天上,又反觀了人間。作品尤其注重將科學家的命運遭際與新中國的歷史演進相結合,通過人物的命運遭際來表現中國錯綜復雜的歷史風云,反思歷史留下的慘痛教訓;同時又以歷史的跌宕起伏、發射的風險陣痛以及國際國內的重大矛盾來烘托科學家的精神品格,從而賦予了歷史、事件、人物充沛而深刻的思想內涵,使作品既具歷史文獻價值,又有文學審美品質。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是航天史詩,也是國史的一部分!昂教炱卟壳睂懙氖呛教,又不限于航天;是文學,也是國志。它所表達、折射的主題和內容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輻射力。其中有對大時代、大事件的整體描述,也有對科學家個體命運的具體敘寫;有對歷史真相的客觀揭示,也有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反省。作品通過對中國航天60年歷史的記錄與書寫,既可引導人們去反省中國60年來有關政治、科技、軍事、歷史、人文等重大矛盾與問題,又能啟發人們去思索民族乃至人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是對航天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民族精神的最好詮釋。航天精神就是發奮向上,百折不撓;說真話,辦實事;堅持真理,不弄虛作假;甘愿犧牲,為國奉獻。航天精神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也是當今中國最需要的一種精神!昂教炱卟壳辈粌H寫了科學家們的百折不撓、發奮向上,也寫了科學家們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更寫了科學家們對科學真理的捍衛與堅守。作品既是對航天精神、科學精神的一次酣暢敘寫,也是對民族精神、中國精神的一次大力張揚。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是對中國科學家的膜拜,也是對司馬遷寫作精神的繼承。一個民族的歷史總要有人記錄。航天歷史是人類最驚心動魄、神圣偉大的歷史,而中國的航天歷史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李鳴生是從發射場走出來的一位作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便開始了對中國航天長達30年的跟蹤、采訪與寫作。他說:“中國的航天事業是關系到我中華民族的利益與尊嚴,關系到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開創空間文明、尋找新家園的偉大壯舉,無論從文學還是從史學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有所展示和記錄!崩铠Q生對航天文學的寫作,不是誰要他寫,而是他自己要寫。而獨立走訪、獨立思考、獨立寫作,始終是他秉持的基本原則。“航天七部曲”不僅從政治、科技、軍事、歷史、文化和國民心理等多個維度對中國航天60年歷史首次作了全方位的理性審視與文學表達,同時還為數百名航天專家、科技人員和發射官兵一一列傳。尤其是被中央授予的二十三位“功勛科學家”,大部分早被作者寫入書中,而且不少科學家是首次推出。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是對中國非虛構紀實寫作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一次大膽挑戰。“航天七部曲”既是國家敘事,也是作家個性化的表達;既有人類的高度,也有作家的立場。不僅打破了中國幾十年來寫科技題材的傳統思維模式,而且還將文學從一貫書寫陸地文明的歷史轉向揮寫空間文明的歷史,為中國文學推開了一扇文學的“天窗”,開辟了一塊新的獨特的風景,堪稱作家從陸地到太空的一次文學遠征!而數百萬言的創作實踐,為中國的非虛構紀實文學提供了無限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出席會議的專家有閻綱、李炳銀、朱向前、彭學明、王山、黃獻國、陳懷國、章德寧、楊曉升、李建軍、楊平、楊新嵐、丁曉原、劉瓊、李朝全、羅文琦、譚清潔、漆秋香、聶穎、王國平、傅逸塵等。

      出席研討會的專家
      出席研討會的專家
      出席研討會的專家

      攝影:王紀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