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閻晶明:改變命運的序言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12月21日08:09 來源:中國作家網 閻晶明
      經典作家之 魯迅與“二蕭”經典作家之 魯迅與“二蕭”

        好為人序是文人間開玩笑的事,這句話既非完全的嘲諷,也非十足的褒揚。但好為人序行為本身與好為人師的含義基本相近,既有關心與熱情,也有指點 與自負。通常來說,序言是一個著作者發出的請求,向他心目中尊崇的人,他的前輩、導師,敬仰的同道或權威人士。作序者一旦接受好意,也一定會盡全力為作者 盡推薦之力。這是慣例,也是常情,是序言的通用規則。

        魯迅為別人作序不可謂不多,他非常清楚文人們謀求作序的目的。“代序卻一開卷就看見一大番頌揚,仿佛名角一登場,滿場就大喝一聲采,何等有 趣!(《序的解放》)魯迅對此深懷警惕。就文學作品的序言來說,魯迅作序的特點是:一、他一般只為青年作家作序,以盡扶持之力。二、他為別人作序的目 的,不是向人推薦自己發現了一個創作的天才,而是受中國青年帶著血和淚的文字感染,讓他覺得應該介紹給更多感同身受者。他看重作品與時代之間的直接的關 聯。三、他從來不回避作者在藝術上的不成熟和作品在藝術性上的欠缺與不足,他會直指缺點,也或者含蓄暗示。四、這種不足通常不應當是概念化、口號式的夸 張,其實這些作家常常天賦才情,只是運用還并不熟練,他們沒有功利的革命文學的標榜,卻有一顆不安麻木與遲滯的心。

        魯迅為蕭軍、蕭紅作序,正是這些特點的體現。

        魯迅為蕭軍的《八月的鄉村》、蕭紅的《生死場》作序,實非好為人序之舉。“兩蕭”的小說加上葉紫的《豐收》,是一套名為“奴隸叢書”的作品,魯 迅為三位青年作家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奴隸社”的社團?梢哉f,三位作家的作品從一開始創作就得到魯迅的關心,尋求出版遇到重重困難和阻力,又是魯迅為他們 專門想辦法出版,可以說,兩蕭的小說從創作到出版都蘊含著魯迅的心血。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魯迅與“兩蕭”多次通信,那些通信中,既有對創作的關心,也有 魯迅個人心跡的表達,是研究魯迅后期思想的重要資料,彌足珍貴。

        先來說序。魯迅為蕭軍《八月的鄉村》作序,時間為1935年3月28日,題目為《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田軍是小說出版時用的筆名!栋嗽 的鄉村》是他著的長篇小說,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小說于1935年8月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魯迅為蕭紅《生死場》所作的序,寫作于1935年11月14 日,題目為《蕭紅作〈生死場〉序》,作為同一叢書作品,《生死場》也于同年12月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

        魯迅在為蕭軍蕭紅所作的序中,鋪墊在文章中的底色,甚至魯迅強調的主題并不完全是二位的小說本身,而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中國,這思考不是文化學意 義上的觀察,甚至也不是國民性的批判,嚴峻的中國現實,混亂的社會狀況,凋敝的世間景象,讓魯迅無法從現實中國脫離開目光和思索。在兩篇序文里,魯迅開篇 所談貫穿其間的一個主題,就是他所見的“現在的中國”。在為蕭軍《八月的鄉村》所作序中,魯迅借愛倫堡的話來表達自己眼里的中國!耙环矫媸乔f嚴的工作, 另一方面卻是荒淫與無恥!濒斞刚f:“這末兩句,真也好像說著現在的中國!睈蹅惐み@兩句話在序文中出現了三次,魯迅借此遞進式講述中國歷史與現實中的分 裂景象。他由此將蕭軍小說置于重要地位,他說:“但是,不知道是人民進步了,還是時代太近,還未湮沒的緣故,我卻見過幾種說述關于東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 說。這《八月的鄉村》,即是很好的一部!奔丛凇盎囊c無恥”之中,看到文學家進行的“莊嚴的工作”,這是一種文學的希望,更是中國不滅的火種。魯迅為蕭 紅作序是在上一序的半年之后,但其思考卻如出一轍。這也是中國的情形并沒有任何改變的原因所致。序言的開篇仍然是現實中國分裂的景象:“難民雖然滿路,居 人卻很安閑。”  “周圍像死一般寂靜,聽慣的鄰人的談話聲沒有了,食物的叫賣聲也沒有了,不過偶有遠遠的幾聲犬吠。”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生死場》將魯迅帶到另一個世 界,這里一樣有苦難有掙扎,但“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一樣是微弱的希望火種。而“堅強”與“掙扎”在這篇序文里也是三次被提及。

        兩序并沒有在小說藝術上給予過度夸贊、褒獎,也沒有以大師口氣進行教訓、輔導,他明確小說的意義,對其不足也一樣或直言指出,或委婉暗示。他說 《八月的鄉村》“雖然有些近乎短篇的連續,結構和描寫人物的手段,也不能比法捷耶夫的《毀滅》,然而嚴肅,緊張,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難的人 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蟈蟈,蚊子,攪成一團,鮮紅的在讀者眼前展開,顯示著中國的一份和全部,現在和未來,死路與活路”,說《生死場》“這自然還不 過是略圖,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 少明麗和新鮮”。他向讀者推薦閱讀,認為《八月的鄉村》“凡有人心的讀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有所得的”。而《生死場》“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 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得很,他也難免不能毫無所得”。

        魯迅不但是小說的推薦者、作序者,同時也是小說的“策劃者”“出版者”。他為此成立的社團是奴隸社,設立的叢書名稱是“奴隸叢書”,這一名稱深 有寓意。在《八月的鄉村》序中說:“我們的學者也曾說過:要征服中國,必須征服中國民族的心。”而《八月的鄉村》的意義,就恰恰因為“但這書卻于‘心的征 服’有礙!痹凇渡缊觥沸蛑懈M一步指出了“奴隸叢書”內涵:“然而我的心現在卻好像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寫了以上那些字。這正是奴隸的心!—— 但是,如果還是攪亂了讀者的心呢?那么,我們還決不是奴才!睆娬{是“奴隸叢書”,是強調現實命運的被迫性,而強調“決不是奴才”,卻是不屈者的堅強意 志。這與為蕭軍序文中的“于‘心的征服’有礙”是精神內核上的完全印合。從1934年底開始,魯迅對兩位來自東北的青年作家的來信給予熱情答復,不但在創 作上關心,生活上鼓勵,而且對兩個窮困潦倒的陌生人提出的救助請求,盡力給予幫助。而且也是通過不斷的書信往來,他不但接受了閱讀他們小說并為之作序的請 求,還答應了他們希望親自登門拜訪的請求。從此,不但魯迅和他們成為師生,而且成為中國現代文壇的一段被評說了80年的佳話。又尤以魯迅與蕭紅的交往為 甚。1934年10月9日,在致蕭軍信中,對蕭軍希望魯迅閱讀蕭紅的《生死場》和兩人合著的文集《跋涉》請求,魯迅慷慨應答:“我可以看一看的,但恐怕沒 工夫和本領來批評!11月3日信中雖然沒有答應對方的見面請求,但也只是表示“從緩”,“待到有必要時再說罷!眱商旌5日信中即答應:“你們如在上海 日子多,我想我們是有看見的機會的。”待到11月27日,魯迅即告知可到內山書店一見,并且詳述乘車行走的路線。到12月17日,即發出“請你們到梁園豫 菜館吃飯”的請帖。1935年1月開始,魯迅為蕭軍《八月的鄉村》出版、閱讀、寫序事與之進行了多次通信,這時魯迅身體狀況已差,而且手頭應對的事情、文 章非常之多,然而他從不讓任何一個真誠求助、求教者失望,直到4月,即告“序已作好”。一直到5月20日,魯迅還滿足了蕭軍借款之求,“今天有點收入,你 所要之款,已放在書店里,希持附上之條,前去一取。”書信往來中還時常會對“悄女士”“吟太太”等稱謂問題進行朋友式的交流。而廣為人談及的對蕭紅創作的 說法,可見出魯迅性情中的另一面。比如,1935年1月29日致二人信中說:“我不想用鞭子去打吟太太,文章是打不出來的。從前的塾師,學生背不出來打手 心,但愈打愈背不出來,我以為還是不要催促的好。如果胖成蟈蟈了,那就會有蟈蟈樣的文章。”

        魯迅與蕭軍蕭紅已成朋友,但對文章,魯迅的原則不會因此而改變,過度溢美的話他不會講,不足與局限他不回避。11月16日信中說:“那序文上, 有一句‘敘事寫景,勝于描寫人物’,也并不是好話,也可以理解作描寫人物不怎么好。因為作序文,也要顧及銷路,所以只得說的彎曲一點!庇亚楣倘灰呀涱 及,但也要理解成,即使為朋友艱難出版之書作序,也決不回避不足的點出,哪怕是用曲筆。

        魯迅對蕭軍蕭紅的厚愛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佳話。魯迅對“二蕭”創作的肯定也是由衷的。除去作序,其他場合也竭盡推薦之力。1936年5月, 魯迅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訪談,在回答斯諾的問題“當今文壇上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有哪些”時,魯迅毫不猶豫地提到了蕭紅:“蕭軍的妻子蕭紅,是當今中 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后繼者……”可見其拳拳之心。

        其實,透過兩篇序文,我們還應看到它們在兩部小說整個創作出版發行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夸張地說,這是兩篇改變命運的序言,蕭 軍蕭紅從流浪的文學青年,成為30年代在中國頗具影響的作家,進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長久影響,《八月的鄉村》《生死場》成為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品,魯迅 的序及其相關的付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魯迅,很難想象還能有這樣兩部小說后來的影響,考慮到連出版都很困難,文學史上是否還有這樣兩部 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去思量的。魯迅在那樣的心境和身體狀況中,在那樣艱苦的環境和惡劣氛圍里,堅持以反抗的奴隸的姿態,傳遞決不做奴才的意志,又以一團火 的精神為青年作家盡自己的力量,這種精神和品格,永遠是后來者應該時刻學習的典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