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作協、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和北京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的“我看清了風的形狀——2015年廣東詩人北大行”詩歌研討會在京舉行。楊克、陳陟云、鄭小瓊、黃禮孩、盧衛平、阿翔、郭金牛、唐不遇、宋曉賢、凌越等10位廣東詩人分別講述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和詩歌觀念,十多位詩人和評論家逐個對他們的作品所體現的思想內涵、藝術特色進行了深入分析。大家談到,廣東這片土地、北大這所學校,都有著自由、包容的精神。廣東詩人來到北大,實際上是尋找一種精神的共鳴。廣東有著獨特的文化氛圍,它雖屬于南方,卻與婉約的江南不同,有著非常粗糲的一面。移民的涌入,讓多種文化在這里混雜、交融,形成了豐富多元的文化形態。因此,就像這10位詩人的作品所呈現的,廣東詩歌活躍而不喧囂,尖銳而不極端,習慣于以自省或悲憫的姿態對當下現實進行沉思。從這次研討的對象來看,這些作品都各具特色,也存在一些可以進步的地方,期待詩人們繼續努力,讓廣東詩歌有更大的發展。(欣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