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黎族詩人鄭文秀詩集《夢染黎鄉(xiāng)》研討會在京召開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11月16日17:32 來源:中國作家網
      主席臺主席臺
      會場全景會場全景

        11月14日,由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主辦的鄭文秀詩集《夢染黎鄉(xiāng)》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長吉狄馬加,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詩刊》雜志常務副主編商震,《民族文學》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石一寧,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一鳴,《民族文學》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秘書長趙宴彪等評論家、作家及共4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葉梅主持。

        吉狄馬加副主席在會上指出:今天的研討會,是在習總書記發(fā)表“文藝座談會講話”一周年的時刻召開的,在全國上下都在深入學習講話精神的大背景下,此次研討會是對講話精神很好的貫徹與學習舉措。對一個生活在海南地區(qū)的詩人作品的研討,不僅僅是對一個人的作品研究,可以說是對一代詩人的共同研討,關于文學與人民的關系、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的創(chuàng)作導向、關于文學與時代的關系,這都將是對黎族文學里程碑式的意義所在。從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生活的重要性,詩人在面對生活與時代的時候,有著明確的方向與態(tài)度,在當下的詩歌語境里,這是難能可貴的。個體生命的心路歷程,有時隱含的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史。作者以一個詩人的眼光與情懷,對自己民族在大時代中的歷史走向進行追尋,對當下發(fā)生的一切真實書寫,這是與當下更多其他民族同樣可貴的精神行為,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努力保存。詩集中的詩歌作品有很強的現代性,作為少數民族作者,鄭文秀對漢語有著較準確的把握,對詩歌創(chuàng)作經驗也有著自覺的思考與吸納,使他的作品呈現出自己獨特的表達。希望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加以更為深入地開掘,在如何使作品具有深刻的人類意識、以及更為廣泛的認知價值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石一寧在會上說到:純粹熾烈的民族情感,是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學特點,也大多被當做本民族的代言,一個詩人無疑是本民族的精英,是宿命的代言人。鄭文秀的這本抒情詩集,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是對本民族文化與人民深情的歌唱,是一個詩人自覺的使命感。作品中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但還不僅僅如此,更有著對民族精神的深入認知與詩意解讀,這應該是作者創(chuàng)作中潛在的宏大心愿。作者從詩句中觸摸祖先的脈搏,詩句的存在就是詩人的存在,詩人的存在就是民族的存在,而這一切又同時是一個島嶼成長的標志。海南島孕育著愛情,哺育著詩歌,詩人以博大的情懷,滿懷詩意地表現著對家鄉(xiāng)的熾烈熱愛。希望詩人今后在語言與音韻上更加予以雕琢,使之更具詩歌的凝練。

        商震在會上說到:鄭文秀是近年來涌現出的優(yōu)秀的少數民族作家之一,是《詩刊》老作者,他的這本詩集,內容上大部分是在海南黎族的民族文化、民俗風情上做文章,強化了詩人自身民族意識的辨識度,使詩人有了區(qū)別于其他詩人的符號性。鄭文秀是勤奮的,思考勤奮,創(chuàng)作勤奮,作品情緒真實,這在當下是很可貴的。語言樸實無華,但有彈性,不矯情,來自日常對話,有著黎族民歌般的韻味。詩歌的語言一旦失去彈性,就失去了可讀性,鄭文秀的詩歌于樸實中承載了詩人自身的心靈頓悟。建議詩人對黎族民歌民謠加以更多解析思考,體會一種將“大憂傷寄托在小快樂、大哲理寓于小事物”的境界,品味黎族民歌中的鮮活靈動,讓自己的詩歌作品充盈黎族民歌的DNA,在今后寫出更具黎族風情的新作。

        李一鳴在會上提出:鄭文秀的詩集《夢染黎鄉(xiāng)》,可以說有著一個古老民族史詩般的氣質,和這個民族一樣,詩集在詩句的行進中,完成了一個文學漫長而深遠的歷史進程。任何優(yōu)秀詩集,反映的都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人的心靈史,詩人的吟詠史。遠古洪荒時代黎族的口頭文學,誕生了關于遠古時代的神話和傳說,今天,這些神話與傳說再次養(yǎng)育了一個詩人的精神,他的詩歌因此極具主題的鮮明,風格的多彩,構成了獨屬一方的民族藝術品格。民族古老的文明,是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的鮮活表征,同時更為詩人開啟了無限的詩學視野,并因此成就了詩人詩集的靈魂底色與顯見的美學品格。

        以此為精神啟蒙的詩人的心靈史,因而更接近一個族群浩蕩的生命史,或者從某種意義而言,當一個個體以心魂的全部傾聽民族的源頭,此刻個體生命的心靈史就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史,這應該是一個詩歌生命成長經驗中最為華麗的精神際遇,期待鄭文秀進一步尋求獨特鮮明原創(chuàng)性,努力提升詩歌的哲學境界。

        趙晏彪在發(fā)言中說:鄭文秀的詩歌,透著詩人對社會生活、人生閱歷的深深感悟與沉思。這部詩集,最希望達到的目的便在于此——喚醒更多的黎族人搶救本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和繁榮本民族的文化。他以黎族為背景,以一個活躍在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黎族歷史發(fā)展為內容的詩歌,以獨特的視角,高度濃縮了黎族發(fā)展的歷史,作品描寫黎族人自強不息、對生命渴求、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形象。作為一名黎族詩人,鄭文秀對黎族文學有著深刻的理解,不僅深入到他的心靈、他的思想,還有他的血液中。一位好詩人,在他詩的肌體里,體現的一定是那種見血見肉的真誠;表現的定是一種憤世嫉俗的血性,并非忘恩負義、投機取巧的圓滑,展示出的定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自身人格與詩品統(tǒng)一的整體。期待他以后的作品,再度磨礪以須,在人性中深掘、升華,在詩歌的王國中,犁出一片春華秋實。

        參加此次研討會的還有邱華棟、賀紹俊、張檸、石英、徐可、黃賓堂、李美皆、洪燭、劉大先、聶權、賀穎等作家和評論家,大家對鄭文秀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藝術特色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分別從詩歌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詩歌意義的文學指向、詩歌文本的美學解讀、民族詩人的身份特質、民族文化對詩歌寫作的滲透與影響、詩歌語言表達的審美性、作家視野與格局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精神導向、海洋文化與陸地文化的區(qū)別、新的時代語境下少數民族詩歌的文學走向、少數民族作家的創(chuàng)作優(yōu)勢與局限等多個角度與層面,對詩集《夢染黎鄉(xiāng)》進行了多維詳盡的闡釋、碰撞與交流。

        葉梅在會議總結中說:這次黎族詩人鄭文秀詩集研討會的召開,大家的發(fā)言中肯、真誠、嚴謹,熱烈,作者及與會者都有不同層面的收益,除了其文學上不言而喻的意義,這次會議也讓我們對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感到欣慰與欣喜。文學的追求從來是沒有止境的,世上沒有完美的作家,也沒有完美的詩人與詩歌,正因為如此,也恰恰使文學的創(chuàng)作有了無限的可能。鄭文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民族詩人,是作為黎族文化的傳播者,走出海島,走向更大的世界,這是值得我們敬重的。致敬一個詩人就是致敬一個民族,他的詩作無疑給我們帶來了意味深長的啟示和感動。今天的會議,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期待,鄭文秀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更為宏闊的美學前景,更因此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充滿期待,期待有更多的精良佳作誕生,這是今天研討會更為重要的深層意義。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