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鐵凝:文學創作越是面向世界 越要自覺扎根中國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11月11日12: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博鰲11月10日電 (記者 張茜翼)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學博鰲論壇”10日在海南博鰲開幕。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會上表示,文學創作,越是面向世界,就越要自覺地扎根中國。

        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近60名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云集于此,就“世界視野中的中國文學與中國精神”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這是一個歷史的命題。”鐵凝說,說它是歷史的,是因為,自1840年以來,古老的文明經歷著數千年未有之大變。何為中國、何為中國文學、何為中國精神,這一系列的問題攜帶著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重量橫亙在中國人面前,一代又一代的先賢以情感、思想與實踐作出自己的回答;這些回答并未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恰恰相反,它們層層累積起來,從某種程度上提醒、指引和推動著我們今天對這些問題的解答。

        鐵凝說,另一方面,它又是全新的命題。它深深植根于我們所處的當下時代。中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世界的格局,在世界大勢之下重新認識中國,有力地闡發我們的特質和責任,進一步確認我們的核心價值和夢想,這是時代的迫切要求。

        “文學的根本精神是讓人們的心靈相通,在這個時代,中國人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以各種形式參與著各國人民的生活;同樣的,世界也越來越深入地參與著我們的生活。”鐵凝稱,我們尤其需要敞開胸懷,與世界各國人民對話,吸收和借鑒世界上一切優秀的、富于創造性的文化成果,在與世界各國的作家學者的交流中擴展我們的思想。同時,在這種對話中,我們也要自信地與世界各國的讀者分享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的理解,分享中國文化的光芒和中國經驗的豐盛,分享我們對人類共同生活的希冀和夢想。只有如此,中國文學才有可能全面參與到世界文學的建構中去;也只有如此,文學才有可能帶領我們,穿越分隔著人們的千山萬水,喚起人們共同的人性,溝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情感,不斷豐富我們關于世界、關于自身的認識和想象。

        “越是面向世界,就越要自覺地扎根中國。一個作家,為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寫作,就是為人類寫作。”鐵凝舉例道,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劉慈欣以《三體》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最近,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這邊風景》、李佩甫的《生命冊》、金宇澄的《繁花》和蘇童的《黃雀記》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這些都證明,那些滿懷文化自覺,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的作家,廣闊的世界在他們面前次第展開。

        鐵凝還表示,文學創作與理論創作是一個相互砥礪、相生相長的過程。她希望,論壇能為作家和評論家們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場合,創造活躍的思想氛圍。她也相信,作家和評論家在對話的過程中,一定會對如何生動有力地向世界表達中國人的經驗、闡明中國人的夢想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更遼闊的想象,推動中國文學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視野中,不斷綻放中國精神的璀璨光芒。(完)

      相關閱讀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