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文學界人士暢談《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10月23日08:30 來源:中國作家網

        催生精品力作  促進文學發展

        文學界人士暢談《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日前,《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文公布,在廣大作家、評論家和文學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文學界 人士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為催生文學精品力作不斷涌現、促進我國社會主義 文學繁榮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做好文學工作意義重大

        《意見》明確了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深刻闡明了文藝工作的重要作用和面臨的形勢,為我國文藝事業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張未民談到,《意見》聚焦文藝工作,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文藝的繁榮發展,是新世紀做好文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其中有兩點新穎之處引人 注意。一是強調文藝是精神的事業,提出“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當代中國物質文明昌盛發達,建設一種與物質力 水平相平衡的同樣強盛的精神力,就成為一種時代之需。文藝工作的精神性原則和精神使命便顯得突出起來。二是強調文藝的中國性事業,指出“弘揚中國精神、傳 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這是把“中國特色”具體化為文藝工作的要求,也反映了當今時代文藝之于“中國”的重要性,暗含著一 種世界文化格局的眼光,更有一種致力于凝聚人民于“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

        李佩甫認為,文學要反映時代進程,要講好中國故事,這是對作家提出的非常高的要求。文學不能失去應有的水準和品格,也不能失去應有的境界和探索 精神,更不能失去文學語言應有的思想性和想象力。要講好中國故事,需要作家對時代生活有深刻的體察和理解,要有文學語言上的自省意識和文體上的創新精神。 作家是離不開時代生活的。因此,作為一個作家,要有“板凳敢坐十年冷”的勇氣和耐心,踏踏實實地從社會生活中發現故事,從人民群眾的語言精華中吸取營養。 只有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群眾,與時代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生活里挖上一口“井”,才能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意見》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是人民的文藝,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衣食父母。作家們對此深有感觸。

        梅卓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文學藝術的創造者。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歌謠,把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 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于天下,由此而來的《詩經》三百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同樣,有了民間的《越人歌》, 才成就了屈原、宋玉的《離騷》《九辯》等華章。向人民的創造學習、向人民的智慧學習,這是中國文學由來已久的源頭活水,中國數千年的文學傳統正是由于人民 的滋養才得以源遠流長。同時,我們還要向人民的品質學習,葆有勤勞民族生生不息的道德傳統,擇善而從,約之以禮,修煉身心,擁有深沉的精神追求,正如俄國 詩人亞歷山大·庫什涅爾所說:“我們死去的時候,應當歸還最好的靈魂。”

        在紅柯看來,柳青說文學60年一個單元,波斯詩人薩迪說一個詩人應該前30年漫游天下、后30年寫詩,其實講的就是為文學獻出整個人生,不能走 馬觀花、浮光掠影、旅游觀光。所謂“身入”、“情入”、“心入”,無不需要長期深入生活。在一個地方為生計而忙碌,生存、生活、讀書寫作,就要從當地的風 土、人情、事態、四季變化甚至空氣中體驗生活。因為人民是很具體的,就是身邊的人和事,與你休戚與共、利害相關、血肉相連,從中體驗出來的經驗才是有血有 肉的原裝貨、干貨和實實在在的活性元素,才能寫出原創性的精品。生活猶如土地。土地長出莊稼、產下糧食,做成飯、釀成酒,體現著生活的豐富、人民的偉大和 作家藝術家的品質。

        弘揚中國精神  傳承傳統文化

        《意見》指出,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這對文學創作具有積極啟示意義。

        雷達說,無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無靈魂統攝和貫穿其中,都是最為根本、最為重要的問題。對于社會主義文學事業來說,倘若沒 有貫穿其中的充沛的精神魂魄,它的繁榮和發展也是無從談起的;而中國精神就是社會主義文學的靈魂。《意見》對何為中國精神以及怎樣在文藝創作中貫穿中國精 神,都有精到全面的闡述。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 無定所。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它們是中國精神的重要根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郭文斌表示,“中國精神”的核心是“中”。它既是正大,又是和諧,更是超越;它強調生命的橫坐標,更強調生命的縱坐標;它關心物質的富有,更關 心靈魂的安妥。它通過道德精神、天地精神、農歷精神來體現,它特別強調謙德,具體說就是“五常”“八德”等精神基因,是“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 義、尚和合、求大同”。它尊重世界觀,但首先尊重宇宙觀;它講究創新,但首先尊重傳統;它重視跨越,但首先尊重規律;它追求激情,但首先尊重安定;它重視 傳播,但首先尊重“思無邪”。自己的長篇小說《農歷》寫到的15個傳統節日,記錄的正是中國精神的民間化。央視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廣受歡迎,也是 人們潛意識中對中華文化基因的認同和呼喚。

        呼喚更多文學佳作誕生

        《意見》提出,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作家們對此予以高度認同。

        徐劍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各個領域取得了超乎尋常的偉大成就,可是中國文學在表現這個偉大時代上無疑還做得遠遠不夠。迄今為止,少有真正 意義上反映這個時代的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以感動中國乃至世界。面對中華復興的時代夢想,我們的創作必須重新梳理文學高飛之翼,向著當代文學的珠穆朗瑪峰 發起沖鋒,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我們確實需要對自己的創作重新回歸,歸到中國故事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上來,在心中矗立一個文學的本尊和世界文學坐標, 那就是緊緊圍繞著尊嚴、榮譽、犧牲、愛情、死亡、悲憫、生存、經驗等文學的永恒主題,作出哲學宗教般高度、歷史宏闊向度以及情感藝術深度的敘事,用簡潔洗 練的中國敘事、高貴典雅的中國語言風格,講述中國故事,體現中國精神,表現中國氣派,寫出真正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史詩性的作品來,以饗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精神 生活。

        邵麗談到,要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必須深深地去感知、參與和介入這個時代。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積累的問題逐漸顯現,經濟、社會 和文化結構不斷調整,這就是所謂“新常態”。面對新常態,我們必須有新的心態,以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作為一個作家,我們要主動地走近、接近人民,才能感 知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求。一個作家只有貼近人民、貼近生活,才能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這并不是一句空話。只有當你真正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你 才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真正挖掘到他們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故事和豐富的思想情感。只有從生活的土壤里長出來的作品,才有可能是活的作品;一部優秀的作品, 必須是鮮活的、接地氣的、為人民群眾所喜歡和接納的作品。

        培養更多優秀文學人才

        《意見》提出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對培養造就文藝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藝人才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明確措施。

        臧軍對《意見》中提出的“做好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工作”感觸尤深。他談到,作家協會必須團結、包容、引導、服務網絡作家和寫手,擴大延伸組 織的覆蓋面,提高網絡作家組織化程度,加強網絡文學陣地建設,這是作協組織的擔當和職責。以浙江為例,2014年1月,浙江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網絡作協, 隨后又向基層延伸,形成省、市、縣三級網絡作協工作網絡,讓基層的、草根的網絡作家有歸屬感。目前浙江已建立了4家網絡文學創作基地,建立了“浙江省網絡 作家網”和“云端悅讀·魔方書城”,還創辦了“網絡作家體驗營”,定期組織網絡作家到基層體驗生活,走出書齋接地氣。希望通過實施“網絡文學引導工程”, 積極探索網絡文學正確引導、科學管理、健康發展的“浙江模式”,讓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歐陽黔森表示,《意見》為我們文學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是我們工作的指南。作家是靈魂工程師,靈魂要有溫度,要有良知。提倡德藝雙馨能夠樹立作家 的良好形象,使作家對自己進行自律。一個作家首先要把品德修養作為為人處世的首要條件,在創作的態度和自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作家不但要德藝雙全,還應深 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到老百姓中和他們交朋友,這樣才能知道老百姓的所想所夢,才能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只有接地氣的作品才能得到百姓的喜歡,才能成為喜 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德藝雙馨的常態化,是一名優秀作家創作的基本要求。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學工作的領導

        《意見》對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一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杜學文認為,各級黨委、政府要對文藝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文藝的社會效益從根本來看是隱性的、長期的,它不解決直接的具體問題,而是關乎 人們的情感、思想、精神及價值認同。不能把文藝當作推動經濟發展的“產業”,而是要從完善社會成員人格與確立正確價值觀方面來考慮問題。還要有一批政治堅 定、業務精通的干部,尊重文藝創作的規律。如果不鉆研業務、不學習理論,不了解文藝的特殊規律,僅用簡單的行政手段來領導文藝,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同時, 黨委、政府要在文藝方面多做基礎建設、宏觀規劃、重點創作的工作,催生一批能夠產生重大積極社會影響的優秀作品。近年來,山西由于改進了扶持辦法,對文學 整體工作進行了比較合理的規劃,特別注重加強對重點創作項目的支持,做到了規劃一批、創作生產一批、宣傳推介一批,使優秀作品能夠不斷地涌現出來。

        汪瀾表示,《意見》對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協組織貫徹落實《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真心誠意 地和作家們交朋友,為他們辦實事,不斷延伸手臂,以寬廣的心胸把不同年齡、不同身份背景、不同風格類型的寫作者盡可能多地團結、凝聚起來。要認真研究文學 規律,特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文學發展傳播的新趨勢、新變化,以及不同作家群體對作協服務需求的變化,據此調整服務創作、服務作家的方式方法,豐富服務手 段,提升服務能力。還要注重花大力氣營造有利于杰出人才和優秀作品脫穎而出的氛圍和環境,這是文學藝術界真心期盼和歡迎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