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創作上,現實主義不僅是一種創作方法,也是一種創作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創作應該用現實主義 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這一論述從根本上揭示了文藝作品與現實 的關系,指導著文藝創作如何看待現實、如何反映現實。有沒有現實主義精神,對于中國文學藝術的整體面貌關系重大。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該感國運變化、立時代潮 頭,以更多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匯成當代文藝創作主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弘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是時代的客觀要求
中國文學有著悠久的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尤其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無數作家走向廣闊社會現實,扎根中國大地,通 過對普通民眾經驗與情感的表達,揭示社會發展規律,以理想遠景的召喚,給人以啟迪和鼓舞。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作家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共呼吸,與時代共前 進,描繪著人民生活的宏偉畫卷,譜寫了記錄社會進步的史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繼續弘揚現實主義創作精神、促進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已成為重大課題。特別 是隨著文學創作的多元化態勢逐漸形成,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如何尋求新的突破,更加鮮明地反映現實生活,書寫時代風貌,貼近人民心懷,讓現實主義真正成為創作 主流,已關系到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前途。
大力弘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文學是時代的鏡子。現實主義文學側重于如實地、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忠實地表現時代精神。歌 德在談到創作與時代精神的關系時曾說:“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時代都是主觀的,與此相反,一切前進上升的時代都有一種客觀的傾向。”“一切健康的努力都是由內 心世界轉向外在世界,像你所看到的一切偉大的時代都是努力前進的,都是具有客觀性格的。”中國正在經歷的巨大發展、巨大變革,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 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也必然要求文學創作以現實主義的客觀精神真實反映現實,用浪漫主義的理想情懷照亮現實。在這個偉大的歷史 進程中,大力弘揚現實主義創作,需要作家藝術家以現實主義精神描繪當代社會生活,講述新的中國故事,創造新的偉大史詩,以與時代進程同步的姿態,為我們這 個時代的發展進步提供價值引導和精神推動,站在歷史與未來的高度,認真觀察與描摹日常生活細節,全面把握和洞察現實世界,以深刻的思想穿透力,清醒分析時 代特征,進行藝術提煉和概括,弘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因此,這既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戰略,也是文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大力弘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要求。現實主義創作的本質,就是與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寫人民,為人民寫,寫給人民看。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文學創作的源頭活水。文學所反映的現實生活廣闊不廣闊,深刻不深刻,主要看它反映人 民群眾現實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描繪人民創造歷史、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的深度和廣度。曾有一度,現實主義受到過質疑,被視為陳舊過時的創作道路,一些現實主 義的基本原則也遇到過責難。這一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實主義精神的弱化,在總體上,我們的文學創作規模很大,但與新時期初期文學創作獲得廣泛社會贊譽 的景象相比,當前在群眾中頗具影響的作品不多。這既有人們文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原因,更主要的是文學創作疏離現實、逃避現實的傾向所導致的。有些作品純 粹“私人化”,成為孤芳自賞的對象;有些作品與現實若即若離,無關痛癢;有些作品一味炫弄技巧,沖淡了嚴肅的現實內容;有些作品無力認識和把握現實,只能 對現實做簡單的描摹。這些現象的存在,造成了群眾對一些作品的疏遠,也造成了文學創作的“邊緣化”。今天,現實主義文學大規模回歸,依然呈現為當代文學無 法忽視的主流,是因為人民群眾終究是文學社會價值的最終評判者,能不能為群眾喜聞樂見,也最終取決于能否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事實證明, 貼近現實、直面人生的作品更為人民群眾廣泛歡迎。習近平總書記說,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文 學創作只有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著力表現人民群眾奮發進取的前進步伐,反映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通過具體作品展現時代精神,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歡 迎,獲得蓬勃的藝術生命力。這是文學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大力弘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是推動當代文學藝術發展的要求。要解決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等問題,需要我們的廣大作家腳踏實 地,從現實的中國經驗出發進行藝術創造,而不是以簡單模仿中外經典代替創新。中國經驗來源于中國的現實,這是一個正經歷著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發生日新月異 的變化、具有強大精神品格的偉大現實。同時,又是多層次多樣態、充滿著紛繁復雜和曲折艱難的偉大現實。13億多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全球化環境下進行著 民族復興的偉大探索,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今天的現實比任何文藝作品都來得生動,因為現實已遠遠走在文藝創作的前面。處在這個時代的作家是幸 運的,因為這個時代絕不缺乏偉大的題材;處在這個時代的作家又是任務艱巨的,因為偉大的表達需要準確把握這個全新的時代。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必須站在歷史 與未來的高度,深入把握和洞察現實世界,以深刻的思想穿透力,清醒分析時代特征,進行強大的藝術提煉與概括,告訴人們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創造生活。這也是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文藝創作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的深意。作家只有樹立成為大思想家的雄心,既努力向生活學習,也努力 以人類最先進的文化資源武裝自己,才能做到透辟地把握時代和現實,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作品,推動當代文學從“高原”走向“高峰”。
大力弘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是優化當前文學生態與格局的要求。倡導現實主義創作,并不是排斥其他創作方法和其他藝術流派,而是要在充分尊重 作家創作自由的前提下,加強引導,積極提倡,在多樣化中形成現實主義創作的主流。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在當前文學生態與格局中,現實主義創作面臨著各種挑 戰。特別是在消費文化、大眾文化與流行文化日益盛行的情況下,堅持現實主義精神、發展嚴肅文學依然是嚴峻的任務。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一個沉溺于消遣娛 樂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文學應當培育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在新形勢下,尤其需要強化現實主義創作的主流引領作用,強調文藝的認識教育審美功能,張揚文藝創 作的精神品格與藝術品格,這樣才能將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的大眾文化和流行通俗文藝限制在合理范圍,優化文藝創作的生態與格局。因此,應當鼓勵作家積極關注社 會人生,在喧囂浮躁的氛圍中沉靜下來,以更加嚴肅沉穩的態度擁抱生活、投入創作,切實以現實主義精神繁榮文學,創造真正有價值的人類文化財富,實現當代文 學創作的新的輝煌。
為弘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創造有利條件
大力弘揚現實主義創作,需要作家協會積極發揮專業團體的職能作用,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推動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健康發展。
探索和完善幫助作家深入現實生活的多種機制。近年來,中國作協不斷完善深入生活項目,陸續組織作家參加了“重走長征路”、“走進紅色歲 月”、“少數民族作家走基層”等活動,完善作家掛職鍛煉機制及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深入生活的辦法。今后,中國作協還將繼續探索和不斷豐富幫助作家深入現 實生活的形式,積極完善作家深入生活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定點深入生活制度,把作家深入生活同“結對子、種文化”、“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 “心連心”、“全民閱讀”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常態化制度化。鼓勵知名作家帶頭下基層,帶頭參加志愿服務,以掛職鍛煉、雙向交流等方式,發揮示范表率作 用,鼓勵更多作家投入現實主義文學創作。
探索和完善重點項目扶持的多種機制。一是把完善重點作品項目扶持機制作為促進多出精品的重要措施。借助重點專項、重點題材規劃、重點資助等 形式,加大對現實題材創作的支持,重點鼓勵積極反映現實生活的優秀選題,吸引有實力有銳氣的作家熱情關注當下生活,積極投身現實主義創作。二是要加強對創 作規劃的調控。當前,我們的文藝創作在題材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輕現實、重歷史,輕農村、重城市等問題,作家協會要加大對農村題材、工業題材、少兒題材等現實 題材在創作規劃立項上的傾斜和扶持力度,逐步擴大對文學生產的宏觀調控。同時,加大對網絡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工作覆蓋,加強團結、引導和扶持,通過重點作 品扶持工程的示范作用,吸引網絡作家更多嘗試現實主義創作。
活躍評論,營造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良好氛圍。文學批評是引導創作、引領風尚的特殊力量。我們大力倡導作家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習近 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文藝觀,增強作家藝術家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的 自覺性堅定性。積極宣傳柳青、趙樹理、周立波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事跡,弘揚他們所表現出的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繼承現實主義傳統,進行新的時代創新。 認真總結新時期以來廣大作家堅定走現實主義道路的歷程,引導和推動開創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新局面。對優秀現實主義作品要積極組織開展研討和評論,幫助廣大 作家進一步增強文藝創作的社會責任感。
加強理論建設,為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提供理論支撐。重視組織對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研究,以理論為先導、為支撐,對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經驗進行系 統總結,影響和引導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充分發揮各級作協、社科機構、高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切實推進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建設,出一批新成果。發揮專業報刊優 勢,并借助新媒體,推出一批有理論深度和影響力的論文,探索現實主義美學原則,使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方法建立在堅固的理論基礎上。同時積極做好文藝評獎評選 工作,發揮其重要的導向作用,為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經典化打好基礎。積極搭橋促成優秀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使現實主義創作在更多領域開花結果。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