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想象力與原創力是文學的生命 《三體》與中國科幻原創力研討會舉行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9月02日07:36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曉晨

        由劉慈欣創作的《三體》不久前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中國科幻文學第一次登上世界領獎臺。這部作品自誕生以來即擁有眾多擁躉,此時它再次吸引了人們的關注:為什么是劉慈欣?為什么是《三體》?而更重要的是,以《三體》為代表的中國科幻文學未來的原創力又在哪里?

        9月1日, 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三體》與中國科幻原創力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中宣部文藝局理論文學處處長彭云等20余位作家、評論家與會研討。會議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陽主持。

        中國現在擁有數量龐大的科幻文學寫作者和閱讀者,但他們似乎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李敬澤在講話中表示,《三體》的獲獎給文學界尤其是評論界帶來許多思考,重要的是,我們該怎樣去看待中國科幻文學,怎樣看待這背后的想象力。科幻文學不僅是一個文學門類,其中蘊含著我們民族對未來、世界、人類等方面的想象,它體現了一個具有現代文明的大國的想象力。當一個國家強大到足以承擔人類未來的責任時,它便會有足夠動力去展開這種科幻的想象力。中國期待一種在文學和哲學高度上去思考人類、世界、宇宙命運的想象力。

        《三體》獲得“雨果獎”是一次讀者的選擇,有人說其中充滿了偶然,但這并不能抹煞作品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早在2006年,這部作品便在《科幻世界》開始連載,并在成書后受到追捧,這在如今的閱讀和出版中也并不多見。

        想象力或許是《三體》成功的第一要素。姚海軍認為,《三體》幾乎抵達了中國人的想象能到達的最遠邊界,小說同時又具有現實性,把小說和現實做了很好的嫁接。《三體》吸收了許多優秀科幻文學的經驗,其中的技術美感、對人物的挖掘都表明,這不是一部一蹴而就的作品。劉大先也以“想象的實踐性”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小說從地球人擴展到宇宙中的人是對傳統集體性的召喚,其中“黑暗森林”的想象甚至建構起了日后科幻文學可以反復書寫的原型。

        《三體》又實現了“想象照進現實”。陳福民說,這部小說既符合科學史邏輯,也符合人性邏輯,古典物理學、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的框架嚴密規整,小說里所建立的與現代、未知世界的關聯,又是人類普遍情感、邏輯都能接受的。胡平認為,《三體》擊潰了傲慢的人類中心主義,給人類以警醒,這種警醒不局限于地球視野,而是在全宇宙立場上來審視人類,小說的文學性也可圈可點。

        叢治辰、徐剛、季亞婭等則談到了《三體》的哲學、政治思考,認為小說在哲學層面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對人類世界、人類思維方式,甚至語言知識都進行了反思。小說體現了對人類未來的偉大幻想,所關注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樸素的倫理,它的幻想是有深度、有力度、有理性的幻想。

        科幻文學體現了人類對世界的看法。張頤武說,《三體》包含著中國人對世界的看法,中國的想象同世界的想象相融合,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和人性的勘探尤其重要。梁鴻鷹談到,科幻文學的可貴在于展現了人類看待世界方式的多樣,探索人類思維的多種可能。提升原創力就要挖掘人性,探索情感世界奧秘,讓屬于科學的、未來的、未知領域的科幻想象力飛騰起來。

        從這個角度上說,科幻文學是全世界讀者都能夠閱讀、理解的文學門類,中國年輕的科幻作家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吳巖認為,劉慈欣、王晉康、韓松等的寫作都已漸趨成熟,且分化出中國科幻文學的不同類型方向。他也特別談到譯者劉宇昆為此付出的努力,這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文化傳播案例,劉宇昆憑借諳熟科幻文學和語言文化以及自身的影響力,將《三體》送上領獎臺,這也就無怪乎劉慈欣在獲獎后說“這個獎是我和劉宇昆共同獲得的”。

        劉玉琴、張檸、劉兵、田松、邵燕君等也參加了研討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