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中華兒女經歷8年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場艱苦卓絕的勝利離不開國共兩黨的齊心合作、同仇敵愾。8月24日,由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主辦,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和《中國作家》雜志社協辦的“海峽兩岸抗日題材作品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丘秀芷出席座談會并致辭。
何建明在致辭中說,在70年前的那場全民族抗戰中,中國作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用各種文學手法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抗戰文學,這其中包括了海峽兩岸的共同付出。中國人民在反抗日本侵略和殖民統治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恢弘歷史,中華兒女在實現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偉大進程中所凝聚的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是兩岸作家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在抗戰題材文學方面,兩岸作家可以做很多交流和合作。
兩岸作家、學者、抗日志士、抗日將士親屬30余人先后發言。來自臺灣的丘秀芷、藍博洲、高惠宇、羅秋昭、林銘鐔、呂芳雄等回顧了臺灣愛國志士在反抗日本侵略和殖民統治期間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肯定了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為抵制“皇民化”、保持中華傳統文化所付出的努力。鄭安國還為目前海峽兩岸在一領域的交流提出了幾點意見。他認為,對抗戰史的研究,兩岸應力求客觀、公正地呈現歷史真實。其次,遺落民間的日記、筆記等史料、文物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研究者對這方面的關注還不夠。此外,要加強以訪談、對話等形式挖掘經歷抗戰人士的個人記憶。
來自大陸的作家吳克敬、王松、范穩、李春雷、劉建東、李駿虎、張學東等從各自的創作實踐出發,分享了自己在寫作中對這一宏大歷史的新發現。大家認為,抗日戰爭是中華兒女全民族共同參與的反法西斯戰爭,兩岸人民都有不當亡國奴的愛國之心。對抗戰歷史的重新發現和書寫,有助于我們重新發現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是作家對遺忘的拒絕與反抗。兩岸作家認為,中華兒女在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偉大歷史中凝聚了團結統一、共御外侮的抗戰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遺產,也是兩岸文學交流與創作的寶貴財富。 (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