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9日,文化部、中國作協在京聯合舉辦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研修班。為期5天的時間里,來自30多個國家的“文化使者”圍繞中外文學翻譯出版課題深入研討、交流經驗,以期共同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更好理解“中國之大”和“中國文學之大”
26日舉行的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研修班座談會匯集了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埃及、法國、德國、印度、印尼、墨西 哥、蒙古、荷蘭、韓國、俄羅斯、土耳其、英國、烏克蘭、美國、委內瑞拉、越南等國家的中青年翻譯人才和出版專家。中宣部副部長景俊海、文化部副部長丁偉、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座談會。
丁偉在致辭中表示,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研修班是中國致力于與世界各國加強思想文化交流、推動中外文化合作互鑒、拓寬中外文化交流渠道與內容 的重要舉措。來自各國的中青年翻譯人才是中外文學翻譯的生力軍,也是文化溝通的使者。希望各國熱愛并希望長期從事中外文學翻譯和文化交流的工作者們能充分 利用研修合作、網站平臺等新的手段,加強聯系、充分合作,以高水平的翻譯幫助更多中國文學作品走向世界。
李敬澤介紹了“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對外翻譯工程”等項目。他說,翻譯是一項“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工作,而 做到“心心相印”的最好辦法就是“經常見面”。外國朋友來到中國,會發現中國之“大”不僅在幅員和人口上,也在人們的風俗、生活,以及為美好生活所做出的 生機勃勃的努力。正是這樣的“大”為中國當代文學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希望國外翻譯家通過此次活動,對“中國之大”和“中國文學之大”產生新的驚喜,從而加 深對中國人民生活、心靈、語言、文化的理解。
來自阿根廷的明雷、來自埃及的馬偉麗、來自韓國的金泰成和來自俄羅斯的薩沙等翻譯家暢談了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和翻譯體會。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鄧 肯、美國傳捷電子書出版公司創始人布萊恩特、英國同一片天出版公司負責人衛克安結合兒童閱讀、數字出版、大眾文學出版等主題,為中國文學更好地應對全球市 場提出了建議。
翻譯使原著獲得新的生命
8月25日,以“文學:翻譯的可能性”為主題的翻譯家與中青年作家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出席座談會并講話。中國作協對外聯絡部主任張濤、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邱華棟等,同來自中國的中青年作家與中外翻譯家研修班學員進行了交流。
吉狄馬加談到,各國翻譯家為推廣、譯介中國當代作家作品做了大量工作,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翻譯事業的奉獻精神令人尊敬。當前在對外譯介出版方 面有許多需要拓展的空間,選擇什么樣的作品“走出去”,才有可能從整體上反映中國當代文學的全貌和水準?這需要國內外相關部門、出版機構,同作家、翻譯家 之間通力合作,建立起一種行之有效且具有影響力的機制。
張濤介紹了中國作協推動中國當代文學對外翻譯的情況,以及當代文學在國外的影響。作家計文君、徐則臣、石一楓、笛安、馬小淘、文珍、李宏偉同學 員進行交流。大家談到,翻譯對文學交流來說至關重要,文學翻譯是最有難度的翻譯,其中凝聚著翻譯家的心血和智慧。翻譯是一種再創造,使得母本在另一種語言 里獲得新的生命力。譯介、推廣當代文學作品面臨著許多難題,比如選擇哪些作家作品進行譯介,更有效傳播作品的途徑方法、翻譯出作品的精髓和文化的靈魂等 等,這些都值得思考。
在思想的碰撞中獲得新的啟發
作為“2015中外文學翻譯研修班”的一項專題活動,8月27日,“中外文學翻譯與出版沙龍”在北京圖博會舉行。作家、出版人和來自世界各國的漢學家、翻譯家代表齊聚一堂,就文學翻譯與出版的有關話題展開熱烈交流討論。
在作家對談環節,格非、周大新分別結合各自作品《江南三部曲》和《安魂》與評論家張檸進行了深度對話,分享了多年來對文學創作的感悟和思考。隨后,印度詩人墨普德、德國漢學家郝慕天等研修班代表與作家進行了互動交流,在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中獲得新的啟發。
研修班期間,還舉行了以“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及作品分析”、“中國古典詩歌賞析”、“官話、方言、俗語結構及風格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名家名 作”等為主題的講座和交流活動。翻譯家們還參觀了古北水鎮、司馬臺長城,體驗中國的古老歷史和民俗文化。 (武翩翩 王 覓 李曉晨)
(攝影: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