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協(xié)新聞 >> 正文

      點燃內心的文學情懷——魯院第二十七屆高研班結業(yè)典禮學員發(fā)言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8月28日08:47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一本由你我續(xù)寫的書

        趙文廣

        開始是一種態(tài)度,結束也是一種態(tài)度。當我們抱著開始的態(tài)度去生活,過去的日子成為走過的路,未來可以走得更遠。我們可以走多遠,取決于自己的信 念。如果心里有一個方向,無論你向何處走,心中都會有希望和力量。希望和力量來自過去的每一天,真實地生活、對過去心懷感恩,時光才不致虛度。

        兩個月的魯院學習生活結束了,回首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每一次爭執(zhí)、每一次理解,毋庸贅言,我們收獲頗豐;每一位同學,都是魯院為我們精心安 排的高質量課程。一個人的豐富遠遠超過一篇小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讀者。作為編輯,只有對生活的豐富有足夠的認識,才能在文本的蛛絲馬跡中發(fā)現(xiàn)那不為 人知的曲折和情感。

        如果把兩個月的學習生活比喻成一本書,這本書里有52個不重名的人物,許多人還有別名,有主角,有配角,有過客,52個人可以寫出52本書,每 個人都可以是主角,我們提煉出這52章,當過客變成配角,從配角變成主角,而前一個主角淡出或以另一種性格與面貌出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場波瀾起伏、激動人 心的閱讀之旅,你可能從未讀過、也不太容易再讀到以這種方式寫就的小說。

        這部小說的情節(jié)如此近距離地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人物輻射開去,遠遠超出了52個。我們成為彼此的虛構與真實。我們在閱讀中心情無法寧靜,開始追求一種簡潔與安寧的文本。而生活的波瀾卻從未止息,這一切將延續(xù)。兩個月過去,這必定是一本未完成的書,由你我續(xù)寫。

        守護文學陣地

        佟  鑫

        當明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窗口的時候,我的51位同學里將有一位第一個揮手告別魯院。只要看一眼他的背影,我就知道他是誰,他來自哪里,又將 回到哪里,他與我一起參加過多少次活動,說過多少次話,他有著怎樣獨具特質的笑容和與眾不同的眼神。我多想沖上前去,奪下他手中的行李箱,請他再多留一會 兒,但箱子太沉,里面裝載著他神圣的使命。

        他是一名文學編輯,我們都是。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各守一方文學陣地。因文學的名義,我們肩起共同的使命。我們?yōu)槭姑嗑郏忠蚴姑謩e。

        回想60天前,我拉著行李箱走進魯院,魯迅先生高懸的掛像映入眼簾,紅銅的質地在屋頂明亮的光線映照下熠熠生輝,那一刻一種莊重感和責任感在我心里油然升起,我的魯院學習生活也從那一刻的觸動開始。

        來時的行李箱裝著我們送給魯院薄薄的見面禮,它是一點疲憊、一點疑慮、一點迷惘,甚至一點黯然。走時的行李箱里滿載魯院送給我們的沉甸甸的禮物,它是一份振奮、一份堅守、一份向往,還有一份使命。

        回味這兩個月的時光,幾乎每天都有新鮮的思想,像蝴蝶一樣扇動著斑斕的翅膀,飛進我的心里。來一次魯院,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知識結構的充 實,一次豐盛的人生體驗。編輯前輩的現(xiàn)身講授讓我們深感編輯職業(yè)的光榮,深受激勵和鼓舞;各領域的專家授課擴大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對真善美的認知; 對話和研討解答了我們許多困惑,激發(fā)許多新的理解。話劇觀賞和電影欣賞滋養(yǎng)了我們的審美素養(yǎng),豐富了我們的藝術感覺;文學地理和作家故居之旅讓我們置身于 昔日的文學現(xiàn)場,觸摸大師們的心靈世界。

        我們是一個特殊的集體。我們都在工作多年后,搖身一變變成學生,度過一次既新鮮又熟悉的集體生活。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學陣地,代表不同的地域,我 們因友愛和共識擁抱在一起。我們在北方同學的身上感受大氣踏實,在南方同學的身上感受溫婉秀氣。我們在西部同學的身上感受雄渾寬厚,在東北同學的身上感受 爽朗豪邁。我們是一群情感熱烈,充滿激情的人。我們勇敢地登上迎新晚會、詩文朗誦會、運動會的舞臺,大方地展示自己。我們真誠地關愛身邊的同學,我們珍視 緣分、珍惜情誼。我們是一群沉穩(wěn)理性、求真求實的人。我們在研討會、文學對話、文學沙龍、授課提問時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考。我們是中國當代青年文學 編輯,我們就是這樣一群飽含文學情懷的人。

        天涯何處覓佳音,世路茫茫本無心。

        無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須同生根。

        垂淚一別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灑熱血寫青春。

        在文學的天空之上

        陳  倉

        我們和土地的距離是多少?無非一把黃土。我們和天空的距離是多少?樹梢之上。我們和神靈的距離是多少?只有三尺。我們和桃花源的距離是多少?只是兩個月。

        在這段沒有邊界的時間里,早晨看到過一群麻雀,在院子里跳躍,告訴我如何才能歌唱生活;半夜看到過一群螞蟻,在搬運著一片碎屑,告訴我必須勤 勞,才能把卑微變成強大;正午看到過兩只貓,在樓頂上徜徉和打滾,告訴我哪里才有安寧。而且我至少吃了魯院6顆桑葚和12顆梅子。桑葚是紫色的,梅子還是 酸的,當我咽下它們的時候,它們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種子,在我的骨頭里開始扎根。

        在這段沒有邊界的時間里,我寫下72199個漢字。其中有一部小說名字叫《504室》,中間有許多同學的影子,還有另外一個人物就是我去世的母 親,同學和我母親穿插在一起,在我的身上重疊了。我還修改了兩部中篇小說——我從老師和編輯同學的意見中,悟出只寫陰暗的作家不是好作家,于是我把一面鏡 子朝著溫暖的一面翻了過來,改掉了這個世界的方向與結尾。還有,一臺迎新晚會、一臺《生死場》話劇、一場《詩意與遠方》朗誦會、一次包餃子家庭聚會、一次 運動會,特別是還有一次社會實踐,在班長帶領下,我們到機場接機,給大家送去棒棒糖,我才明白留下來真正的意義就是守候在這里。

        在這段沒有邊界的時間里,有一位同學說冷的時候,我上樓給她拿過衣服,有一位同學說手機沒電的時候,我跑了兩條街給她買充電器,有一位同學說她 朋友的父親走丟了的時候,我?guī)兔Τ鋈ふ伊艘惶。有人讓我給她起了個名字,這個名字也許會名滿天下;有人教我唱了世界上最干凈的歌,感覺自己又被清水洗了 一回。特別是在我舊病復發(fā)、疼得滿地打滾的時候,有的同學給我送來了霍香正氣水,有的同學給我買來了止痛藥,有的同學給我?guī)Я颂易犹O果。我在醫(yī)院打針的時 候,看到6位同學出現(xiàn)在我面前,那一瞬間我的淚水頓時流了下來,驅走了我北京之行的孤單,流走了我在陌生環(huán)境下的恐懼。

        為了重逢,我們要發(fā)奮努力,要彼此珍重,要照顧好家人,把自己變成通往那個城市最寬的道路,變成那個地方最美的風景。我們將回到固有的地方,雖 然生活很累,工作枯燥,但是抽空的時候想想對方。我只有一個愿望,請?zhí)ь^看看天空,有白云在,有月亮在,我們就沒有分別,我們還在一起,只不過在文學的天 空之上。

        收獲高度的文化自信

        胡俊杰

        見月老人在《一夢漫言》的結尾偈頌中說,“一夢南來數(shù)十秋,艱危歷盡事方休。爾今問我南游跡,仍把夢中境界酬”。經(jīng)過60天的文學滋養(yǎng)、文化關懷,我們即將帶著魯院芬芳溫潤的氣息,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用文字的魅力、文化的營養(yǎng),去滋潤更多的心靈。

        倘若問我,在魯院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種更高度的文化自信。

        我在《人民鐵道報》汽笛副刊工作了8年時間。面臨著主題思維的枯竭、版面策劃的審美疲勞和重復勞動的倦怠。兩個月的學習,讓我重新回歸到對文字、文學魅力的深度癡迷,重新回歸到對文學編輯崗位的職責認識和深度熱愛,點燃了內心如七月夏花般絢爛的文學情懷。

        我的收獲來自于各種文學活動的碰撞。中韓日東亞文學論壇讓我們看到中國文學在經(jīng)濟大發(fā)展背景下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堅定了 “文學為人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各種文學對話關注當下的熱點問題,包括“紙媒的困境與突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文學”“當下短篇小說的現(xiàn)狀”等,讓我們 在觀點的交鋒中思路更加清晰。

        我的收獲來源于各位編輯同學。我們的同學本身就呈現(xiàn)了中國文壇百花齊放的姿態(tài)。有的專注于小說創(chuàng)作,有的以散文創(chuàng)作見長,有的是名家名作的圖書 編輯,有的是經(jīng)驗豐富的報紙副刊編輯。將同學們的作品放在我的枕邊,我發(fā)現(xiàn)它們本身就構成了一種有意思的文學對話。這對于我自己的編輯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潛移 默化的促進和影響。

        文學是事業(yè)不是產(chǎn)業(yè),文學編輯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任重而道遠。關注資訊時代的中國文學生態(tài),需要我們文學編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夢想綻放的熱情姿態(tài)去投入到今后的工作。而幸運的是,在魯院,我們恰巧收獲了這些。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