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把動人的母語向世界傳遞——2015《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作家翻譯家培訓班側記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7月01日08:02 來源:中國作家網 石彥偉 劉 杭

        “做中華民族大家庭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者;做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祖國和平事業的守護者;做中華民族精神動力、民族友誼的傳播者。”這是 “2015《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作家翻譯家培訓班”結業之際,來自70多位母語作家翻譯家的倡議之聲。當班長、蒙古族翻譯家伍金寶和副班長、朝鮮族 翻譯家朱霞把這張紅彤彤的倡議書展現在所有人面前時,當由五種母語文字書寫而成的名字連成一條波瀾壯闊的河流時,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些文字背后所牽系的真 情,聽到了它們向世界發出的一聲善意的問候。

        自2010年以來,《民族文學》每年都會舉辦少數民族文字版的改稿、研討、培訓活動,此前都是各文版的作家翻譯家單獨座談,把蒙古、藏、維吾 爾、哈薩克、朝鮮五種文版匯聚在一起集中交流,還是一次創舉。6月上旬的北京,云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多民族作家和翻譯家,他們之中既有長期活躍于母語創作 的耆宿中堅,也有近年來脫穎而出的文壇新秀。短暫幾日的培訓學習,或許還不能使創作翻譯水平很快地見到效果,但它為大家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眾多民族語文 翻譯家們相約北京,不僅見到了本民族的同行師友,還能與兄弟民族的業界同仁相識相知、對話交流,這使他們感到久違的欣喜與感動,也增添了對母語創作和翻譯 事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煥發了新的激情與夢想。

        從單一民族文學向多民族多元化拓展視野

        這次培訓班由《民族文學》雜志社主辦,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協辦。為了能把培訓活動辦出實效和亮點,主辦方作了精心安排, 不但邀請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何建明從文學全局的高度為學員開視野、增動力、長見識,也邀請瑪拉沁夫、葉梅、李霄明等知名作家、編輯家授課改稿;不但 邀請了朱源等資深翻譯家傳授業務技巧,也邀請了王志剛等就國家民族宗教形勢與政策指點迷津。對于這些短暫而充實的培訓課程,學員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當瑪拉沁夫用蒙古語向全場問好后,經久不息的掌聲不僅來自蒙古族學員,也來自兄弟民族的學員。這就是母語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如瑪拉沁夫所說,我 們的母語作家翻譯家一定要有自豪感、榮譽感,和漢民族等兄弟民族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進行友好競賽。我們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民族在支撐,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的一員,要盡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吉狄馬加語重心長地說,56個民族創造的當代文化讓中國從一個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舉辦五種少數民族文字版作家翻 譯家培訓班具有重大意義。每一個民族都經歷了社會、自然、歷史的選擇,雖然各自延續著自身的文明,但都是具有共通性與合理性的,翻譯活動實際上就是讓生活 在不同地域的人增強心靈層面交流的一種方式。

        何建明談到,西方作家以往對中國作家的了解一直不全面,但是今時今日的中國作家應該已經可以充滿自信地面對世界文學了,少數民族作家更應該站在 高處審視世界文學的態勢,從單一的本民族文學向多民族多元化拓展視野。不能小看任何一個民族,因為民族無大小,作家無大小,惟作品有流傳和不流傳之分。希 望少數民族作家與漢族作家一起為文學努力創新,創造出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偉大作品。

        關于母語翻譯的意義和要求,葉梅認為,翻譯的工作比原創還要艱巨、復雜,很多人是為了本民族的文化尊嚴,肩負傳承和保護母語文字的使命,抱以極 強責任感在做這件事情。在翻譯具體工作中,要以直譯為基礎,力求達到“美譯”的程度。李霄明說,好作品要有思想性、可讀性。慣有的翻譯作品大多匠氣太濃, 缺乏母語本身的鮮活靈動之美,翻譯時應注意選擇具有文化價值的詞匯,體現出譯者的修養和品位。朱源梳理了古今中外的翻譯案例,就直譯、意譯以及仿作的問 題,分析了許多名家譯作中的亮點,生動形象地向學員們傳授了翻譯秘訣,并舉嚴復與德萊頓為例,認為兩人已達到翻譯思想家的高度:嚴復的目的在于了解西方思 想,德萊頓的目的在于提高國民素養。

        讓母語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異彩紛呈的亮點

        《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說,舉辦這次培訓班,旨在總結6年以來的辦刊經驗,探討文學翻譯的規律方法和文學創作的技巧,特別是通過培訓進一步學習 和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同探討民族作家翻譯家應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推出更 多優秀的原創和翻譯作品。對此,各民族作家翻譯家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和心聲。

        蒙古文版的學員們感到加強各民族之間溝通對話的重要,希望日后能夠有更多這樣的交流平臺。大家認為,《民族文學》蒙古文版不僅發表蒙古族作家的 母語作品,還積極將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翻譯過來,這極大地豐富了刊物的內容。同時希望日后母語作品的比重有所增加,并可考慮開設介紹蒙古國作家作品的 欄目。

        藏文版學員普日科說,樹立藏族文學的形象,不僅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悠久的翻譯傳統,也必須向其他民族學習。文學作品的民族化,不應刻意強調民族 標簽,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張揚人文關懷,在時代背景下對歷史與現實進行深思。翻譯家和作家之間應當加強聯系,建立一對一的長期關系,這樣有助于翻譯出 更為精準優質的作品。

        維吾爾文版學員帕爾哈提·吐爾遜說,這些年來刊物在維吾爾族母語創作及翻譯上下了很大功夫,大家對《民族文學》的期望很大,因為這是維吾爾文學 作品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一本刊物。《民族文學》民文版今年的改版,無論是封面設計還是內文裝幀都頗有特色,一些新增的欄目使這本刊物的文學性更強,更加扎 實,越來越具有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哈薩克文版學員阿依夏·葉爾賽提說,《民族文學》對樹立國家文化形象、體現民族宗教政策、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哈薩克 斯坦就有越來越多的作家讀者關注這本雜志。寫作是一件寂寞又快樂的事情,公眾對一個作家寫作成績的認可往往需要漫長的考驗,這就要求母語作家尤其要擔起責 任,耐住寂寞。

        朝鮮文版學員代表李洪奎說,這次培訓讓他在從事文學創作30年之后,重新審視自己對文學的“初心”是否還在。母語文學要以一種積極向上、活力四 射的姿態,走到全國各民族兄弟面前,成為中國文學中不可或缺的、異彩紛呈的亮點。這個過程中,需要作家翻譯家真正靜下心來,記錄民族生態,寫出感動時代、 無愧于黨和國家的精品力作。

        大家也對《民族文學》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刊物的發行力度進一步加大,能夠真正走進許多偏遠地區的母語讀者;希望刊物與地方母語雜志加強合 作,為翻譯家的成長打造更多平臺和機遇;希望翻譯選稿方面,更多吸收翻譯家自身推薦的優秀漢文稿件,以便他們在欣賞與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傾注更多努 力。

        作家翻譯家與刊物共同成長

        培訓班也成為各民族作家翻譯家牽動情感、播撒友誼的溫馨家園。在社會實踐的旅途上,不同民族的作家翻譯家在同一輛車上,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一 個民族接著一個民族地唱,最后是大合唱。陽光般的笑臉,傳唱著不同的母語,卻是同樣的對文學事業的摯誠和對情誼的珍重。課余時間,經常能看到不同民族的翻 譯家互道心得,互留電話、微信的場景。大家都希望相互翻譯各民族的佳作。

        主管五個民文版的《民族文學》副主編趙晏彪在總結中回憶起學員們眾多感人的細節時說,雖然我不懂你們的文字,可我讀懂了你們寫滿真誠與友善的眼 神,讀懂了你們對《民族文學》的愛護與期待,讀懂了大家嚴于律己、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作家與編輯是紅花與綠葉的關系,沒有作家創造性的寫作就沒有流傳于 世的佳作,同樣,沒有編輯沙里淘金的勞作,這些佳作也很有可能會被埋沒。希望作家翻譯家與刊物共同成長,共創輝煌。

        動人的母語正在把自信多元、和平友愛的中國之聲向世界傳遞。培訓班的成功舉辦,意味著母語文學創作與翻譯正在時代的呼喚中,彰顯出珍貴的價值和更加豐富的可能性。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