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尋抗聯足跡 書民族情懷——遼寧省作協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主題采風活動側記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6月29日13:54 來源:遼寧作家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為了實現侵占中國東北的野心,制造借口炮轟北大營,沈陽第二天 即告陷落,日本很快便侵吞了東三省。日寇侵略中國東北后,東北人民一直沒有停止對侵略者的戰斗,其中尤以楊靖宇等人領導的抗日聯軍為代表,東北抗日聯軍是 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東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裝,是中國人民反日軍隊的組成部分。它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奮起自衛,在長達14年之久極其艱難困苦的歲月 里,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日本關東軍十八萬,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為東北 和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深入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主題紀念活動,遼寧省作協組織省內作家于6月7日至10日深入沈陽、本溪、撫順三地,沿 抗聯足跡進行文學采風活動,采風團一行15人由省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沙憲增帶隊。

      沈陽——這里是抗爭的發起地

        1931年,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繼7月和8月在東北制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在同年的9月18 日,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從而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這正是民族抗戰史的開端。

        6月7日下午,采風團首先來到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作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內外迄今為止唯一 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史的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歷史照片、及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發動 “九·一八”事變及對中國東北進行殘酷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生動再現了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 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

        隨后,采風團來到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二戰盟軍戰俘營位于沈陽市大東區地壇街30-3號,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沈陽設立的一個專門 關押太平洋戰爭中受俘盟軍的場所,時稱“奉天俘虜收容所”。這里曾關押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法國6個國家的戰俘共計2019人,平 均年齡26歲,將軍以上軍官76人,248人長眠于此。奉天俘虜收容所是日軍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中心戰俘營,也是二戰期間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領地設立的18 座戰俘營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座,被稱為“東方奧斯維辛”。依托戰俘營遺址修建的沈陽二戰盟軍戰俘舊址陳列館共展出歷史照片500余幅,文物史料近百件。這 里,曾留下中國工友與戰俘的跨國情誼,同時也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重要見證。

      本溪——這里有一段艱苦卓絕的抗戰史

        6月8日上午,采風團前往本溪參觀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地處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是目前全國抗聯史實陳列館中規模最大、史料最全 的陳列館,也是遼寧省范圍內第一個東北抗日聯軍題材的紀念館。陳列館以東北抗聯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戰役為線索,通過大量的史料、照片、圖表、文 物、實物以及抗聯浮雕、場景復原等形式,全面、真實、準確、系統地反映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生動再現了東北抗聯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英 雄壯舉。在這里,采風團成員領略了抗聯將士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的民族氣節。

        當天下午,遼寧省作協采風團一行與桓仁縣作家代表進行了座談,圍繞開展關于文學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建設桓仁縣文學新隊伍、促進文學精品創作等方面工作進行了探討。會議由桓仁縣文聯主席姜忠平主持。 沙憲增首先對此次采風活動的主旨進行了說明。他指出,此次“沿著抗聯的足跡”文學創作采風活動既是我省文學界“深入生活、扎根群眾”主題實踐活動的重 要組成部分,更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學活動中的一個主要活動。這次采風活動與以往遼寧省作協組織的采風活動有所不同,采風團成員以網絡作家為主,這是出于 兩個原因:一是網絡文學作品讀者眾多,通過網絡作家的文學作品可以在產生較為廣泛的反響;二是利用這個機會,使傳統作家和網絡作家能坐在一起,共同交流文 學創作經驗,促進相互的理解,共同創作出對人民有益的精神食糧。目前,文學界還沒有一部能夠完整反映東北抗戰的作品,遼寧省內的作家應該重視這一題材,通過一 個獨特的視角來描寫這段歷史,使能夠體現這一段史詩般歷史的作品早日問世。座談會上,采風團作家與桓仁縣的作者進行了充分交流,素素、林雪、郝萬民、魔女 恩恩、霧外江山分別就桓仁縣作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對于桓仁縣作家提出的散文是否需要用典的問題,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大連市作協主席素素認為,現代文學作品的詞語運用已經沒有古代、民國時期精致,作者在寫 作的時候需要靠用典來提升氣質,增加美感。一篇文章的用典情況是可以反映作者的閱讀情況的,有閱讀的人才能寫作。閱讀散文有兩個功能,一是審美,另一個是 審智,所以散文對寫作者是有著較高要求的,用典也是有必要的。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創研部副主任林雪回答了關于現代詩歌越來越難讀懂的問題,她說,詩歌大多 是作者主觀意識的抒發,本就是一種讀者群較小的文學載體,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讀不懂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讀者閱讀的詩歌顛覆了他之前的閱讀習慣,另一種情況 就是讀者所具備的文學素養不足以讓他理解作品。《鴨綠江》雜志編輯部主任郝萬民和與會人員分享了自己的小說創作體會,他認為一部好的小說作品一定要有獨特 性,不論是人物、情節還是語言風格都要形成一個場,這個場是這部作品獨有的,這種獨特性的體現是需要作者進行積累的,不斷積累寫作技巧,積累生活經驗,所 以在基層的作者是很有優勢的,當然這也需要他的觀察與提煉。 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學作品改編電影、電視劇的大熱,網絡文學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座談會上關于網絡文學的討論也成為整個會議的高潮。魔女恩恩、霧外江 山先后發言,分別就網絡文學的文學性以及價值判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網絡的普及讓網絡文學興起并形成大潮,來勢兇猛,初期的網絡文學作品難免良 莠不齊,但是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自然會形成優勝劣汰,好的作品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素素也應作者的要求發表了她對網絡文學的看法,她認為,隨著時代的變 化,作家也經歷了從傳統作家到自由撰稿人再到網絡作家的變化,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在創作時所抱持的目的不同,所以作品的性質也不同,網絡作家的作品更像是 一種產品,要考慮到讀者的口味、市場的需要,尤其是在做連載的時候,他們需要靠頻繁的更新來留住讀者,創作上是很辛苦的。所以,盡管網絡文學存在很多有悖 于傳統文學本質的特質,但是它仍然是一種隨著網絡興起的有著蓬勃的生命力的文學樣式。 座談會的討論讓省作協采風團的成員感受到了桓仁縣濃厚的文學創作氛圍,也感受到了桓仁縣的作者在文學上的擔當,對靈魂的追求。遼寧省作協將有針對性的開辦專題培訓班,和縣作協共同努力,以桓仁以及本溪獨有的歷史為素材創作出更多的文學作品,培養出更多的文學新人。

      撫順——這里記錄了暴行與審判

        6月10日,撫順雨后初晴,采風團一行來到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紀念館內蒼松翠柏、莊嚴肅穆,主題雕塑“毀滅”向世人展示了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在日 寇的鐵蹄下慘遭蹂躪、殺害的慘痛經歷。1932年9月15日午夜時分,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分三路進攻了盤踞撫順的日本侵略者,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遭到自 衛軍打擊的日本侵略者反誣平頂山村民“通匪”,決定血洗村莊予以報復。9月16日,日本守備隊和憲兵隊將平頂山團團武裝包圍,用刺刀威逼全村的男女老少來 到平頂山南端的草坪上集合,然后放火焚燒房屋。緊接著用機槍瘋狂掃射這3000多名手無寸鐵的男女老幼,還喪心病狂的用刺刀進行刺殺。屠殺持續了三個多小 時,全村百姓、孕婦兒童全部遇難,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

        紀念館正廳,巨幅雕刻標語“驚世暴行、慘絕人寰”八個字赫然映入眼簾。隨著講解員的講述和影像資料、實物陳列以及圖片的展示,參觀人員仿佛回到83年 前那場殘酷殺戮的現場。走出紀念館,經山上環形路下行75級臺階,大家來到了平頂山殉難同胞遺骨館,這里陳列了800多具殉難同胞的遺骨,尸骨成行,慘不 忍睹。累累白骨控訴著日軍屠殺無辜中國百姓的滔天罪行。 如果說平頂山慘案紀念館記錄的是日本侵略者“從人到鬼”的劇變,那么撫順戰犯管理所所展現的則是將日本侵略者“從鬼到人”的轉變。1950年 起,1000多名日本戰犯關押在撫順、太原兩地的戰犯管理所,接受教育改造,這1000多名戰犯,有900多個從撫順戰犯管理所走出——這里是日偽時期的 監獄,也是改造戰犯的“奇跡”之地。撫順戰犯管理所陳列館位于撫順市順城區寧遠街高爾山下,原為“遼東第三監獄”,這里從1950年7月至1975年3 月,先后關押了975名日本侵華戰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等71名偽滿洲國戰犯,354名國民黨戰犯。采風團成員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先后參觀了包 括改造日本戰犯、改造末代皇帝溥儀、戰犯生活區及勞動場所三部分的陳列館。通過800余張圖片,500多樣實物,包括戰犯在改造期間學習感悟的照片及他們 親筆書寫的日記、親手所作的油畫,以及戰犯當年的生活設施及日常用品,全面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對戰犯成功改造的過程。 “沿著抗聯的足跡”為期4天的采風活動結束了,豐富的歷史史料以及暢快的文學交流,給參加采風的作家尤其是第一次參加采風的網絡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采風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寶貴的創作素材,汲取了更多的創作靈感,紛紛寫下采風收獲的感悟,在此我們節取五位網絡作家的采風體會: 魔女恩恩: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聯史實陳列館,五女山遺址,平頂山慘案紀念館以及撫順戰犯陳列館,沿著抗聯的足 跡一步步走下去,從未如此的震撼和感動過,每張圖片,每件陳列品都細數了先驅們的英雄事跡,生動的解說已然讓我熱淚盈眶。曾經許多我們不了解的的歷史,鮮 活的呈現在了眼前,多少值得傳承的精神深深刻入了我們的心田。 滿城煙火:一路沿著抗戰的足跡,我的心情經歷了幾番起伏。憤怒、激動、感慨……任何詞匯都無法形容我此行的心 情。即便時間流轉,70年過去,山河依舊,卻仍舊無法掩蓋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國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憤怒日軍的殘暴不仁時,祖國母親卻讓我見證了奮起的 不屈精神和原諒的寬大情懷。所以,這更是一次凈化人情操的旅程。雖然只是短短為期4天的行程,所見所聽的豐富收獲激起了我強烈的創作欲望。我愿用我的筆記 錄下這一切,用我的筆感謝祖國與革命先烈。 神我很乖:這次行程中,美麗的桓仁縣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里擁有很多傳說和故事,給予我很多靈感,激發起無窮 的創作欲,我會把英烈們的事跡融入到創作中,讓更多的人知道東北抗聯英勇事跡,在作品中傳遞更多的正能量。采風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我感受到“紙上 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霧外江山:先輩英豪,付出一切,他們的血沒有白流。百年之后,天地滄桑,當年,他們戰斗的地方,立起紀念他們的 紀念碑,無數后輩,敬仰他們的事跡,永遠不忘。人們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廣場之上,歌舞升平,國際之中,國威強大,燈紅酒綠處,五彩繽紛,這一切,都是他 們付出生命換來的!謝謝抗聯的英雄們,人們將永遠記住你們的名字,永世流傳。 墨白焰:短短四天,我忽然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什么。是生活,是感悟,是與真實的面對面,是對歷史那份厚重感、滄桑 感的觸摸與體味。若非此行,我便不知那發生在東北大地上的戰爭有多慘烈,不知道腳下大地曾于戰火中怒吼咆哮,更不知道斑駁歷史由血染就;不知道這一切距離 教科書枯燥文字有多遠,不知道那些被歲月斑駁的痕跡展現在眼前時,真實感悟又有多近。這一片富饒黑土上,百姓曾在水深火熱中掙扎,那些戰士們、英雄們,憑 著一顆對自由和平的向往之心前赴后繼,不惜用熱血鑄造一段段悲慟與傳奇。 當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硝煙仿佛并未走遠,歷史不能被遺忘。省作協組織網絡作家走出封閉的書齋,走下虛擬的網絡,“走進抗戰歷史”,就是為了讓大家正確認 識抗戰歷史,緬懷抗戰英烈,開闊文學視野,強化使命意識。然后再把這些理念和認知融入到自己的網絡創作之中不斷創作出無愧于抗戰先烈、無愧于抗戰歷史、無 愧于中華民族的優秀作品!(劉倩)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