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正文

      高深:“洛陽”緣何“紙貴”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6月29日07:52 來源:中國作家網 高 深

        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這段話得到了包括文藝界在內的全民認可,其實,真正能達到傳世之作的“高峰”作品,何止是“缺”,幾乎是“無”。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各有說詞,我以為戒除浮躁,潛心創作,丟棄雜念是一劑良藥。以文學為例,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寫作時間表:長篇不過季,中篇不過周,短篇不過夜。此外還有一天一萬字之說。有的人對寫作太缺少耐性和耐心了,總以為字數越多成績就越大,只要“著作等身”就可以稱為名家乃至大師。哪有那種事情呀?乾隆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肯定超過了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可詩壇一點面子也不給,并沒有給這位皇帝一席之地。同樣是皇帝的李煜,雖詩詞寫作并不甚多,但文壇卻給了他極高的評價,認為他當皇帝是選錯了職業。一個有出息的作家,不應該被出多少本書或印數、碼洋、獲獎等這些虛飾綁架。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有可取之處,我想細說說當年“洛陽紙貴”的緣由。它告訴我們寫作是一件清冷和寂寞的事情,寫作人要耐得住寂寞,有學養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韌性。

        西晉作家左思幼年學書學琴,成績平平,言談還有些口吃。他父親左雍認為他不聰明,有一回竟當著他的面對友人說:“這孩子跟我小時候比,差得遠呢!”左思很覺慚愧,因此發憤圖強,勤學用功。后來,果然寫出了辭藻壯麗的好文章,獲得文壇很高的評價。

        《晉書·左思傳》記載,左思寫文章不貪多求快,每寫一篇都非常認真,曾以一年的時間寫了一篇《齊都賦》。后來全家遷居京城洛陽,他也被任“著作郎”。從這時起,左思就立志要寫魏、蜀、吳三國都城的《三都賦》。他深入了解了三座都城的歷史與現狀、自然景觀與風土民情,每天都在謀篇構思上冥思苦索,隨時隨地都在為這篇文章打腹稿。他在書房外面的走廊里、庭院里,甚至廁所里,都放著筆墨和紙張,每得佳句,不論長言短語,都立馬記錄下來。就這樣努力地寫了10年,終于寫成了《三都賦》。

        另一位大文學家陸機,那時也居洛陽,他本來也有寫《三都賦》的計劃,聽說左思已經動筆,暗暗譏笑。他曾在給他弟弟陸云的信中寫道:“這兒有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居然在寫《三都賦》,看他寫出來有誰要看,讓它作廢紙去蓋蓋酒甕吧!”不料左思的《三都賦》誕生后竟獲得非常大的聲譽。陸機帶著挑剔的眼光讀后,也由衷地嘆服。他認為“三都”有左思之“賦”已經盡夠,再寫也超不過它了。于是陸機除了為左思“點贊”,再沒有動筆的念頭了。

        左思的《三都賦》很快流傳開來,京城里文士書生及官家富戶的子弟們,紛紛爭先抄錄,惟恐落后于人。洛陽的紙價頓時暴漲,由此還產生了一則成語“洛陽紙貴”,形容某作品質量高,書籍銷量大,受到讀者廣泛歡迎。

        復述《三都賦》的創作歷程,不僅想說明產生“高峰”之作要有“十年磨一劍”的耐性,也想說明還要吸吮經典的營養喂養當代。作家對寫出的每個字都應胸懷崇高,心存敬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