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文學期刊助力全民閱讀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5月29日07: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曉晨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號召,對于在文學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文學期刊來說,尤其感到振奮。而與此同時,文學期刊社在今天也要面對轉 企改制、新媒體沖擊、版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在此情形下,文學期刊要一手托起作者、一手托起讀者,還真需要下點功夫、費點腦筋。

        不久前,《小說選刊》雜志社在江西舉辦了全國文學期刊高峰論壇。來自《雨花》《芒種》《花城》《新華文摘》《中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文學 期刊社的主編、編輯與當地作家、讀者溝通交流,分享辦刊經驗,期待實現文學期刊的解困突圍,助力全民閱讀和書香社會建設。《小說選刊》主編其其格,以及劉 華、林那北、梁彬、田瑛、溫燕霞、程峰等20余人與會。論壇由《小說選刊》副主編王干主持。

        自己都看不下去,讀者怎么會喜歡

        幾乎所有文學期刊的主編都在反復強調,即便是在今天,“內容為王”仍然是最關鍵的,用他們的話說:“如果自己都看不下去,那憑什么要求讀者掏錢 購買刊物呢?”在其其格看來,文學刊物要吸引讀者,首先得“有看頭”,“出人出作品”是文學刊物始終要堅守的,這也正體現了一代代文學期刊人的理想和情 懷。幾十年里,文學期刊見證了文學生態的變化。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高峰和此后的低潮之后,文學期刊或許能在這個全民閱讀時代獲得新的發展空間。無論 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那些優秀的文學刊物都把刊發好作品放在首位,原創刊物的堅守為選刊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提供了豐富、優質的作品作者資源。它們保持著文學 的審美傳統,擔負著文學薪火相傳的責任使命。

        《芒種》主編張啟智說,現在全國刊發文學作品的刊物有幾百家,大家都盯著那些知名作家,希望刊發他們的稿子。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鞭打快牛”, 有些作家被逼著“高產”,一年能寫七八個中篇,這樣作品質量就很成問題。一方面大量作家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看上去一片繁盛;另一方面,真正能留得 下、傳得開的作品少之又少,讀者并不買賬。“沒有好作品,文學期刊很難完成它的任務和使命。”

        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為讀者辦刊”

        人們總是在說,新媒體對閱讀形成了巨大沖擊,這當然是事實,但新媒體的問世也賦予閱讀新的載體和形式。讀者的選擇更加自由、便捷,互動性也讓閱 讀體驗比以往更豐富有趣。在“互聯網+”的情境下,任何人都無法在網外生存。在刊物主編們看來,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強調用戶體驗,這與過去所說的“為讀 者辦刊”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

        《小說月報》執行主編徐晨亮對互聯網和新媒體非常熟悉。他說,互聯網時代期刊的盈利模式與此前的發展模式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過去我們是通過編輯 工作讓讀者閱讀到好作品,現在是把好小說放到更大的平臺上,讓更多人知道,同影視公司、企業展開合作。此外,讓影視專業的學生改編微電影,拉近年輕讀者和 小說的距離,這些都是《小說月報》近幾年一直在嘗試的。“只要保證質量,把確定下來的辦刊思路融合到新形式中去,期刊就能獲得很好的收益。”

        發揮期刊讀者俱樂部的作用

        創刊于1957年的《雨花》訂閱數最多時有幾十萬份,后來不斷下滑,“《雨花》讀者俱樂部”的誕生實際上就是一次困中求變的突圍。《雨花》主編 李風宇說,《雨花》一直在調整定位和辦刊思路,因為辦雜志最重要的是找到好作者和讀者群。調研顯示,《雨花》的讀者群年齡在45歲以上,那年輕讀者去哪里 了?就這樣,“《雨花》讀者俱樂部”在各地掛牌成立,由愛好文學、具有一定號召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或機構負責運行,活動以創作交流和閱讀輔導為主。讀者俱樂 部吸引了江蘇、安徽、貴州等地的讀者,增強了刊物影響力,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此外,《雨花》走進校園、社區的活動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讀者的資源是無 限的,我們要在堅守的同時謀求新的發展。”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