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中韓詩人共話詩歌與傳統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5月27日07:57 來源:中國作家網 黃尚恩

        中韓兩國詩歌曾經分享著共同的詩學傳統,并都經歷了借鑒西方詩歌、由古體詩向自由詩轉化的進程。在詩歌創作愈加繁雜的當下,兩國詩人都面臨著 “如何回應傳統”的問題。近日,由江蘇省作協、中韓作家會議籌委會、韓國駐上海文化院、太倉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沙溪新詩論壇·中韓詩歌對話會” 在太倉市沙溪鎮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江蘇省作協主席范小青、巡視員張王飛出席會議。與會中韓詩人、評論家在對話中分享了彼此對傳統的回應方式。

        此次會議主題是“詩歌與東亞文化傳統”。李敬澤說,中韓兩國同處東亞,是相親相近的朋友,就當下的詩歌創作傳播而言,相互的交流并不是很充分。 如果沒有東亞的視野,我們就無法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對方。中國新詩誕生已近百年,在觀察這百年新詩發展史時,不能缺少他者的視角。在新的視野下,我們也 許能夠看到過去被掩蓋、被忽視的事實。

        韓國評論家洪廷善認為,東亞文化傳統的共同性是顯而易見的。但進入20世紀之后,韓國詩歌轉向以西方詩學傳統為典范,再加上中國一度處于特殊歷 史時期,雙方交流曾經中斷。可當我們想到交流是長期的,共性是長期的,而斷裂只是短期的,就更加確信雙方互相合作之路會越走越寬。韓國詩人樸柱澤談到,東 亞國家應該加強文學上的交流,在文化及情感上找到共通之處。目前中日韓三國在很多地方共同發行雜志、舉辦文學評獎、召開研討會,但遺憾的是,這些活動缺乏 組織性和連續性。作為韓國《現代詩》雜志的主編,他愿意和中國詩人、翻譯家合作,在一些刊物上介紹彼此的詩人詩作,共同促進兩國詩歌的交流和發展。

        論及傳統,多位韓國詩人談到,中國詩人在寫新詩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我的詩不夠自由,還能再自由一些”。韓國詩人也大多寫自由詩,完全不遵守一些 基本的形式,但心里會犯嘀咕,“我的詩歌太自由,會不會不像詩歌”。這和韓國人的心理有關,他們認為今天的生活就是過去的延長,傳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東 西。這使得他們在注重創新的同時,也在不斷回望傳統。韓國詩人金明仁最近出版了詩集《火車停在花蔭下》。他說,火車是非常現代的事物,而花蔭則是很傳統的 意象。現在高速列車很發達,在鄉下破爛的車站里,才會看到這種慢車,看到它安靜地停靠在花蔭下,心里就會產生共鳴。在寫這些作品時,他借鑒了傳統“鄉歌” 的形式特征,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對傳統進行創造性改造。與會的中國評論家談到,中國詩人在創作中也非常注重對傳統的回望。何言宏說,進入新世紀以來,很多中 國詩人的作品越來越注重本土情懷的表達。在這些詩歌中,無論是所表達的內容還是所使用的形式,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詩歌帶來的影響。霍俊明認為,傳統并非一 成不變,它需要我們根據各自的語境對它進行回應。因此,我們一定要強調詩歌傳統的當代性,讓傳統與當下的詩歌現場實現良性對話。

        傳統不僅影響詩歌的外在形式,還會影響詩人的隱秘創作心理。評論家張清華談到,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很多作品涉及時間的主題,最典型的就是張若虛的 《春江花月夜》,一個人與永恒相遇,人和大自然的不對稱使詩歌產生了一種憂郁、感傷的美。感傷的美學在日本和韓國的古代詩歌里同樣普遍存在,它在哲學上近 乎于一種“東方式的存在主義”。到了20世紀,無論是中國詩人李金發的詩作還是韓國詩人金素月的詩作,都依然帶有這種傳統美學的痕跡。韓國評論家鄭明教以 離別詩的演變為例談到,傳統一直在暗中對當下詩歌創作產生影響。比如金素月的詩作《金達萊花》,與韓國傳統民謠中的離別詩密切相關。但是金素月將這種傳統 情緒進行了現代升華。在傳統民謠中,對拋棄自己的戀人會抱有一種“再會的渴望”,但在《金達萊花》中詩人卻寫到:“離去的一步一履下,那滿徑的花瓣,請你 輕輕踩踏著離去。”如果說金達萊花是兩人愛情之象征的話,那么踩著花瓣離去意味著對過去愛情的拋棄。這里所表達的女性形象和以往的完全不同。這說明傳統的 影響是經過“變形”的。

        盡管存在著語言的障礙,但雙方的交流促進了對彼此的理解。正如范小青所說,“文學的交流讓我們彼此的心靈得以敞開,在對比和碰撞中審視自己的成 就和不足”。評論家耿占春談到了詩歌寫作與“創傷性經驗”的關系問題,韓國詩人提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為何也這么強調“創傷”?他們一直覺得這是小國才 會特別感受到的東西。而耿占春的回應是,由于中韓兩國都是被動接受現代化進程,傳統的個人感傷與民族的創傷經驗在詩歌中經常是合二為一的。再比如談到“女 性詩歌”,韓國女詩人金京眉說,之前有一次,她在中國朗誦了自己的詩作《我嘛,是小三》,在場的中國女詩人對自稱“小三”的寫法感到很吃驚。這是否意味著 中國女詩人在觀念上還是比較傳統的?中國評論家的回應是,中國的女性詩歌并不保守,而是有一些作品太開放了。在中國,同樣是女性詩歌,呈現出的可能是完全 不同的寫作風貌。

        談到詩歌在當下的意義,與會的中韓詩人認為,詩歌寫作本質上就是一種從個人經驗、偶然發生的微觀事件中發現、提煉意義的方式。因此,當固定的觀念體系受到質疑時,詩歌寫作仍然能夠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一種意義。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