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嚴蘇長篇小說《古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4月20日11:59 來源:中國作家網
      會場會場

        4月16日,江蘇作家嚴蘇的長篇小說《古槐》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出席研討會并發表講話。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朔,著名評論家、作家雷達、葛笑政、梁鴻鷹、賀紹俊、彭學明、王山、徐忠志、徐坤、陳福民、李舫、王干、趙蘭振、蘇北、北喬、岳雯等近二十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淮安的地方領導張益民、張立志、朱嘉等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專家從文本格局到精神內核對作品進行了深入討論。

        《古槐》研討會由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江蘇省作家協會、中共淮安市清河區委宣傳部、江蘇淮安清河區文聯、江蘇清河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長篇小說選刊》雜志主編顧建平主持會議。近年來,清河區加快培育本土文化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近年兩年來,屢有佳作榮獲第八屆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13年度江蘇優秀文化成果獎、第十一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古槐》是作家嚴蘇的第二部長篇力作,其創作緣于多年來作家對中國農村、農業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以及其親身經歷的積淀。作品講述了從建國前至今,發生在“小孟莊”幾代村民身上的故事。作者以中國畫散點透視式的寫作手法,分別選取“小孟莊”幾代人物中的代表為主角,交錯敘述,以白描式的人物速寫,串聯起“小孟莊”半個多世紀時空轉換下的命運交響。作品中,虛構的“小孟莊”及其人物的命運與大時代的變遷息息相關,但與此同時,它又保持著桃花源一般中國傳統社會的自律、秩序與精神向往,在與內部、外部世界的碰撞與交融中,在變與不變中呈現出其獨特的調性與氣韻。嚴蘇以一種誠懇謙卑的,帶有詩性的善意寫作,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有別于宏大敘事下苦難化、模式化的中國鄉村樣本及其精神世界。

        有評論家認為,作品中沒有居高臨下的俯視與濫情,無論從創作手法、文本敘述還是精神追求上都力求跳出傳統的農村題材、鄉土題材模式的窠臼,作者筆下的“小孟莊”生機勃勃,在作品的最后,它成為了我們所期待又似曾熟悉的中國現實農村的一個代表或樣本,既擁有著傳統的生命力又擁有著傳統所賦予的包容力,它們沒有成為一個固步自封的與“城”相對的“鄉”的概念,而是以其獨特的智慧與優雅成為了一方水土的精神屬地。

        與會評論家認為,嚴蘇的《古槐》是一部充滿善意的真誠之作,作品于細微處折射小人物的命運與精神情懷,以靈動明快的風格,樸實浪漫的筆調傳達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之間濃郁的愛與眷戀。作者還將淮地的鄉情、鄉俗融入這樣的時空畫卷,更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同時,與會專家也指出,作為一個時間跨度較大、人物密度較高的長篇作品,在藝術創作上難免會存在一些缺憾,只要作者長久地扎根于所傾心表現的生活,一定會獲得更深刻的感悟與突破。

        作者簡介

        嚴蘇,江蘇淮陰人。1980年參加工作,歷任縣廣播電臺編輯部編輯、副主任,淮陰市文聯《崛起》雜志編輯部編輯、副主任,淮陰市文聯《短小說》雜志執行主編。1986年開始文學創作。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江蘇省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淮安市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創作研究室主任。一級作家。

        1984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在《十月》《大家》《芙蓉》《清明》《黃河》《長江文藝》《作品》《文學界》(《湖南文學》)等文學期刊發表數十篇中短篇小說。有小說被選刊轉載并入選年度優秀作品集。獲過多種文學獎項。

        出版的著作有:長篇小說《官運》《古槐》,中篇小說集《歌舞升平》,中短篇小說集《女人》《換一種活法會如何》《長在天上的莊稼》《天缺一角》,散文隨筆集《落葉飄飄》《說東道西》等10部。

        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新上任的八品芝麻官》《翻毛皮鞋》,短篇小說《王老五和他的黑牯》《屁股上的鑰匙》等。

        《古槐》內容簡介

        《古槐》描寫了一個叫“小孟莊”的古老鄉村昨天和今天發生的種種田野故事,展現了田園牧歌般的生活場景。小說從人物展開,以孟三寶這位鄉賢悲歡離合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為主線,寫出“小孟莊”長達半個多世紀以來一個個人物的命運、原生態的生活、滄桑的歷史和時代變遷,形成了一域具有蘇北地方特色和人物特征的人物風情畫。雅與俗、悲和喜,都透射出作者對那片土地的眷戀和厚愛。在“小孟莊”三代村民的不同人生經歷中,注入作者關于傳統與現代、鄉村與都市、文化與經濟、政治與民風、陋習與倫理的深刻思考!靶∶锨f”的變遷,也是近百年中國農民生存與生活狀態的真實縮影。

        語言出自作者本體!豆呕薄返娜宋镎Z言以及語言的敘述方式,有著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可說是一本地方語言的百科全書,還有一種“輕喜劇”的品質。這種敘述本身也是對人物的一種內在貼近,對環境的一種深邃呼應。

        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之處,也是農民的根。作者采用類似于紀傳體史學筆法,為“小孟莊”這個古老鄉村樹碑立傳。

        該作品為江蘇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文學創作與評論工程”項目。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