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3月03日16:34 來源:中國作家網
      主席臺主席臺
      獲獎者合影獲獎者合影(后排六位)

        2015年3月2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吳義勤主持會議。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權威期刊,自1979年創刊以來,刊發了大量優秀研究成果,扶植了一大批青年學者,推動了學科的發展,引領著學科的發展方向。為進一步鼓勵具有創新性和啟發性意義的研究,推介代表本學科最高研究水平和最新研究動向的優秀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設立年度優秀論文獎,至今已有27位學者獲此殊榮。

        2014年度《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優秀論文的評獎于2014年12月正式啟動,經過執行編委和責任編輯的推薦,經編輯部審定,共有12篇論文進入終評。終評評委經過嚴格評審,通過多輪投票,最終6篇論文獲獎,分別是:李書磊的《作為異文化體驗的“梁啟超游美”——重讀<新大陸游記>》,劉勇的《關于文學編年史現象的思考》,程光煒的《張承志與魯迅和<史記>》,李今的《伍光建對<簡愛>的通俗化改寫》,張學昕的《海外漢學、本土批評與中國當代小說》,袁一丹的《隱微修辭:北平淪陷時期文人學者的表達策略》。終評評委閻晶明宣讀獲獎名單,終評評委孫郁宣讀授獎詞,終評評委李敬澤、吳義勤、施戰軍、梁鴻鷹、陳劍瀾、陳漢萍分別為獲獎者頒獎。袁一丹代表獲獎者發言。

        李敬澤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發表了重要講話。他高度評價《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取得的成績,以及設立年度優秀論文獎這一舉措的意義,肯定了刊物的論文質量,以及在引領學科發展、扶植青年學者等方面的所作出的貢獻。

        終評評委胡殷紅、王兆勝、高艷,閻晶明、梁鴻鷹、何向陽、李洱、陳思和、王鴻生、丁帆、南帆、施戰軍、程光煒、陳曉明、孟繁華、汪暉、王堯、張清華、孫郁、劉慧英等專家學者,“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儀式的相關人員,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表梁鴻、霍俊明、劉濤、傅逸塵、王晴飛、李振、徐剛、金赫楠、王敏、夏烈、叢治辰、張定浩、饒翔等出席會議。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辭

        袁一丹:《隱微修辭:北平淪陷時期文人學者的表達策略》(第1期)

        獲獎評語:論文有創見性地使用了“隱微修辭”的概念,從詞語的障眼法,隱情的繁復傾訴以及典故的移用等層面,窺見了特殊時期北平文人的寫作智慧和其囿于出處進退的一種倫理表達方式,這樣的視角突破了既有研究框架,揭示出為一般淪陷區文學研究所不及、忽視乃至摒棄的某一歷史側面,可謂精到恰切,顯示出論者獨到的眼光和發現。文章對包括固有概念的復活、典故系統的挪用、文類傳統的擬構等修辭策略的考察,則真正將打通古典與現當代文學的努力落到實處,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了理論與方法上的參考。 

        李今:《伍光建對<簡愛>的通俗化改寫》第2期 

        論文通過細致對勘、辨析,剖析民國時期伍光建翻譯《簡愛》的漢譯本《孤女飄零記》之于原文本的缺失與改寫,集中探討了譯者對于自然風景和人物描寫的“節縮”是否如茅盾所說,能將“原作全本的精神和面目是完全保存著”的問題,由此為民國時期的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澄明經典化與通俗化翻譯之根本區別的典型個案。論文通過對這種區別的呈現,力圖為中國現代文學、漢譯文學和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研究開辟一片新的天地。論文視角獨特,觀點穩健平實,闡述清晰流暢,其研究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李書磊:《作為異文化體驗的“梁啟超游美”——重讀<新大陸游記>》第3期 

        論文撇開了五四話語方式,以一種歷史的眼光返顧過去,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認知視角,對梁啟超文本的解讀,不從觀念入手,顛覆了流行的理念。身為黨人、報人、士人的梁啟超對于美國的描述,有意識形態之外的另一種體味,其帶有預言意味的文本,顯示了中國讀書人敏銳的目光,文章在呈示和剖析梁啟超游美異文化體驗的同時,也可見出作者不凡的閱歷見解和深厚學養。不同于象牙塔里為學術而學術的書齋體,本文闡述自然而然,結論水到渠成,表述沉穩典雅,無八股腔,文風親切平易,有文章之美。 

        程光煒:《張承志與魯迅和<史記>》(第4期) 

        論文從張承志的閱讀書目探析他由1980年代走向1990年代異于同代作家的心路歷程,尋找作家精神氣質的部分基因,在張承志的精神背景里,發現了魯迅與司馬遷的思想元素,在文本的對照里,折射出一種精神史的連貫性。張承志創作轉化的線索,在這里得以呈現,這顯示了作者歷史主義的獨特目光。作者的研究視角和論證方式極其巧妙,寓意深遠,考據細致,方位準確,行文左右自如,情理兼備,顯示了非凡的學術功力。這是一種突破概念化與模式化研究的嘗試,對中國當代作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啟示意義。 

        劉勇:《關于文學編年史現象的思考》(第7期) 

        獲獎評語:論文對近年興起的編纂中國現當代文學編年史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文學編年史編撰的歷史和現狀有著清晰而深入的把握,從時間、細節、邏輯三個方面分析文學編年史學術的經緯與標準,對于文學史撰寫作具有方法論價值。“時間意義”、“細節價值”和“邏輯力量”的提出富有創見。論文史料詳實、要而不繁,平白自然,觀點中肯,既有學術的敏感,又頗有創新,是一篇史見、史識和史才兼備的論文。 

        張學昕:《海外漢學、本土批評與中國當代小說》 (第10期) 

        將“海外漢學”、“本土批評”與“中國當代小說”放在一起研究,是有難度和有意義的選題,它們之間不僅有重要的聯絡,也具有相當跨度的區分,作者能夠在面對全球化語境、現實和想象以及中國本土經驗時,富有主體性地分析它們的意義與限度,思考中國文學創作與批評的未來發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為中國文學如何與世界文學融合提供了切實的思路,對當下中國當代小說創作亦多有啟發。論文顯示了作者較強的理論素養、悟性和能力,互文性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啟示意義。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