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從傳統到現代的變奏——“文學陜軍新梯隊”小說研討會發言(之二)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2月18日11:44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陜西文學軍團名家輩出,是當代文學的重鎮, 而今“陜西軍團”的一支青年隊伍正在不斷壯大。為扶持陜西文壇的新生力量,《中國作家》在2014年第9期推出了“文學陜軍新梯隊小說專輯”,共刊發了9 位作家的作品。2014年10月15日,魯迅文學院與陜西省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文學陜軍新梯隊小說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對這9位作家的創作進行了 深入的解讀。

        ——編  者   

        劉慶邦:

        貝西西是一個有看法、有想法、有志向的作家,或者說是一個有野心的作家。野心對于創作來說不是一個貶義詞。所謂有野心就是不保守、不循規蹈矩。她在尋求自己的突破,她在尋求建立自己獨特的世界,我看了貝西西的小說,就得出這么一個印象。

        貝西西的小說《老狼維依科》,寫一匹老狼的故事。我覺得人寫動物很難,因為我自己也寫過幾個動物小說。我寫動物時有意識地要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或者說是挑戰自己的想象力,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一個動物寫得像那么回事。貝西西是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作家,她的想象力如天馬行空,如狼在荒原上奔馳,是一種 非常豐富的如風馳云卷的想象力。

        第二點看法,貝西西的敘事顯得很老到,也就是說她的敘事語言好。她是用一種抽象的語言來寫自己的感覺,語言不土,沒有所謂的地域性。比如說她寫 到一只頭狼,它吃飽以后看到別的狼在轟然大吃,“轟然大吃”這個詞我就覺得用得好。我們看電視,看那一群狼在吃一個動物的時候,確實是一種“轟然”。她的 語言狀態好、感覺好、表達也好。比如她寫女人的丈夫,女人對丈夫很有意見,但是女人的丈夫每一次回來,她都能坦然接受這個丈夫的一貫“作風”。“作風”是 一個老詞,但是她這么用,就能引起你很多的聯想,她將“作風”陌生化了。再比如她寫在夜空中獵槍的聲音,“曠達而陽剛”,曠達和陽剛都是比較抽象的詞,她 用來形容槍聲,給人一種陌生感。

        對這個小說我也有不滿足的地方,一個是寫狼和人的關系時,我覺得還缺乏什么東西,也就是說作者寫作的動力不夠、思想動力不夠、情感動力不夠、邏輯動力不夠。從文體上來說,作者在文體的把握上是一個猶疑的狀態,一開始就不是很確定。

        我給貝西西的建議是,扎扎實實來寫人、人性、感情。寫日常生活,要心靈化、詩意化和哲理化,這“三個化”是我寫了幾十年小說后總結出來的,我覺 得要做到心靈化、詩意化、哲理化很難,但是我們必須往這方面來努力。只有把日常生活心靈化了、詩意化了、哲理化了,我們才可能寫出好的作品,才有可能持續 寫出好作品。

        孟繁華:

        范懷智在文壇幾乎名不見經傳,還沒有很大的影響,但看了他幾篇小說之后,我還是很震驚。他的小說《姐妹》基本沒有情節,寫的是已經出嫁的姐姐若 菊帶著剛出生的孩子歡歡回到娘家,幫助母親為即將出嫁的啞巴妹妹若梅做手工、與妹妹若梅夜話的故事。小說最難處理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細節,《姐妹》通篇都 是由細節構成的。姐姐作為過來人,詳盡地詢問妹妹婚前所有的準備細節。小說有兩處細節最為重要:一是長命燈,一是紅腰帶。長命燈不能滅,滅了就意味著后來 日子的不幸;紅腰帶就是要扎緊腰間,因為鬧洞房的人會乘機將骯臟的手伸進新娘褲子里。夜話充滿了鄉間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女孩子之間婚前特有的心事。這篇小說 就是一幅鄉村風俗畫,溫暖、溫情,感人至深。另一方面,鄉村這充滿溫情的生活正在遭遇危機,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使婚禮正在變成夢靨——那個喜慶的日子還未到 來,就足以讓還未結婚的女性深陷噩夢之中。范懷智對女性心理的把握能力和對細節的掌控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梅是一只羊》是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品。就我有限的閱讀范圍而言,還不曾有人將羊與人的交互關系寫到如此地步。小說通過對美味的消費,寫出了 今天的世風世相。小說表面波瀾不驚,就是鄉村和小鎮的日常生活,但是波瀾洶涌在人的內心。有幾處寫得非常精彩,比如宰羊的場景、剝皮后羊狂奔直至無影的描 寫、騸睪人的手藝以及公羊爬高的場景、攻擊梅的想象以及梅被羊群交媾刺激后的臆想等,都寫得風生水起激情四射。還有,原生態般的鄉村自有它對生活的理解。

        《鳥巢》是一篇具有象征意味的小說。一棵為農家院落遮蔭20多年的老榆樹突然死去了,但一家人都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弟弟甚至在一個夜晚偷偷地 在樹上筑了一個鳥巢。有了鳥巢就預示著老榆樹的復活重生。守住了一棵樹即守住了過去的日子。鄉村生活的靜謐、寂寞甚至某種孤獨,在范懷智的筆下寫出了另一 種悠長和遼遠的美。

        中國經驗與地方性知識,原生態般的壯寫與描摹,使范懷智的小說具有鮮明的中華性,他對生活的尊崇或膜拜,使批評家想要在他小說的細節方面找出問題會感到非常為難。

        小說的問題,一是環境過于封閉,幾篇小說的環境都是在家庭范疇內展開的,與外界沒有建立關系;二是對當下鄉村文明逐漸走向崩潰的整體趨向沒有回 應,缺乏當下性;三是處理小說內部結構的手段單一;四是小說的譜系關系是周作人、沈從文、孫犁、汪曾祺、賈平凹的傳統,但如何超越這個傳統或怎樣為這個傳 統添加新的元素,對范懷智來說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梁鴻鷹:

        我們讀寇揮,似乎難以斬釘截鐵地從陜西文學傳統中找到他的譜系,他的創作跟陜西的黃土地、農民生活、家族史等等沒有多大關系,他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是一位不一樣的作家。解讀、分析與認識寇揮作品的時候,像是會猛然陷進一個井里去,發現一片意想不到的天空。

        寇揮的作品不以追求故事完整、人物形象豐滿和語言圓熟為目的,跟現實也貼得不近,與我們通常認識的整個社會的結構,人和人活動的必然邏輯等等對 不上茬。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完整的現實圖景,但難說他先入為主,或者理念在先,這樣太武斷了,不好。他走的似乎不是傳統現實主義的路子,他慣于寫理性思 考、寫氛圍、寫頭腦中的看法,他想把自己筆下的東西都上升到某個哲學高度上來,或歸納出某種結論,或挖掘出歷史上的一些奇聞異事。例如,普羅米修斯原本是 一個給人間盜來光與火的英雄,但寇揮的《普羅米修斯》很簡單,講的就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故事。再比如《金武士》,題目很具體,但看到最后你會發現,他幾乎寫 了整個秦朝的歷史。是的,他的作品必須小心翼翼地讀,否則透徹認識不了。

        寇揮的小說還有詩意化散文化追求,特別是《金武士》和《太白》,讀完你會明顯感覺到,兩部作品的不少段落,如果截下來,完全可以拿到《美文》發 表。如此,問題就來了:大段的議論、興致勃勃的鋪陳對小說是有意義的嗎?到底意味著什么、二者構成什么關系?作家該怎么處理?寇揮的問題是一個真問題。我 以為,他的寫作根本就不是為了還原現實或者還原歷史,他的這種偏好無可厚非,況且他的寫法自圓其說、別有味道,他所虛構的世界能給讀者提供一些認識現實或 歷史的有益啟發,這便構成了他的特色。再如《完顏丹朱》,寫的是現實生活,但其中有時空交叉、人物錯位,甚至穿越都用上了,閱讀時無需考慮邏輯,最后你會 得出這樣的印象——人的情感是復雜的,基礎常常不牢靠,只要機緣巧合,就會發生變化甚至者坍塌。

        寇揮和我們面臨的依然是老問題:比方如何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文學與現實的關系、描寫與議論的關系等等。寇揮小說的文本世界是純文學的,有些智 力游戲的味道,基于對生活的深入思考,但要提醒他顧及讀者的認知。如何寫作,每個作家都會走屬于自己的路子,但如何閱讀,每個讀者心中有自己的彩虹,希望 寇揮走得更好。

        陳福民:

        周瑄璞是一個文學資質非常純正,起點相對來說比較高,是有良好寫作前景的一位作家。我閱讀了周瑄璞五部作品,三個短篇、兩個中篇,三部短篇分別是《故障》《雇傭》《小巷臆想癥患者》,兩部中篇是《勝利稗記》和《驪歌》。

        她的三部短篇跟兩部中篇呈現了非常不同的面向,基本上所取的視角是一個內省的視角。傳統短篇小說最經典的定義是截取一個生活的橫斷面,但周瑄璞 在處理這三部短篇的時候,沒有這么做,她的三部短篇都帶有強烈的內省性的自我意識的視角,帶有強烈的獨白性質。當然她的小說是有一些情節的,比如說《故 障》是寫一個女主人公,她或者我,完全是生活流加意識流,她是不受所謂生活橫斷面控制的,她的短篇小說的基本構成是一種生活流和意識流的疊加。《雇傭》處 理了姐妹之間的一些很微妙的落差,這部小說有很多細節,比如說姐姐無論在經濟上、知識層面上還是所擁有的生活地位上,都不如妹妹,她被迫給自己的妹妹來做 家政,但實際上妹妹是想照顧姐姐。周瑄璞在這樣兩種關系當中,發現了特別微妙的人和人之間的隔膜和親密。《小巷臆想癥患者》像一個疫病患者的意識流,周瑄 璞對某些場域賦予的象征意義,她自己是有深切的體會的。

        這三個短篇都沒有展開完整的生活情節和故事情節,都沒有塑造出某一個人物。這也標志著周瑄璞創作上的一種面向,這個面向就是帶有自省性、女性自覺意識和在當下生活當中各種挫敗感所造成的那種癲狂。

        她的兩部中篇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勝利稗記》是寫一個失敗的男人。這個男人在我們一般人看來是各種倒霉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生活中處處失敗 的人。《驪歌》寫一個失敗的女性叫田金枝,一個自認為帶有詩人傾向的文藝青年,后來變成了女文藝中年,處處以詩人自況,在生活當中遭遇了各種不幸。她年輕 的時候自作主張離了婚,離了婚以后發現那些當年圍著她轉的人突然就消失了。這樣一個女人失敗的一生,又正好跟《勝利稗記》的胡勝利這個失敗的男人相映成 趣。她寫出了人的自我與內心,與客觀世界的各種錯位感所造成的終身損害,她寫出了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的痛苦和境遇。在那些最黑暗的地方,在別人看不見的地 方,每一個人都承受著苦難,周瑄璞寫出了這樣一種宿命感。周瑄璞是一個非常棒的作者,是非常有可能性的作家。

        我對周瑄璞提出幾點意見:一是在處理情感的時候不能停在平面上;第二,由于中篇寫了很多細節,比較瑣碎,人物的分寸感沒有把握好;第三個是小說語言,對整個敘述節奏的控制過于松散。總而言之我覺得周瑄璞的文學品質非常純正,起點比較高,有良好的前景。

        白  燁:

        張煒煒的《半步天涯》在網絡小說寫作中算是靠近傳統的,而且是文學品位比較高的一部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故事編織得非常好,整個作品圍 繞女主人公講述了一個情場、職場相互交織的故事。關于生活的現狀的各種描寫很豐富。作者寫女主人公作為一個外企的銷售經理到了武漢這個城市之后發生的故 事,這個城市有過她求學的經歷和喜悅,有過戀愛的甜蜜,也有過失戀的痛苦。整個作品在故事層面上安排得非常好。

        一般來講網絡小說是不太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的。但是這個作品中的人物,主人公性格非常鮮明、非常獨特。小說的女主人公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愛情 中,碰到的都是不如意的事情。在職場她有一個曾經跳槽的前任,不斷給她制造麻煩。她愛過的一個同學,后來又跟別人在戀愛,她在面臨這些問題跟困難的時候, 表現出一些內心的反應尤其讓人震驚。她把每一個打擊、每一個挫折都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反過來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修煉自己、提高自己,這種處理讓我很意 外。作者把這個人物寫得很豐滿、很獨特,而且讓她充滿了一種勵志的、陽光的精神,這個作品我覺得超越了一般的網絡小說。

        還有一個感覺就是作者的語言好。網絡小說的語言一般比較粗糙,但是張煒煒的語言干凈利落,在表達感覺的時候也比較準確,而且說什么事都是點到為止,絕不過分,有很多地方帶有一種含蓄的、內斂的風格,我覺得這是一個嚴肅作家應該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品質。

        通過這部作品,我認為張煒煒是目前在網絡寫作里,文學造詣比較好的。我還是希望能看到她再寫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我覺得她現在面臨兩個轉型,一 個是怎樣從類型化寫作轉向嚴肅文學,另一個是如何從長篇小說寫作轉向中短篇小說。我覺得這兩個轉型對她來講都非常重要,這兩個轉型完成了,張煒煒就會搖身 一變。

        雷  達:

        王妹英的作品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她主要靠生活本身的力量和詩意來打動人,她的作品往往有比較強烈的真實感,有一種生活的芳香,能夠非常自然地 貼近當今農村的生活,語言顯得平實。她的《十一種光》我非常喜歡,比如說寫蕎麥、城市,鄉下的女干部。她所用的筆墨不多,蕎麥的形象就出來了,城里面的女 干部處理好多事情都是干凈利落。寫一個主要人物F市長,個性也很鮮明。還穿插寫了一個叫麻生的女人,她是在城市的機關里面遭人陷害,用滾燙的油把臉潑壞 了,成了一個麻子,她懷著很深刻的隱痛回到鄉下,這樣一個人物,也是今天生活里面的一種存在。這些東西穿插在小說里面我覺得非常有力度。

        第二點,她的創作續接了陜西的或者我們文學里的一種傳統,包括柳青、王汶石,還有路遙。作者更多寫的是生活本身的真善美,不是把太多的筆墨花在 寫變化上,她正在寫相對穩定的、不變的東西,于是構成了一種美。比如寫《山川記》,作者寫桃花村半個世紀的歷史,主要寫幾個人物之間的矛盾。作者好像對生 活中、人心中比較穩定的真善美的東西更加傾心。

        第三,王妹英的作品有一個內核,就是寫個人在時代大河中間尋找定位,這是她作品創作的延續動力源。她寫個人與時代的撞擊,個人尋找人生價值坐標。《福滿山》里面的李燦,作者寫她的心靈成長。寫她遇到一個大高個子,城里來的紅臉小伙子,她和他那種朦朧的愛情。

        第四個特點就是她的作品的語言有情趣、有幽默感。她的語言很粗放、很有力量。

        我覺得王妹英的作品之所以一直讓讀者感到新鮮、動人,是因為有一種內在打動人心的力量存在,那就是生活,這續接了我們的現實主義傳統。我希望這 一切,輝煌也好、光彩也好,把它翻過去,再打開新的一頁。作家應該經常深入生活,提升重新構建世界的能力,在創作上形成獨特的語言系統,再上一個新的臺 階。

        郭  艷:

        楊則緯提交的是一個6萬多字的小長篇《躲在星巴克的貓》,還有幾個中短篇《紋身》《閨蜜》《青春期》《五彩激素》,看看這些題目就能夠引發一種 聯想。這一類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青年人的文化心理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認這些作品也的確帶上了一種大眾的享樂主義的世界觀,還有時尚、言情、虛構、類型 化的敘事特點。

        楊則緯的創作顯示出了典型的“80后”寫作的特質,小說體現出了個體青春經驗的敏感和對于孤獨、愛、成長的體驗。比如說《紋身》,基本上是描寫 一個比較標準的邊緣人物。《五彩激素》《青春期》還是關于青春成長的敘事,寫法有點類似于殘酷青春。但是她的寫法又不像村上春樹般是典型的殘酷青春的寫 法。作者寫成長,是脫離開身體欲望的精神成長,寫少女時代灰暗不明的情愫和陰晴不定這樣的愛情。她所寫的這個作品,表達的閨蜜之間最親密的關系,往往會隱 藏著最刻骨銘心的欺騙。從她的作品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80后”的青年寫作幾乎集體呈現出一種反文化、反教育的傾向,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反對具有顛覆性。 我認為“80后”寫作目前來說,更多的可能還是要在解構的路徑當中尋求文化依托。

        《躲在星巴克的貓》視角非常獨特,她用貓來寫孤獨、溫暖和愛的體驗。我們和前輩有著不一樣的對愛、溫暖、孤獨的體驗,她把這貓賦予了魔幻色彩, 貓和人可以互相轉換。貓獨特的生活習性和人類情感能夠結合的很好,通過貓的視角來看人類的生存,又發現當中蘊含的是愛和悲傷。通過咖啡館里面的幾個人,作 者寫出了愛心,對于貓的默默庇護體現了人類的某種悲憫,這是她作品當中非常有潛質的地方。小說的主題,我的理解是無法互相理解的孤獨,這種類似于魔幻的寫 法,讓我們能夠體會到年輕人能從一個非常特別的視角去描寫人類的情感經驗。這個情感經驗我覺得還是呈現了一些比較極端的個人化的一個經驗。

        就楊則緯的創作所呈現的優點和缺陷來說,基本上很符合“80后”青年寫作整體的特點。我想提幾點建議:第一,我們在回望成長之路的時候要弄清楚 成長敘事精神的內核是什么;第二,在整合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時如何對世道人心進行深度的打量與思考;第三、如何在直面現實中獲得現代性的經典氣質,如何去 建構自己的經典意識。

        陳曉明:

        王宏哲的散文是心中生活的質感與本身的體驗,他的散文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一種鄉村生活的樸素記憶,這可能是很多優秀散文的特點,但王宏哲的鄉村生活寫的非常真切,非常樸實,是與生命連接在一起的對鄉村生活的記憶,滿含濃厚的西北生活氣息。

        王宏哲的《遠方的故鄉》《晚年的牛》等幾篇作品都可以看到他寫那種鄉村生活,寫出了西北人的生活狀態和過渡的關系。這些都與他獨特的人生經驗分 不開,在他的筆下,那種情感、樸素、真摯和直接體驗,都是從他的生活生命中流淌出來的,是真性情的東西。這種生活體驗可以深到人的生命中,深到人的骨髓 中。中國深厚的農業文明已經幾千年,而且地域的差別非常大,每個人在鄉村生活中不同的經歷和家庭背景,都是非常獨到的鄉村構思。

        他寫鄉村的事與物的筆觸非常到位,有著明確的鄉村的質感,他寫作中又特別注重鄉村的那種親情。他的很多散文寫的都是家事,平素里寫家長里短的小 故事他都寫的津津樂道。他通過對物的體會,寫出了鄉村的一種存在,這種存在總是面臨著被終結的命運。他的散文構思也非常精粹,寫的非常精彩。

        因為王宏哲生活閱歷的豐富,所以在創作中他想把每個生活過程都非常細膩地表現出來,作品有時會像記流水賬一樣。這需要體驗需要構思,對于自己豐厚的記憶,充沛的生活經驗和體驗,要去提煉它,仔細構思和架構它。

        王宏哲散文寫得非常精粹,我更欣賞的是他關于遠方故鄉的精粹散文,我覺得那都是無可挑剔的精品。總之他是拿生命來體驗寫作的人,對于鄉村生活有他非常獨到的一種理解與感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體系。

        陳亞軍:

        如何把握開掘地域性創作特點,對于陜西的青年作家來說,我想應該看到兩個關系。

        第一,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陜西梯隊作家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其總體文學性不錯,文字比較沉穩,少浮躁,多貼著人性寫,強調個體精神呈現。與 前兩代作家相比,他們現代意識更強烈,心靈更自由,他們也對上一代作家有所承繼。同樣,這一代陜西作家的創作體現著社會責任感這根弦。我記得陜西有一個青 年作家說過一句話:“關中和南山是我的兩大精神高山。我生活在這里,我應該向外界展示這里多樣的自然美、人文美。”這話有一定的代表性,似乎道出了陜西青 年作家作品的某種意旨。

        第二,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如果把地域創作的基本特點作為陜西文學的標準的話,在這個整體中,每一個作家或在題材上、在表達風格上又各有不同,這 要看到兩個方面:(1)傳承性。陜西文學創作的主流精神始終是現實主義的。但現實的內容又根據時代不同而不同。現在的作家處在一個嶄新的時代新環境,主體 意識強烈,講自由創造精神,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同時又有著理性的認識與批判。(2)不同風格。正像賈平凹先生所說:“面目各異,神態不同。” 這一代作家徹底改變了前代作家單一軍事、農村題材的創作取向,青年作家的創作都市文明氣息濃郁。比如,王妹英勤儉持文,作品數量也堪豐,藝術水準比較高; 周瑄璞的筆法細膩,能探尋到人物幽微的精神深處。

        我們主張作家要做到三點:第一,自我發現,注重對自身創作優勢的把握和對自身審美特質的發揮。藝術上的自我發現非常重要,應當找到適合自己的創 作領域和表現方法。第二,自我塑造,形成自己的風格。第三,自我超越,在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尋找創新的切入點。沖破思維慣性,用自己所喜歡的話語方式去表達 人性、人生、社會和文學理想,以自己的目光、情感去觀察體驗現實,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現實。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