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人,他對馬克思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標準像上那部雄獅般的胡子。中國傳統中,長須是年高德劭的標志,所以,在我的少年印象里,馬克思是老的,他生于近兩百年前,似乎他的胡須在這兩百年間一直茂盛生長。
到后來,讀了馬克思的書、對馬克思有所了解后,我忽然意識到,這里有嚴重的錯覺,馬克思的確有一部大胡子,但是馬克思不老,他永遠不會老,因為他是人類青春激情的恒久象征,他的生命和他的著作體現著青春煥發的理想:人應該而且能夠去改造世界,以不屈的意志為公正美好的社會、為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而斗爭。
所以,過去一百多年來,無數青年成為馬克思的追隨者,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在馬克思的思想中獲得鈣、獲得堅強的骨骼,在精神上挺立起來。
馬克思的思想永不衰老,它不僅針對著馬克思所生活的十九世紀,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馬克思的書不是僵硬的經文,他指出了方向和道路,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面對自己的時代,不斷思考和實踐,正是在這種思考和實踐中,馬克思主義證明著它永不枯竭的活力。
北大教授韓毓海給青少年寫過一本談馬克思的新書《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馬克思和他的思想發展到今天,越發熠熠生輝。在這個全球化、互聯網、市場經濟的時代,馬克思依然如一盞明燈,清晰照亮了我們的世界。他何嘗老去,他就在我們中間,他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依然是所有對人類的未來懷著美好夢想的人們之中最具智慧和洞見、說出了最有說服力的真理的那個人。
通向真理的路從來都是崎嶇的,就像我們從這本書里所知道的,馬克思畢生為探求真理作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同樣,走近馬克思、走進馬克思的書也是困難的。那畢竟是寫于一百多年前的書,那畢竟是匯集人類思想最精深成果的著作,對任何一個讀者來說,那都不是輕松愉快的風景,那是高山、是大海,是考驗著人們知識、智力、意志的艱難跋涉。
在上世紀70年代,我還是個十三四歲的初中生,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厚,立志要讀《資本論》,而且在同學中組織了一個學習小組。這一壯舉的過程我已經記不清了,反正最終結果是望而生畏、不了了之。
但是,如果在那時、在我的少年時代,讀到了這本《偉大也要有人懂》,那又會怎樣?
我想,在這曉暢明白讀得懂的文字和道理中,我會更早、更充分地領略馬克思的魅力,那是思想的強大魅力,將會吸引著、引領著我們繼續前行,終有一天,當我們足夠強壯時,我們就會獨自遠行,會自己拿起那一本本大書,去直接攀登高山、越過大海,去認識馬克思。
“偉大也要有人懂”,這是魯迅的話。這句話既包含召喚,也包含責任,那些偉大而精深的道理應該被人懂,也應該有人艱辛勞作,把通往真理的路修得相對平坦。響應這個召喚、承擔這份責任,其實是很難的事。在這本書中,我時時能感到,在通俗易懂的表述背后,作者韓毓海教授付出了沉重的努力,每一個段落都是對馬克思浩瀚思想的提煉和把握。韓毓海教授所做的,不僅是把馬克思的思想通俗化,更重要的,他是站在馬克思的書中,與這個時代、與這個時代的少年和青年對話。
結果,我們看到的是一次熱烈激越、充滿啟發的貼心長談。
我確信,在你們、在少年朋友們中間,許許多多的人會由此刻骨銘心地記住馬克思,馬克思的理想和事業會像過去一百多年一樣,深刻地融入一代代人的青春,他的道理和他的信念,會在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指引著我們,像無數前輩那樣行動起來,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